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钢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通廊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包括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空间桁架,所述空间桁架的端部与支架之间增设铰座并通过铰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空间桁架的仰角可调。本发明专利技术钢结构通廊的空间桁架与支架之间增设可调角度的铰座,适应不同的仰角。相同跨度或长度的钢结构通廊节间尺寸相同,提高了标准化程度,可批量化生产钢结构通廊,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Installation structure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of steel structure corrid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结构通廊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结构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通廊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矿山、钢铁厂、水泥厂通常采用胶带机方式输送各种原料如铁矿石、焦炭、煤粉等至生产单元或转运站。胶带机运输系统一般放置在封闭钢结构通廊内,可减少运输物料外溢和扬尘,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胶带机运输系统流线复杂多变,导致钢结构通廊跨度和仰角变化多,难于标准化设计、制作、安装,产品化程度低。钢结构通廊由竖向桁架和水平构件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并放置在支架横梁上。竖向桁架承受胶带机运输系统的物料荷载、检修荷载、屋面雪荷载等。通常,竖向桁架端部立柱垂直于水平面,微小的仰角变化会导致钢结构通廊斜长发生变化。水平构件组成的桁架主要承担风荷载。支架间距通常20米至50米,当改变钢结构通廊的仰角时,钢结构通廊的斜长发生改变,进而竖向桁架和水平构件的节间尺寸发生变化。因此,相同的支架间距,若钢结构通廊仰角不相同,通廊的节间则尺寸不同,导致钢结构通廊构件种类繁多、标准化程度低。目前的设计方法是先确定支架间距,再根据仰角设计钢结构通廊。仰角稍有不同,则钢结构通廊的尺寸就不同,难于标准化,无法实现产品化批量生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通廊的安装结构,适应于不同仰角的钢结构通廊。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钢结构通廊的安装结构,包括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空间桁架,所述空间桁架的端部与支架之间增设有铰座并通过铰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空间桁架的仰角可调。本专利技术钢结构通廊的空间桁架与支架之间增设可调角度的铰座,适应不同的仰角。相同跨度或长度的钢结构通廊节间尺寸相同,提高了标准化程度,可批量化生产钢结构通廊,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可选地,每个所述空间桁架的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铰座安装在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架上,相邻的两个空间桁架中,前一空间桁架的尾端与后一空间桁架的首端分别通过铰座转动安装在同一支架上。可选地,安装在同一支架上的两个空间桁架的铰座在该支架上的转动中心高度相同或不同。可选地,安装在同一支架上的两个空间桁架中,其中一个空间桁架的铰座在支架上的横向位置固定,另一个空间桁架的铰座在支架上的横向位置可调。可选地,每个所述空间桁架的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铰座安装在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架上,该空间桁架的其中一端的铰座在第一个支架上沿空间桁架跨度方向的位置固定,另一端的铰座在第二个支架上沿空间桁架跨度方向的位置可调。可选地,所述铰座包括通过转轴连接的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与空间桁架连接,所述下支座安装在支架上;所述上支座或者下支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转轴轴向移动的限位结构。可选地,所述空间桁架包括下弦构件以及与下弦构件垂直的位于空间桁架端部的立柱构件,所述上支座固定在所述下弦构件上,所述下支座安装在支架上端的横梁或平台上。可选地,所述上支座包括上底板以及连接在上底板下方的上立板,所述上底板固定在下弦构件上;所述下支座包括相连接的下底板和下立板,下底板与支架焊接或螺栓连接,所述上立板与所述下立板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可选地,所述下底板上开设有条形调节孔或者扩孔,所述下底板与所述支架通过螺栓连接,并且在支架上的横向位置可调。可选地,所述上底板与上立板之间和/或下底板与下立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板。可选地,所述下底板与下立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板,所述转轴的两端连接有端板,所述转轴的两端为阶梯轴,所述端板上开设有中心孔,所述转轴的端部穿设在中心孔内,转轴的轴肩抵在端板内侧,所述下底板与下立板之间的加强板压在端板的外侧,并与所述端板焊接固定。可选地,每个所述铰座的下支座为两组,所述上支座的上立板位于两组下支座的两个下立板之间,所述转轴穿设在上立板和两个所述下立板中;或者每个所述铰座包括下底板和两个间隔的下立板,所述上支座的上立板位于两个下立板之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钢结构通廊的安装方法,预制具有相同或不同长度尺寸的空间桁架,在安装时,先将支架安装于基础上,其中支架的间隔距离是依据所选用的空间桁架的长度尺寸而确定;再将安装有通廊附属部件的空间桁架通过铰座安装在支架上。可选地,每个所述空间桁架的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铰座安装在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架上,该空间桁架的第一端的铰座在第一个支架上沿空间桁架跨度方向的位置固定,第二端的铰座在第二个支架上沿空间桁架跨度方向的位置可调;且安装在同一支架上的两个空间桁架中,其中一个空间桁架的铰座在支架上的横向位置固定,另一个空间桁架的铰座在支架上的横向位置可调。