一种带锁定机构的内下悬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447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锁定机构的内下悬部件,包括设置于第一窗体部件上的卡点部件、固定连接于第一窗体部件上的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于第二窗体部件上的第二连接座、连接于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之间的第一支撑杆、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一连接座的第二支撑杆;其中所述第一窗体部件和第二窗体部件分别为窗扇或窗框;所述卡点部件包括沿长度方向活动调节的活动拉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动拉杆上的卡点;所述第一连接座上开有与活动拉杆长度方向同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设置有滑动配合于所述滑槽内的转轴,同时该第一支撑杆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枢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一连接座枢接,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还预留有配合卡点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当所窗扇处于关闭状态下时,所述卡点处于第一卡槽内,当窗扇打开至最大开放度时所述卡点处于第二卡槽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锁定机构的内下悬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五金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带锁定机构的内下悬部件。
技术介绍
市场上普通的内下悬窗打开时起到间隙通风的作用,仅给室内更换新鲜空气,但并没有达到安全性能。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当窗扇内下悬开启,室内出现负风压的时候,此时处于内下悬状态的窗扇有可能会被吹至关闭状态,负风压减退时,窗扇又自动开启至内下悬状态,以此反复可能会造成五金件损坏失效、窗扇损坏,严重的甚至会危及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稳固的带锁定机构的内下悬部件。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锁定机构的内下悬部件,包括设置于第一窗体部件上的卡点部件、固定连接于第一窗体部件上的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于第二窗体部件上的第二连接座、连接于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之间的第一支撑杆、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一连接座的第二支撑杆;其中所述第一窗体部件和第二窗体部件分别为窗扇或窗框;所述卡点部件包括沿长度方向活动调节的活动拉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动拉杆上的卡点;所述第一连接座上开有与活动拉杆长度方向同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设置有滑动配合于所述滑槽内的转轴,同时该第一支撑杆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枢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一连接座枢接,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还预留有配合卡点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当所窗扇处于关闭状态下时,所述卡点处于第一卡槽内,当窗扇打开至最大开放度时所述卡点处于第二卡槽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带锁定机构的内下悬部件,可利用卡点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的配合实现对窗扇的锁定。具体地,当窗扇关闭时,其卡点处于第一卡槽内,利用第一卡槽与卡点之间的配合锁紧可将窗扇锁定在关闭状态,防止窗扇受风吹自然开启。同样地,当窗扇打开时,其二支撑杆受带动可使卡点滑入第二卡槽内从而将窗扇锁定在打开状态,防止窗扇自然关闭。当需要解锁时可同通过执手操作活动拉杆带动卡点从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内离开,使用方式简单。优选地,还包括有设置于第一窗体部件上用于驱动活动拉杆的拉杆驱动机构,所述拉杆驱动机构包括有连动杆、连接所述连动杆与活动拉杆的连接部件、设置于连动杆上的齿条、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与所述齿轮同轴连接的执手。通过转动执手带动齿轮转动,并通过齿条的传动最终带动活动拉杆从而对卡点进行调节实现解锁或锁定。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包括有转角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两端分别连接转角件和活动拉杆,所述第二连接件两端分别连接转角件和连动杆,所述转角件采用软性材质用于牵引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利用转角件可实现活动拉杆和连动杆转角布置充分利用窗扇或窗框的空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槽呈L型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与窗扇窗框的装配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之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之二。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之三。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之四。其中,11-活动拉杆,12-卡点,2-第一连接座,21-滑槽,3-第二连接座,41-第一支撑杆,42-第二支撑杆,421-第一卡槽,422-第二卡槽,51-连动杆,521-转角件,522-第一连接件,523-第二连接件,53-执手,6-第一窗体部件,7-第二窗体部件。