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地铁车站建设中常常伴随着大量的管线迁改。其中,重力流管(涵)因是一种无压管(涵)而仅依靠管体自身的倾斜坡度重力自流。若对其进行大范围的临时改造或迁改时,常需增设机械泵辅助带压流动以克服高程阻力,待车站建成后再迁改至原位,而一个标准车站的施工周期一般在24个月之上,迁改成本过高且施工期机械泵亦会因机械故障导致改迁管(涵)逆流或溢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及施工方法,针对在有限的车站范围内实现重力流管涵就近永久迁改,有效减小工程投资、简化施工工序、提高施工安全度。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逆筑结构构建于矩形的车站基坑中,车站基坑环周施做一圈钢筋混凝土连续墙,内部分为左中右的A、B、C三区,重力流管涵从C区 ...
【技术保护点】
1.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其特征在于:/n所述逆筑结构构建于矩形的车站基坑中,车站基坑环周施做一圈钢筋混凝土连续墙(4),内部分为左中右的A、B、C三区,重力流管涵(10)从C区改迁到B区;/nA区与B区之间通过纵向的素混凝土墙(3)隔开,B区与C区之间通过纵向成列的SMW围护桩(2)隔开,B区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横向成列的SMW围护桩(2),B区左侧的素混凝土墙(3)、右侧的SMW围护桩(2)以及前后两侧的SMW围护桩(2)组成矩形的围合结构,围合结构顶部设置有封闭的冠梁(6)。/n
【技术特征摘要】
1.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筑结构构建于矩形的车站基坑中,车站基坑环周施做一圈钢筋混凝土连续墙(4),内部分为左中右的A、B、C三区,重力流管涵(10)从C区改迁到B区;
A区与B区之间通过纵向的素混凝土墙(3)隔开,B区与C区之间通过纵向成列的SMW围护桩(2)隔开,B区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横向成列的SMW围护桩(2),B区左侧的素混凝土墙(3)、右侧的SMW围护桩(2)以及前后两侧的SMW围护桩(2)组成矩形的围合结构,围合结构顶部设置有封闭的冠梁(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其特征在于:
冠梁(6)顶部设置有挡土墙(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其特征在于:
围合结构内设置有多排横向布置的直立的钢管撑(9),钢管撑(9)顶部设置有横向的临时混凝土梁(8),临时混凝土梁(8)上方设置逆筑局部顶板(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其特征在于:
钢管撑(9)底部设置有混凝土桩(12),混凝土桩(12)底部深入车站底板(19)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迁改重力流管涵的地铁车站局部顶板逆筑结构,其特征在于:
冠梁(6)之间设置有斜向的混凝土内撑(7),位于逆筑局部顶板(11)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迁改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冲,吕存杰,陈霄汉,陈海军,严广艺,赵秋林,刘国庆,宋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