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48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结构,属于城市积水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沟体,所述沟体的表面附有植被层,在沟体内设有土壤层,植被层位于土壤层表面,土壤层的下方设置过滤层,过滤层的宽度不小于沟体的宽度,过滤层的下方设置有蓄水层,蓄水层的宽度不小于沟体的宽度,蓄水层的两侧设有隔水层,在蓄水层的下方设置有开口状的运水通道,运水通道的开口向上,运水通道位于蓄水层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植草沟集水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结构
本技术涉及城市积水处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除转输型植草沟外,还包括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及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可分别提高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控制效果。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7063111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海绵型蓄渗植草沟,所述海绵型蓄渗植草沟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植被层、净水层以及基层,基层内埋设有透水管,在植草沟内间隔设置有若干分离栏,雨水系统包括所述海绵型蓄渗植草沟与所述蓄水池。通过植草层截留强降雨时的地表径流,通过净水层净化雨水,具有极大的生态效益,通过透水管引导到蓄水槽中储存,在干旱的季节用以喷洒道路及浇灌植被,有效缓解旱涝季节带来的不利影响。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因透水管的直径有限,此植草沟只可将透水管周围的水分进行吸收,而远离透水管的水无法被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结构,达到提高植草沟集水量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结构,包括沟体,所述沟体的表面附有植被层,在沟体内设有土壤层,植被层位于土壤层表面,土壤层的下方设置过滤层,过滤层的宽度不小于沟体的宽度,过滤层的下方设置有蓄水层,蓄水层的宽度不小于沟体的宽度,蓄水层的两侧设有隔水层,在蓄水层的下方设置有开口状的运水通道,运水通道的开口向上,运水通道位于蓄水层的正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季来临后,雨水落入沟体内,先通过植被层对雨水部分吸收,减少了雨水中部分的有害物质,然后雨水依次通过土壤层和过滤层后,在蓄水层中收集,蓄水层两侧的隔水层防止水分的外渗,同时过滤层的宽度不小于沟体的宽度,使雨水可以充分的被过滤,且蓄水层的宽度不小于沟体的快度,可将过滤后的雨水完全收集,再通过运水通道将运水全部运送至城市运水站,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该植草沟的集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蓄水层的两侧设有引流板,引流板倾斜向下设置,引流板的顶部和隔水层的底部抵接,引流板的底部和运水通道顶部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蓄水层中的水顺着引流板全部流入到运水通道,避免了过滤后的水分从蓄水层和运水通道之间渗出,减少了水分的流失,进一步提高了对雨水的收集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层包括石英层和滤网,石英层位于滤网上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英层可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同时还可以起到对泥沙的支撑作用,防止植草沟的土壤层顺着雨水而出现塌陷的现象,滤网对泥沙起到了进一步的过滤作用,避免水中的杂质进入到蓄水层中,提高了雨水的过滤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运水通道内设有穿孔管,穿孔管沿着运水通道的长度方向铺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运水通道铺设穿孔管,使运水通道中的水渗入到穿水管内,将收集的雨水通过穿孔管运送至城市用水站中,提高了该植草沟的集水量的效果,同时方便了收集后雨水的运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沟体的两侧中部以上的位置开设有若干个溢水口,溢水口连通有溢水管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发生雨势过大时,植草沟内的水无法及时过滤和收集时,会经过溢水口将水通过溢水管道将水排出到附近的水井或河流中,防止植草沟发生水位漫溢的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溢水口的表方面设有防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