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带锁定机构的内下悬部件,包括设置于第一窗体部件6上的卡点部件、固定连接于第一窗体部件6上的第一连接座2、固定连接于第二窗体部件7上的第二连接座3、连接于第一连接座2与第二连接座3之间的第一支撑杆41、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1与第一连接座2的第二支撑杆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窗体部件6为窗扇,第二窗体部件7分别为窗框,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两者可根据实际情况互换。所述卡点部件包括沿长度方向活动调节的活动拉杆11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动拉杆11上的卡点12。在本实施例中,还配置有设置于第一窗体部件6上用于驱动活动拉杆11的拉杆驱动机构,所述拉杆驱动机构包括有连动杆51、连接所述连动杆51与活动拉杆11的连接部件、设置于连动杆51上的齿条、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与所述齿轮同轴连接的执手653。所述连接部件包括有转角件521、第一连接件522和第二连接件523,所述第一连接件522两端分别连接转角件521和活动拉杆11,所述第二连接件523两端分别连接转角件521和连动杆51,所述转角件521采用软性材质用于牵引第一连接件522和第二连接件523。利用转角件521可实现活动拉杆11和连动杆51转角布置充分利用窗扇或窗框的空间。通过转动执手653带动齿轮转动,并通过齿条的传动最终带动活动拉杆11从而对卡点12进行调节实现解锁或锁定。所述第一连接座2上开有与活动拉杆11长度方向同向延伸的滑槽21,所述第一支撑杆41一端设置有滑动配合于所述滑槽21内的转轴,同时该第一支撑杆41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3枢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2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41和第一连接座2枢接,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杆42上还预留有配合卡点12的第一卡槽421和第二卡槽422,其中所述第一卡槽421呈L型结构。当所窗扇处于关闭状态下时,所述卡点12处于第一卡槽421内,当窗扇打开至最大开放度时所述卡点12处于第二卡槽422内。本实施例中的使用方式如下:当窗扇关闭时,卡点12处于第一卡槽421内,此时窗扇无法自然打开,防止窗扇受风吹自然开启。当需要打开窗扇时,通过操作执手653带动卡点12在第一卡槽421内移动,并移动至第一卡槽421的出口处,此时第一卡槽421不再与卡点12之间配合锁定,窗扇可自由打开。当窗扇打开后,通过操作执手653使卡点12反向移动至原位,此时卡点12滑入第二卡槽422内与其配合锁定,窗扇无法自由关闭并保持在当前的开放度。当需要重新关闭窗扇时,通过再次操作执手653使卡点12离开第二卡槽422后,两者之间的锁定解除,窗扇可自由关闭。具体地,当窗扇关闭时,其卡点12处于第一卡槽421内,利用第一卡槽421与卡点12之间的配合锁紧可将窗扇锁定在关闭状态,防止窗扇受风吹自然开启。同样地,当窗扇打开时,其二支撑杆受带动可使卡点12滑入第二卡槽422内从而将窗扇锁定在打开状态,防止窗扇自然关闭。当需要解锁时可同通过执手653操作活动拉杆11带动卡点12从第一卡槽421或第二卡槽422内离开,使用方式简单。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锁定机构的内下悬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第一窗体部件(6)上的卡点部件、固定连接于第一窗体部件(6)上的第一连接座(2)、固定连接于第二窗体部件(7)上的第二连接座(3)、连接于第一连接座(2)与第二连接座(3)之间的第一支撑杆(41)、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1)与第一连接座(2)的第二支撑杆(42);其中所述第一窗体部件(6)和第二窗体部件(7)分别为窗扇或窗框;所述卡点部件包括沿长度方向活动调节的活动拉杆(11)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动拉杆(11)上的卡点(12);所述第一连接座(2)上开有与活动拉杆(11)长度方向同向延伸的滑槽(21),所述第一支撑杆(41)一端设置有滑动配合于所述滑槽(21)内的转轴,同时该第一支撑杆(41)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3)枢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2)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41)和第一连接座(2)枢接,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杆(42)上还预留有配合卡点(12)的第一卡槽(421)和第二卡槽(422),当所窗扇处于关闭状态下时,所述卡点(12)处于第一卡槽(421)内,当窗扇打开至最大开放度时所述卡点(12)处于第二卡槽(42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锁定机构的内下悬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第一窗体部件(6)上的卡点部件、固定连接于第一窗体部件(6)上的第一连接座(2)、固定连接于第二窗体部件(7)上的第二连接座(3)、连接于第一连接座(2)与第二连接座(3)之间的第一支撑杆(41)、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1)与第一连接座(2)的第二支撑杆(42);其中所述第一窗体部件(6)和第二窗体部件(7)分别为窗扇或窗框;所述卡点部件包括沿长度方向活动调节的活动拉杆(11)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动拉杆(11)上的卡点(12);所述第一连接座(2)上开有与活动拉杆(11)长度方向同向延伸的滑槽(21),所述第一支撑杆(41)一端设置有滑动配合于所述滑槽(21)内的转轴,同时该第一支撑杆(41)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3)枢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2)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41)和第一连接座(2)枢接,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杆(42)上还预留有配合卡点(12)的第一卡槽(421)和第二卡槽(422),当所窗扇处于关闭状态下时,所述卡点(12)处于第一卡槽(42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意朱业明徐跃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合和建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佛山市合和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