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的模板支架系统,包括侧墙底角模模板、侧墙模板、上倒角模板、顶板模板,侧墙模板支撑标准段采用单侧支模支撑体系,顶板及其他异性非标准段支撑采用满堂碗扣脚手架。本申请的隧道施工的模板支架系统,其能够满足特殊的水文地区的要求,降低了施工事故,使得整体施工更加安全,施工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施工的模板支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的模板支架系统。
技术介绍
根据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2及以上,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珠三角某环线GFHD-2标DSK42+849~DSK43+670明挖隧道的主体结构混凝土支撑工程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m2,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该明挖隧道位于太和站北侧,为站后第一段明挖隧道,本段隧道施工段全长821m,由明挖区间正线、26#工作井2种断面;主体结构为地下单层框架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标准段主体结构高度为8.865m(不含垫层),宽度13.10m,顶板埋设深度0~8.1m。本隧道主体结构及附属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该区间段地质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冲积粉质粘土,全风化、强风化粉砂岩,炭质板岩。地下水主要以第四系孔隙水及岩溶裂隙水为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层、砂层中,水量丰富,水力联系通畅,具承压性;岩溶裂隙水存贮于灰岩发育的溶隙、溶洞中,水量受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其连通性影响而变化较大,岩溶裂隙水具承压性,地表水及地下水队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有断裂构造经过,断裂构造主要为广从断裂,断层构造地段极易发生涌水、突泥等对施工造成不利影响。灰岩地段属覆盖型岩溶区,岩溶属强发育区,除溶洞发育外,还分布大量的冲洪积物,上覆地层多为黏土、粉质黏土、粗砂砾、圆砾土等,在与基岩面接触多为软塑~可塑状黏土或粉质黏土,由于地下水位较高,第四系地层多受地下水影响,强度较低,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引起地面塌陷,由于岩溶在空间发育的复杂及不确定性。鉴于此,需要提出一种与上述水文特征相适应的隧道施工的模板支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施工的模板支架系统,其与特殊水文特征相适应,降低了施工风险。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隧道施工的模板支架系统,包括侧墙底角模模板、侧墙模板、上倒角模板、顶板模板,侧墙模板支撑标准段采用单侧支模支撑体系,顶板及其他异性非标准段支撑采用满堂碗扣脚手架。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各模板均为2440mm×1220mm,厚15mm覆面木胶合板,模板间接缝采用止浆条止浆。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碗扣式满堂脚手架平面布置形式为:顶、底采用KTC-45可调式顶托;工作井处立杆横距0.6m,立杆纵距0.6m,其余部位立杆横距0.6m,立杆纵距0.9m;水平横杆通过上下碗扣与立杆连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模板支架系统还包括悬空的底板模板和端头模板,所述底板模板包括侧墙起角处悬空模板及隔墙起角处悬空模板;端头模板设置于在底板、顶板及侧墙横向施工缝处;端头模板采用覆面木胶合板,止水带两侧各一块。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标准段侧墙、中隔墙衬砌模板台车支撑体系中,侧墙和中隔墙浇筑砼采用隧道侧衬墙模板台车两部,左右线同时并行施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工作井计划分两次浇筑施工,下部利用非标准段墙身钢模浇筑高墙体,上部采用碗扣支架及木模系统进行施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顶板厚度均为700mm,支架、模板体系采用Φ48×3.5mm碗扣式脚手架,板采用覆面木胶合板2440mm×1220mm,厚度15mm。一种底板模板支护体系,包括垂直设置的底板和隔墙,所述底板和隔墙转角处设置有转角模板,所述转角模板为15mm厚的覆面木胶合板,背楞采用100mm*50mm的方木,将模板加固成整体。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角模板通过预埋件固定,所述预埋件为直径为C16mm的钢筋,下料长度600mm,漏出地面为300mm。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埋件与地面成45度的角度;在靠近一段墙体的起点与终点处各布置一个预埋件,埋件杆之间的距离为600mm。