可选地,所述空间桁架包括下弦构件以及位于空间桁架端部的立柱构件,所述立柱构件与下弦构件垂直;所述铰座包括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上支座和下支座,其中,空间桁架第二端的铰座的下支座上设置用于调节跨度方向位置的调节孔;在安装空间桁架前,将所述上支座焊接在下弦构件上,并将下支座与上支座连接,安装时,将带有铰座的空间桁架吊装至支架上,先将空间桁架第一端的下支座与第一个支架连接固定,再将第二端的下支座与第二个支架连接,连接过程中先将螺栓穿过下支座的调节孔与第二支架连接,调整好位置后,将下支座与第二个支架固定。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钢结构通廊的空间桁架与支架之间增设可调角度的铰座,适应不同的仰角。相同跨度或长度的钢结构通廊节间尺寸相同,提高了标准化程度,可批量化生产钢结构通廊,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钢结构通廊的安装方式;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钢结构通廊的安装示意图(两个空间桁架的相邻端在同一支架上的安装示意);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空间桁架与支架通过铰座连接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空间桁架(钢结构通廊)两端安装在两个支架上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铰座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铰座的主视图(局部剖);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下支座安装在支架上的示意图。零件标号说明:1-支架;1a-第一个支架;1b-第二个支架;2-空间桁架;2a-竖向桁架;2b-水平构件;21-立柱构件;22-下弦构件;3-铰座;31-上支座;311-上底板;312-上立板;32-下支座;321-下底板;322-下立板;323-调节孔;324-连接孔;33-加强板;34-转轴;35-端板;36-螺栓;37-垫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实施例图1所示为传统钢结构通廊与支架1的安装方式,钢结构通廊由竖向桁架2a和水平构件2b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钢结构通廊的竖向桁架2a的端部立柱构件21垂直于水平面,微小的仰角变化会导致钢结构通廊斜长发生变化。当改变钢结构通廊的仰角α时,钢结构通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通廊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空间桁架,所述空间桁架的端部与支架之间增设有铰座并通过铰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空间桁架的仰角可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通廊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空间桁架,所述空间桁架的端部与支架之间增设有铰座并通过铰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空间桁架的仰角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通廊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空间桁架的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铰座安装在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架上,相邻的两个空间桁架中,前一空间桁架的尾端与后一空间桁架的首端分别通过铰座转动安装在同一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通廊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在同一支架上的两个空间桁架的铰座在该支架上的转动中心高度相同或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通廊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在同一支架上的两个空间桁架中,其中一个空间桁架的铰座在支架上的横向位置固定,另一个空间桁架的铰座在支架上的横向位置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通廊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空间桁架的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铰座安装在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架上,该空间桁架的其中一端的铰座在第一个支架上沿空间桁架跨度方向的位置固定,另一端的铰座在第二个支架上沿空间桁架跨度方向的位置可调。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钢结构通廊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座包括通过转轴连接的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与空间桁架连接,所述下支座安装在支架上;所述上支座或下支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转轴轴向移动的限位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结构通廊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桁架包括下弦构件以及与下弦构件垂直的位于空间桁架端部的立柱构件,所述上支座固定在所述下弦构件上,所述下支座安装在支架上端的横梁或平台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结构通廊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包括上底板以及连接在上底板下方的上立板,所述上底板固定在下弦构件上;所述下支座包括相连接的下底板和下立板,下底板与支架焊接或螺栓连接,所述上立板与所述下立板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结构通廊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上开设有条形调节孔或者扩孔,所述下底板与所述支架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玉孙,王海隆,曾凡峰,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