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升降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422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升降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装配式升降脚手架包括:墙体连接结构、立杆组、脚手板、底部桁架、三角支撑及防护网,墙体连接结构包括附墙支座及导轨,立杆组包括第一立杆组及第二立杆组,第一立杆组和第二立杆组均包括至少两间隔设置的立杆,各立杆均由至少两连接段拼接形成。施工方法包括装配步骤:安装墙体连接结构及第一层的立杆,铺设第一层的脚手板、翻板组件、挡板和第二层的脚手板;依次安装脚手架的剩余层部分;拆除步骤:拆除准备,自上而下地按三角支撑、防护网、脚手板、有翻板组件、立杆的顺序对脚手架进行拆除。本方案的脚手架结构更加简单、装配方便、适于不同层高建筑,成本低,能提升效率,低碳环保。

A kind of assembled lifting scaffold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升降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升降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建造高层建筑时不但要对建筑内部进行施工,也要对建筑外侧进行施工。在对高楼层的外侧施工时,如果采用普通的脚手架需要从地面进行支撑,施工成本过高,因此在相关技术中会采用升降脚手架。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升降脚手架存在结构复杂、装配难度高、无法适应层高不同的施工项目的缺点,导致外层施工的成本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升降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结构更加简单、装配方便、适用于不同层高的施工项目,能够降低外层施工的成本,提升外层施工的效率,低碳环保。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升降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墙体连接结构、立杆组、脚手板、底部桁架、三角支撑及防护网,所述墙体连接结构包括用于与建筑外侧固定连接的附墙支座及与所述附墙支座固定连接的导轨,所述立杆组包括与所述导轨相连的第一立杆组及与所述第一立杆组间隔设置的第二立杆组,所述第一立杆组和所述第二立杆组均包括至少两间隔设置的立杆,各所述立杆均由至少两连接段拼接形成,各所述连接段的周侧开设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孔,相邻的所述立杆的连接段的连接处错位设置,所述脚手板相对的两侧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杆组中及所述第二立杆组中的立杆的第一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桁架与所述第一立杆组中相邻的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杆组中的立杆与所述第二立杆组中的立杆一一对应,所述三角支撑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杆组与所述第二立杆组中对应的立杆之间,所述防护网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杆组中相邻的立杆之间。进一步地,相拼接的两连接段中的一连接段的连接端固定有定位片,所述相拼接的两连接段中的另一连接段的连接端开设定位口,所述定位片嵌入于所述定位口内;所述立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相拼接的两连接段外侧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相拼接的两连接段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脚手板包括踏板、固定于所述踏板周侧的侧板及固定于所述踏板底侧且交错相连的肋条,所述侧板开设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孔,所述侧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桁架包括矩形框架、固定于所述矩形框架内的竖杆及与所述竖杆的一端相连并与所述矩形框架的角部相连的第一斜撑杆,所述矩形框架开设间隔的第三连接孔,所述矩形框架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一立杆组中的立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三角支撑包括竖向支撑、横向支撑及第二斜撑杆,所述竖向支撑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立杆组中的立杆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支撑的一端与所述竖向支撑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向支撑及所述横向支撑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支撑的远离所述竖向支撑的一端固定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立杆组中的立杆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导轨包括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侧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均中空,所述第一连接柱内均匀设置有延伸方向与其一致的加强肋,所述第一连接柱的柱身开设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之间通过两所述侧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侧连接板开设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附墙支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式升降脚手架还包括翻板组件,所述翻板组件包括与脚手板的靠近所述第一立杆组侧固定连接的副板、合页及翻板,所述副板和所述翻板通过所述合页转动连接;所述装配式升降脚手架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挡板分别与所述脚手板和所述防护网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用于封闭所述脚手板和所述防护网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式升降脚手架还包括吊挂组件,所述吊挂组件包括吊座和连接框,所述吊座固定装配于所述连接框,所述吊座开设有吊孔,所述连接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杆组的立杆,所述连接框与所述第一立杆组的各立杆位于同一平面内。进一步地,所述立杆组、所述脚手板、所述底部桁架、所述三角支撑、所述防护网、所述翻板组件和所述挡板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提供一种施工方法,应用于如上任意一种所述的装配式升降脚手架,包括如下步骤:装配步骤:铺设安装水平平台,竖起第一层的第一立杆组的立杆,并确保相邻两根立杆的长度不相同,安装底部桁架以固定所述第一立杆组的立杆;安装墙体连接结构,将所述第一层的第一立杆组的立杆与所述墙体连接结构相连;在所述立杆上安装第一层的三角支撑;安装第一层的第二立杆组的立杆,并确保第一层中各相邻的立杆的长度不同;铺设底部的脚手板、翻板组件、挡板和第二层的脚手板;安装第一层的防护网和第二层的防护网;按照安装第一立杆组的立杆、安装第二立杆组的立杆、安装三角支撑、安装脚手板、安装防护网的步骤依次装配装配式升降脚手架的剩余层部分;安装配套设施,进入提升工作循环;拆除步骤:做拆除准备工作;拆除顶层的三角支撑和顶层的防护网,再拆除顶层的脚手板和翻板组件;按拆除三角支撑和防护网、再拆除脚手板、有翻板组件时拆除翻板组件、确认当前层立杆上所安装的部件被全部拆除后拆除立杆的顺序,依次拆除装配式升降脚手架的剩余层部分;拆除墙体连接结构,完成拆除。