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现有排水系统改建的雨洪资源回收利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和雨水资源化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现有排水系统改建的雨洪资源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许多城市普遍降雨在时间上分布不均,雨洪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仍然是现状,在降水量很大时,雨污合流溢流就会直接排入河流,很多城市每年排入河流的水量超过数万立方米,造成极大雨洪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雨季城市洪涝灾害频繁,强降雨导致很多城市都会出现“城市看海”现象,非雨季降水少水资源短缺。不断有学者提出海绵城市和弹性城市理念和规划方案,目前总结现有应对方案主要体现在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功能,以及体现在增设、扩大下渗设施和地下排水管道方面。海绵城市建设设计下沉式绿地、渗透塘、湿塘等概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地表雨水的下渗,但由于填料相对单一,难以有效蓄存、再利用,难以改变旱季缺水的现状。海绵城市的理想目标是希望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但在城市降雨过程中,必然存在必须及时排泄雨水的区域,例如道路广场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现有排水系统改建的雨洪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位于地下的竖井和横井,多个竖井依次与横井交汇,其特征在于,在地面划分以街道为主的畅流区和非街滞留区,滞留区周边地面向下开汇流暗道,相邻滞留区的汇流暗道连通并汇流至地下竖井或地下横井,汇流暗道环绕分布于滞留区周边的部分,其上侧固定有单向选流罩(17)和双向选流罩(18),从而每个滞留区被单向选流罩(17)和双向选流罩(18)环绕包围,汇流暗道经过畅流区的部分,其上侧被盖板密封;所述单向选流罩(17)为高出地面一定高度的锥形罩,其位于畅流区的一侧开有导流孔,位于滞留区的一侧封闭;所述双向选流罩(18)为高出地面一定高度的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现有排水系统改建的雨洪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位于地下的竖井和横井,多个竖井依次与横井交汇,其特征在于,在地面划分以街道为主的畅流区和非街滞留区,滞留区周边地面向下开汇流暗道,相邻滞留区的汇流暗道连通并汇流至地下竖井或地下横井,汇流暗道环绕分布于滞留区周边的部分,其上侧固定有单向选流罩(17)和双向选流罩(18),从而每个滞留区被单向选流罩(17)和双向选流罩(18)环绕包围,汇流暗道经过畅流区的部分,其上侧被盖板密封;所述单向选流罩(17)为高出地面一定高度的锥形罩,其位于畅流区的一侧开有导流孔,位于滞留区的一侧封闭;所述双向选流罩(18)为高出地面一定高度的锥形罩,其位于滞留区的一侧开有导流孔,但在该侧导流孔上设置可控启闭机构;畅流区路面边井和下水井直接汇流于汇流暗道内,畅流区路面积水通过相应导流孔汇流于汇流暗道内;滞留区地下竖井上端密封固定有高坎井头(19),高坎井头(19)顶部周边设置溢流孔(46),滞留区水位高于溢流孔(46)后向竖井排水,滞留区水位低于溢流孔的水量在避开降水峰值后,通孔控制所述可控启闭机构使其通过相应导流孔排入汇流暗道,或者长期留存于滞留区内;将部分地下支流横井管或者汇流末端的地下横井管的其中一段,替换为复合回水机构(2),同时在复合回水机构(2)附近位置修建盲井(6),盲井(6)顶部固定有井罩(10),井罩(10)底部四周封闭仅有顶部侧面开孔,在盲井(6)底部修建地下蓄水池(5),在地面修建地上蓄水池(8),所述复合回水机构(2)向地下蓄水池(5)排水,并通过水泵向地上蓄水池(8)抽水储水;在复合回水机构(2)内底部安置泥浆传感器,在地下蓄水池(5)内安置内筒水位传感器,在地上蓄水池(8)内安置外筒水位传感器,各传感器分别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分别控制水泵和可控启闭机构的启闭,控制器通过数据总线与监控管理中心进行检测信号和控制信号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洪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位于复合回水机构(2)附近位置修建回水井(9),地下蓄水池(5)经过纤维过滤层(13)排入回水井(9)内,所述回水井(9)顶部固定有井罩(10),井罩(10)底部四周封闭仅有顶部侧面开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洪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回水机构(2)被控制选择向地下蓄水池(5)排水,复合回水机构(2)包括固定...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