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隧道施工的模板支架系统,其能够满足特殊的水文地区的要求,降低了施工事故,使得整体施工更加安全,施工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侧墙模板台车现浇施工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架模板现浇施工流程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的底板边墙模板施工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底板边墙模板施工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以便于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总体施工部署(1)明挖隧道主体结构施工总体步骤为合理利用人力、物力,科学地安排施工顺序,减少各工序之间的干扰,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有效防止混凝土的开裂,同时依据结构受力、避开附属出入口的原则,将主体结构竖向分3层(底板、侧墙及中隔墙、顶板),纵向按施工工艺(模板衬砌台车)长度分施工段,每标准段长度12m,遇沉降缝时做适当调整。工作井采用支架现浇形式施工,施工段长度根据洞室尺寸进行设置。(2)每段施工顺序主体结构竖向分层原则:a、施工缝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处;b、施工缝的设置应满足钢筋锚固要求,符合施工工序需求,且能保证施工质量;c、主体结构竖向施工缝根据施工方法确定,上下设置两道水平施工缝,分别设置于底板倒角以上0.3m、顶板腋角以下0.5m。本工程模板及支架施工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上,根据工况主要分为两种,其施工流程分别为:工况一:侧墙模板台车现浇施工(本段明挖隧道优先采用)由于侧墙与围护结构之间设置外防水层,为此,侧墙模板的支撑体系和中隔墙的支顶体系一起考虑,侧墙和中隔墙浇筑砼采用隧道侧衬墙模板台车两部,左右线同时并行施工。在台车就位时都应注意隧道净空和保证二衬砼面几何尺寸,台车就位时,一定要测量放线,确定中线及侧墙顶标高,同时,要按纵坡、横坡控制,防止台车偏位和倾斜。台车就位应重视墙顶和堵头侧,挡头板应固定牢固稳定且不伤及防水板。浇注混凝土时,拱部与边墙的灌注缝是结构上最薄弱的。边墙先施工的砼面应作拉毛和凿毛处理,砼浇筑前应检查台车与边墙密封质量,防止靠边墙接头处错台与漏浆,混凝土灌注速度不能超过模板设计的规定值。总体施工步骤:底板浇筑→绑扎中隔墙、侧墙钢筋→台车就位→浇筑侧墙、中隔墙混凝土→碗口支架系统搭设→绑扎顶板钢筋,浇筑顶板混凝土。如图1所示。工况二:支架模板现浇施工(标准段、工作井)支架系统搭设安装:准备工作→选择配料→放样弹线→立杆→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设剪刀撑→主楞次楞安装→支架检查验收合格→模板安装→整体验收。支架系统拆除:拆除:模板→主楞次楞→剪刀撑→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立杆→材料堆放整齐。总体施工步骤:底板浇筑→浇筑中隔墙、绑扎侧墙钢筋,安装侧墙模板→浇筑侧墙混凝土→绑扎顶板钢筋,浇筑顶板混凝土。如图2所示。砼浇筑工艺:结构板体混凝土采取分层、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施工的模板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墙底角模模板、侧墙模板、上倒角模板、顶板模板,侧墙模板支撑标准段采用单侧支模支撑体系,顶板及其他异性非标准段支撑采用满堂碗扣脚手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施工的模板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墙底角模模板、侧墙模板、上倒角模板、顶板模板,侧墙模板支撑标准段采用单侧支模支撑体系,顶板及其他异性非标准段支撑采用满堂碗扣脚手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的模板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模板均为2440mm×1220mm,厚15mm覆面木胶合板,模板间接缝采用止浆条止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的模板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碗扣式满堂脚手架平面布置形式为:顶、底采用KTC-45可调式顶托;工作井处立杆横距0.6m,立杆纵距0.6m,其余部位立杆横距0.6m,立杆纵距0.9m;水平横杆通过上下碗扣与立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的模板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支架系统还包括悬空的底板模板和端头模板,所述底板模板包括侧墙起角处悬空模板及隔墙起角处悬空模板;端头模板设置于在底板、顶板及侧墙横向施工缝处;端头模板采用覆面木胶合板,止水带两侧各一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的模板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标准段侧墙、中隔墙衬砌模板台车支撑体系中,侧墙和中隔墙浇筑砼采用隧道侧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彦驰,田作华,王天武,熊文标,陈汉,庞前凤,王兴平,江龙,唐建文,刘海涛,汪良,孙守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二局集团轨道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