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38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及施工方法,构建于矩形的车站基坑中,环周施做一圈钢筋混凝土连续墙,内部分为左中右的A、B、C三区,重力流管涵从C区改迁到B区;A区与B区之间通过纵向的素混凝土墙隔开,B区与C区之间通过纵向成列的SMW围护桩隔开,B区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横向成列的SMW围护桩,B区左侧的素混凝土墙、右侧的SMW围护桩以及前后两侧的SMW围护桩组成矩形的围合结构顶部设置冠梁。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工序简单、工法转换合理、结构体系简易,有效的构筑了局部车站基坑围护体系,实现了该区域顶板逆筑和管涵永久迁改及覆土施工安全,避免了二次迁改,减少了工程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地铁车站建设中常常伴随着大量的管线迁改。其中,重力流管(涵)因是一种无压管(涵)而仅依靠管体自身的倾斜坡度重力自流。若对其进行大范围的临时改造或迁改时,常需增设机械泵辅助带压流动以克服高程阻力,待车站建成后再迁改至原位,而一个标准车站的施工周期一般在24个月之上,迁改成本过高且施工期机械泵亦会因机械故障导致改迁管(涵)逆流或溢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及施工方法,针对在有限的车站范围内实现重力流管涵就近永久迁改,有效减小工程投资、简化施工工序、提高施工安全度。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逆筑结构构建于矩形的车站基坑中,车站基坑环周施做一圈钢筋混凝土连续墙,内部分为左中右的A、B、C三区,重力流管涵从C区改迁到B区;A区与B区之间通过纵向的素混凝土墙隔开,B区与C区之间通过纵向成列的SMW围护桩隔开,B区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横向成列的SMW围护桩,B区左侧的素混凝土墙、右侧的SMW围护桩以及前后两侧的SMW围护桩组成矩形的围合结构,围合结构顶部设置有封闭的冠梁。冠梁顶部设置有挡土墙。围合结构内设置有多排横向布置的直立的钢管撑,钢管撑顶部设置有横向的临时混凝土梁,临时混凝土梁上方设置逆筑局部顶板。钢管撑底部设置有混凝土桩,混凝土桩底部深入车站底板以下。冠梁之间设置有斜向的混凝土内撑,位于逆筑局部顶板上方。围合结构内设置有多层水平的钢支撑。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施工放线,沿车站基坑周边施作钢筋混凝土连续墙;步骤二:沿车站基坑A区和B区分界施作素混凝土墙;步骤三:在车站基坑B区前、后、右侧施作SMW围护桩;SMW成型后于素混凝土墙和SMW围护桩顶部施作一圈冠梁封闭成环,冠梁上设置挡土墙;步骤四:在车站基坑B区内施作混凝土支撑、钢管撑及其下部基础混凝土桩;接着开挖至顶板以下0.5米,施工临时混凝土梁,并在其上逆筑局部顶板;待顶板达到设计强度85%后将重力流管涵从车站基坑C区改迁至B区的顶板上方并覆土,期间保留混凝土支撑及冠梁并停止车站基坑B区开挖;步骤五:接着开挖车站基坑C区至顶板以下0.5米后,凿除右侧部分冠梁,并拔出右侧SMW围护桩;步骤六:继续从车站基坑C区顶板以下0.5米标高处往下开挖至C区车站中板标高后,从右至左由C区向B区开挖,待B区顶板至中板间的土方开挖后及时施作内部钢支撑;步骤七:重复步骤六,陆续开挖C区和B区的中板至底板间土方并支撑,开挖到底后由下而上顺作车站底板、侧墙及中板结构;步骤八:待B区和C区车站结构成型后开挖A区并施作车站结构。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逆筑结构涉及施工工序简单、工法转换合理、结构体系简易。具体为:有效的构筑了局部车站基坑围护体系,实现了该区域顶板逆筑和管(涵)永久迁改及覆土施工安全,避免了二次迁改,减少了工程投资。同时,钢管柱顶托下的逆筑顶板可为车站顶板下部后续开挖及顺筑结构提供盖板防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基坑围护系统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基坑内撑系统平面布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基坑纵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逆筑顶板横剖面示意图;图中:1-围护系统,2-SMW围护桩,3-素混凝土墙,4-钢筋混凝土连续墙,5-挡土墙,6-冠梁,7-混凝土内撑,8-临时混凝土梁,9-钢管柱,10-重力流管涵,11-逆筑局部顶板,12-混凝土桩,13-钢支撑,14-车站基坑A区,15-车站基坑B区,16-车站基坑C区,17-地面,18-中板,19-底板,20-迁改前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所述逆筑结构构建于矩形的车站基坑中,车站基坑环周施做一圈钢筋混凝土连续墙4,内部分为左中右的A、B、C三区,重力流管涵10从C区改迁到B区;A区与B区之间通过纵向的素混凝土墙3隔开,B区与C区之间通过纵向成列的SMW围护桩2隔开,B区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横向成列的SMW围护桩2,B区左侧的素混凝土墙3、右侧的SMW围护桩2以及前后两侧的SMW围护桩2组成矩形的围合结构,围合结构顶部设置有封闭的冠梁6。