本专利技术中装配式升降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墙体连接结构安装在建筑外侧,立杆组与墙体连接组相连,因此可以将装配式升降脚手架稳定地安装在墙体外侧,并且其主体可以通过墙体连接结构实现相对于建筑的上下移动,各立杆通过连接段拼接形成,并且各立杆中连接段的连接处错位设置,可以防止应力集中,脚手板可以根据建筑的层高按需要与对应高度处的第一连接孔通过螺栓相连,底部桁架可以提升第一立杆组中立杆的连接稳定性,三角支撑可以提升第一立杆组和第二立杆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护网可以使脚手架的外侧相对封闭,实现对施工人员的保护。本方案的装配式升降脚手架结构更加简单、装配方便、适用于不同层高的施工项目,能够降低外层施工的成本,提升外层施工的效率,低碳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装配式升降脚手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装配式升降脚手架与建筑相装配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相邻的连接段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各立杆的连接段的连接处的错位方式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底部桁架的结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三角支撑的连接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三角支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防护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翻板组件与建筑楼层的连接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翻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脚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脚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连接结构(1)、立杆组、脚手板(3)、底部桁架(4)、三角支撑(5)及防护网(6),所述墙体连接结构(1)包括用于与建筑外侧固定连接的附墙支座(11)及与所述附墙支座(11)固定连接的导轨(12),所述立杆组包括与所述导轨(12)相连的第一立杆组(10)及与所述第一立杆组(10)间隔设置的第二立杆组(20),所述第一立杆组(10)和所述第二立杆组(20)均包括至少两间隔设置的立杆(2),各所述立杆(2)均由至少两连接段(21)拼接形成,各所述连接段(21)的周侧开设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孔,相邻的所述立杆(2)的连接段(21)的连接处错位设置,所述脚手板(3)相对的两侧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杆组(10)中及所述第二立杆组(20)中的立杆(2)的第一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桁架(4)与所述第一立杆组(10)中相邻的立杆(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杆组(10)中的立杆(2)与所述第二立杆组(20)中的立杆(2)一一对应,所述三角支撑(5)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杆组(10)与所述第二立杆组(20)中对应的立杆(2)之间,所述防护网(6)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杆组(20)中相邻的立杆(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连接结构(1)、立杆组、脚手板(3)、底部桁架(4)、三角支撑(5)及防护网(6),所述墙体连接结构(1)包括用于与建筑外侧固定连接的附墙支座(11)及与所述附墙支座(11)固定连接的导轨(12),所述立杆组包括与所述导轨(12)相连的第一立杆组(10)及与所述第一立杆组(10)间隔设置的第二立杆组(20),所述第一立杆组(10)和所述第二立杆组(20)均包括至少两间隔设置的立杆(2),各所述立杆(2)均由至少两连接段(21)拼接形成,各所述连接段(21)的周侧开设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孔,相邻的所述立杆(2)的连接段(21)的连接处错位设置,所述脚手板(3)相对的两侧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杆组(10)中及所述第二立杆组(20)中的立杆(2)的第一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桁架(4)与所述第一立杆组(10)中相邻的立杆(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杆组(10)中的立杆(2)与所述第二立杆组(20)中的立杆(2)一一对应,所述三角支撑(5)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杆组(10)与所述第二立杆组(20)中对应的立杆(2)之间,所述防护网(6)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杆组(20)中相邻的立杆(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相拼接的两连接段(21)中的一连接段(21)的连接端固定有定位片(211),所述相拼接的两连接段(21)中的另一连接段(21)的连接端开设定位口,所述定位片(211)嵌入于所述定位口内;
所述立杆(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相拼接的两连接段(21)外侧的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22)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相拼接的两连接段(2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板(3)包括踏板、固定于所述踏板周侧的侧板及固定于所述踏板底侧且交错相连的肋条,所述侧板开设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孔,所述侧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立杆(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桁架(4)包括矩形框架、固定于所述矩形框架内的竖杆及与所述竖杆的一端相连并与所述矩形框架的角部相连的第一斜撑杆,所述矩形框架开设间隔的第三连接孔,所述矩形框架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一立杆组(10)中的立杆(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支撑(5)包括竖向支撑(51)、横向支撑(52)及第二斜撑杆(53),所述竖向支撑(51)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立杆组(10)中的立杆(2)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支撑(52)的一端与所述竖向支撑(5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撑杆(5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向支撑(51)及所述横向支撑(52)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支撑(52)的远离所述竖向支撑(51)的一端固定有连接片(521),所述连接片(521)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立杆组(20)中的立杆(2)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2)包括第一连接柱(121)、第二连接柱(122)和侧连接板(123),所述第一连接柱(121)和所述第二连接柱(122)均中空,所述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达王成义韦容鲜林俊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汇林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