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回路T接钢管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441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回路T接钢管杆,属于输电技术领域。该钢管杆包括:竖立设置的主杆;安装于主杆上的T接横担,其为多层双侧分布;以及安装于主杆上的主线横担,其与T接横担同层设置,并且和同层的T接横担之间呈“T”字型分布。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单开断线路的接线,其主线路导线挂点与T接线路导线挂点在一个平面上,减小了杆塔全高,节省钢材,降低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回路T接钢管杆
本专利技术属于输电
,具体涉及一种双回路T接钢管杆。
技术介绍
对于新建的110kV变电站的电源进线,大多是采用对就近的110kV线路进行单开断或双开断来实现的。常规设计是采用双回路双T塔,其结构和接线可参考专利文献CN105734731B中公开的双回路双T接钢管杆。双回路双T塔的塔头布置复杂,导、地线横担层数多,塔头尺寸大。因而亟需针对单开断线路,研制新的杆型来简化被开断的主线路与T接线路的接线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回路T接钢管杆,用于简化被开断的主线路与T接线路的接线方式,使其既满足塔头电气要求,又降低杆塔全高及耗钢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回路T接钢管杆,包括:竖立设置的主杆;安装于主杆上的T接横担,其为多层双侧分布;以及安装于主杆上的主线横担,其与T接横担同层设置,并且和同层的T接横担之间呈“T”字型分布。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线横担末端为接入主线路导线的挂点;所述T接横担末端为接入T接线路导线的挂点,两个挂点之间通过跳线串接。所述主线横担末端和T接横担末端设有跳线绝缘子座;所述跳线绝缘子座包括均设有通孔的两片翼挂板、两片侧挂板和两片下挂板;两片翼挂板分别展开于横担末端顶部两侧;两片侧挂板平行侧凸于横担末端;两片下挂板平行下凸于横担末端的底部。所述主杆外侧由下至上设有爬梯,以便于安装维护。所述爬梯包括固定于主杆侧壁的竖向设置的连接杆,以及错落地横向固定于连接杆两侧的踏杆;所述主杆设有侧凸台,连接杆以单根或双根并排的方式靠近侧凸台,连接杆与侧凸台之间通过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主杆为分段设置,各段主杆之间插接连接。所述主杆优选为12边形钢管。所述主杆底端通过法兰盘固定于地面,法兰盘上环绕设有数个固定孔,固定孔之间设有加强肋。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均布于法兰盘上,固定孔的数量20个,孔径为80mm。所述T接横担设为四层,所述主线横担设为三层,主线横担与下三层T接横担同层设置。更进一步地,第一层T接横担的高度为15m,第二层T接横担与第一层T接横担的间距为3.5m,第三层T接横担与第二层T接横担的间距为3.5m,第四层T接横担与第三层T接横担的间距为2m。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主线路导线挂点与T接线路导线挂点在一个平面上,减小了杆塔全高,节省钢材,降低工程造价。2、较常规设计,导、地线荷载降低,杆塔所承受的荷载变小,杆塔重量减小,在同等地质情况下,其配套基础的耗钢量和砼的使用量也相应减小。3、减少了开断线路的数量,使得施工的工作量大幅度下降,同时减少了停电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图1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图1实施例的主线横担和T接横担的接线立体图。图4为图1实施例的主线横担和T接横担的接线示意图。图5为图1实施例的跳线绝缘子座的主视图。图6为图1实施例的跳线绝缘子座的俯视图。图7为图1实施例的爬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实施例的爬梯与主杆的连接示意图。图9为图1实施例的法兰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法兰盘;11、固定孔;12、加强肋;2、主杆;3、爬梯;31、连接杆;32、踏杆;33、侧凸台;34、连接片;4、跳线绝缘子座;41、翼挂板;42、侧挂板;43、下挂板;5、T接横担;6、主线横担;7、主线路导线;8、T接线路导线;9、跳线;10、绝缘子串。