冠梁6顶部设置有挡土墙5。B区为先期开挖区域,待其开挖至车站顶板以下0.5m后,施作车站顶板,并将重力流管涵10由未开挖的基坑C区迁改至基坑B区。重力流管涵10截面特征不限于圆形、矩形。围合结构内设置有多排横向布置的直立的钢管撑9,钢管撑9顶部设置有横向的临时混凝土梁8,临时混凝土梁8上方设置逆筑局部顶板11。钢管撑9底部设置有混凝土桩12,混凝土桩12底部深入车站底板19以下,用以顶托临时混凝土梁8和逆作顶板的自重。冠梁6之间设置有斜向的混凝土内撑7,位于逆筑局部顶板11上方。右侧SMW围护桩2用以隔离待迁改重力流管涵10,保障车站基坑B区开挖至顶板标高过程中的管线安全。前后侧SMW围护桩2用以传导和平衡混凝土内撑7内力,减小整个围护体系1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及趋势。素混凝土墙3用于抵抗左侧未开挖车站基坑A区的水土压力,以保障车站基坑B区先行开挖过程的安全。围合结构内设置有多层水平的钢支撑13。上述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施工放线,沿车站基坑周边施作钢筋混凝土连续墙4;步骤二:沿车站基坑A区和B区分界施作素混凝土墙3;步骤三:在车站基坑B区前、后、右侧施作SMW围护桩2,其采用850mmSMW桩,型钢采用700×300×13×24mmH型;SMW成型后于素混凝土墙3和SMW围护桩2顶部施作一圈冠梁6封闭成环,冠梁6上设置挡土墙5,至此,车站基坑B区围合而成;步骤四:在车站基坑B区内施作混凝土支撑7、钢管撑9及其下部基础混凝土桩12;接着开挖至顶板以下0.5米,施工临时混凝土梁8,并在其上逆筑局部顶板11;待顶板11达到设计强度85%后将重力流管涵10从车站基坑C区改迁至B区的顶板11上方并覆土,期间保留混凝土支撑7及冠梁6并停止车站基坑B区开挖;步骤五:接着开挖车站基坑C区至顶板以下0.5米后,凿除右侧部分冠梁6,并拔出右侧SMW围护桩2;步骤六:继续从车站基坑C区顶板以下0.5米标高处往下开挖至C区车站中板标高后,从右至左由C区向B区开挖,待B区顶板至中板间的土方开挖后及时施作内部钢支撑13,确保安全;步骤七:重复步骤六,陆续开挖C区和B区的中板至底板间土方并支撑,开挖到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其特征在于:/n所述逆筑结构构建于矩形的车站基坑中,车站基坑环周施做一圈钢筋混凝土连续墙(4),内部分为左中右的A、B、C三区,重力流管涵(10)从C区改迁到B区;/nA区与B区之间通过纵向的素混凝土墙(3)隔开,B区与C区之间通过纵向成列的SMW围护桩(2)隔开,B区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横向成列的SMW围护桩(2),B区左侧的素混凝土墙(3)、右侧的SMW围护桩(2)以及前后两侧的SMW围护桩(2)组成矩形的围合结构,围合结构顶部设置有封闭的冠梁(6)。/n

【技术特征摘要】
1.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筑结构构建于矩形的车站基坑中,车站基坑环周施做一圈钢筋混凝土连续墙(4),内部分为左中右的A、B、C三区,重力流管涵(10)从C区改迁到B区;
A区与B区之间通过纵向的素混凝土墙(3)隔开,B区与C区之间通过纵向成列的SMW围护桩(2)隔开,B区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横向成列的SMW围护桩(2),B区左侧的素混凝土墙(3)、右侧的SMW围护桩(2)以及前后两侧的SMW围护桩(2)组成矩形的围合结构,围合结构顶部设置有封闭的冠梁(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其特征在于:
冠梁(6)顶部设置有挡土墙(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其特征在于:
围合结构内设置有多排横向布置的直立的钢管撑(9),钢管撑(9)顶部设置有横向的临时混凝土梁(8),临时混凝土梁(8)上方设置逆筑局部顶板(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其特征在于:
钢管撑(9)底部设置有混凝土桩(12),混凝土桩(12)底部深入车站底板(19)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其特征在于:
冠梁(6)之间设置有斜向的混凝土内撑(7),位于逆筑局部顶板(11)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迁改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冲吕存杰陈霄汉陈海军严广艺赵秋林刘国庆宋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