可将水中杂质阻挡在溢水管道外侧,防止溢水口和溢水管道发生堵塞现象,确保了溢水管道可以处于良好的排水工作状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沟体两侧设有导流板,导流板倾斜设置,导流板的顶部和地面水平,导流板的底部与沟体顶部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植草沟的顶部设置的导流板增加了雨水的收集面积,同时也可以使植草沟周边的雨水通过导流板滑入至植草沟内,从而提高了该植草沟雨水的收集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导流板的顶部设置有围栏,围栏与导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围栏沿着沟体的长度方向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围栏的设置为行人提供了安全保障,防止行人误入到植草沟内,为行人提供了安全保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增设运水通道,使穿孔管位于运水通道内,提高了穿孔管的吸水效果,防止因穿水管为来的及吸取的水分流失,提高来植草沟集水量的效果;2.在运水通道和过滤层之间增设蓄水层,且蓄水层和运水过道之间靠引流板连接,使过滤后的雨水在蓄水层内储备后,再通过引流板将水输送至运水通道内,从而提高该植草沟集水量的效果;3.在该植草沟的顶部增设导流板,增加了雨水的收集面积,通过也可以使植草沟周边的雨水通过导流板流入至植草沟内,提高了该植草沟集水量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沟体;2、植被层;3、土壤层;4、过滤层;41、石英层;42、滤网;5、蓄水层;51、隔水层;52、引流板;6、运水通道;61、穿孔管;7、导流板;8、围栏;9、溢水管道;91、溢水口;92、防护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结构,包括沟体1,在沟体1的表面附有植被层2,植被层2的下方设置有土壤层3,在土壤层3的下方设置有过滤层4,过滤层4包括石英层41和滤网42,滤网42将石英层41支撑在上表面,在过滤层4的正下方设置有运水通道6,运水通道6的开口向上,在运水通道6内部设有穿孔管61,运水通道6和过滤层4之间设有蓄水层5,蓄水层5的顶部与过滤层4的底部抵接,蓄水层5的两侧设有隔水层51,蓄水层5和运水通道6之间设有引流板52,引流板52倾斜设置,引流板52的顶部和蓄水层5的底部抵接,引流板52的底部和运水通道6的顶部抵接。在种植植被层2时应选取抗旱抗涝的植物,当雨季来临使,雨水落入到该植草沟内,植被层2对雨水进行一定量的吸收,同时可对水中的一些有害元素进行吸收,之后雨水通过过滤层4过滤,石英层41可起到对土壤层3的支撑作用,防止土壤顺着雨水的下渗发生塌陷,同时可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之后雨水经过滤网42再次过滤流入到蓄水层5内,蓄水层5的两侧为隔水层51可有效的防止水分的渗出,在经过引流板52将收集的雨水导入到运水通道6内,通过穿孔管61将水输送至城市用水站,该植草沟结构可将落入沟体1中的雨水过滤并收集,提高了穿孔管61的吸水范围和吸水效果,提高了该植草沟集水量的效果。参照图1,在沟体1顶部的两侧设有导流板7,导流板7倾斜设置,导流板7的底部与沟体1的顶部抵接,导流板7的顶部和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结构,包括沟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体(1)的表面附有植被层(2),在沟体(1)内设有土壤层(3),植被层(2)位于土壤层(3)表面,土壤层(3)的下方设置过滤层(4),过滤层(4)的宽度不小于沟体(1)的宽度,过滤层(4)的下方设置有蓄水层(5),蓄水层(5)的宽度不小于沟体(1)的宽度,蓄水层(5)的两侧设有隔水层(51),在蓄水层(5)的下方设置有开口状的运水通道(6),运水通道(6)的开口向上,运水通道(6)位于蓄水层(5)的正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结构,包括沟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体(1)的表面附有植被层(2),在沟体(1)内设有土壤层(3),植被层(2)位于土壤层(3)表面,土壤层(3)的下方设置过滤层(4),过滤层(4)的宽度不小于沟体(1)的宽度,过滤层(4)的下方设置有蓄水层(5),蓄水层(5)的宽度不小于沟体(1)的宽度,蓄水层(5)的两侧设有隔水层(51),在蓄水层(5)的下方设置有开口状的运水通道(6),运水通道(6)的开口向上,运水通道(6)位于蓄水层(5)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蓄水层(5)的两侧设有引流板(52),引流板(52)倾斜向下设置,引流板(52)的顶部和隔水层(51)的底部抵接,引流板(52)的底部和运水通道(6)顶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4)包括石英层(41)和滤网(42),石英层(41)位于滤网(42)上表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景罗彦龙陈小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晨淼水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