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双回路T接钢管杆,包括竖立设置的主杆2,主杆2底端设有法兰盘1,主杆上设有T接横担5、主线横担6和爬梯3。主杆2为分成三段的12边形钢管,各段主杆2之间插接连接。其中,主杆2底端边对边的宽度为1m,顶端边对边的宽度为0.5m。T接横担5为多层双侧分布;主线横担6与T接横担5同层设置,并且和同层的T接横担5之间呈“T”字型分布。其中,T接横担5设为四层,主线横担6设为三层,主线横担6与下三层T接横担5同层设置。第一层T接横担5的高度为15m,第二层T接横担5与第一层T接横担5的间距为3.5m,第三层T接横担5与第二层T接横担5的间距为3.5m,第四层T接横担5与第三层T接横担5的间距为2m。参考图3和图4,主线横担6末端为接入主线路导线7的挂点。T接横担5末端为接入T接线路导线8的挂点。两个挂点之间串接跳线9;挂点处设有绝缘子串10。更具体的,对于新建的110kV变电站的电源进线,采用对就近的110kV线路进行单开断实现。双回路线路只开断需要接入变电站的一回路,在被开断线路的外侧新立本实施例的双回路T接钢管杆,将开断线路(即主线路导线7)接至主线横担6,再通过变电站方向的T接横担5下挂的悬垂跳线9串接变电站进线档导线(即T接线路导线8),从而形成新建110kV变电站至上、下级220kV变电站的线路连接。本实施例简化了接线方式,大大的节约了施工工程量,杆塔的耗钢量下降,成本降低。参考图5和图6,主线横担6末端和T接横担5末端设有跳线绝缘子座4。跳线绝缘子座4用于安装绝缘子串10。跳线绝缘子座4包括两片翼挂板41、两片侧挂板42和两片下挂板43。两片翼挂板41分别展开于横担(即主线横担6和T接横担5)末端顶部的两侧,且开有一个通孔。两片侧挂板42平行侧凸于横担末端,且开有两个通孔。两片下挂板43平行下凸于横担末端的底部,且开有一个通孔。上述通孔根据线路的来向和去向,选择用于作为绝缘子串10的连接孔。参考图7和图8,主杆2外侧由下至上设有爬梯3。爬梯3包括固定于主杆2侧壁的竖向设置的连接杆31,以及错落地横向固定于连接杆31两侧的踏杆32。主杆2设有侧凸台33,连接杆31以单根或双根并排的方式靠近侧凸台33,连接杆31与侧凸台33之间通过连接片34固定连接。参考图9,主杆2底端通过法兰盘1固定于地面。法兰盘1上均匀环绕有20个孔径为80mm的固定孔11。固定孔11之间设有加强肋12。法兰盘1与主杆2底端固定连接,通过在固定孔11穿设螺栓安装于混凝土固化处理的地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回路T接钢管杆,其特征在于,包括:/n竖立设置的主杆(2);/n安装于主杆(2)上的T接横担(5),其为多层双侧分布;/n安装于主杆(2)上的主线横担(6),其与T接横担(5)同层设置,并且和同层的T接横担(5)之间呈“T”字型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回路T接钢管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竖立设置的主杆(2);
安装于主杆(2)上的T接横担(5),其为多层双侧分布;
安装于主杆(2)上的主线横担(6),其与T接横担(5)同层设置,并且和同层的T接横担(5)之间呈“T”字型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路T接钢管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线横担(6)末端为接入主线路导线(7)的挂点;
所述T接横担(5)末端为接入T接线路导线(8)的挂点,两个挂点之间通过跳线(9)串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回路T接钢管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线横担(6)末端和T接横担(5)末端设有跳线绝缘子座(4);
所述跳线绝缘子座(4)包括均开有通孔的两片翼挂板(41)、两片侧挂板(42)和两片下挂板(43);两片翼挂板(41)分别展开于横担末端顶部的两侧;两片侧挂板(42)平行侧凸于横担末端;两片下挂板(43)平行下凸于横担末端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路T接钢管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杆(2)外侧由下至上设有爬梯(3);所述爬梯(3)包括固定于主杆(2)侧壁的竖向设置的连接杆(31),以及错落地横向固定于连接杆(31)两侧的踏杆(32);所述主杆(2)设有侧凸台(33),连接杆(31)以单根或双根并排的方式靠近侧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梅杨靓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电力规划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