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灌注桩施工的MPJ施工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372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灌注桩施工的MPJ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准备、放线定位,对桩位进行放样;在相应桩位进行钻孔;在桩孔内下放钢筋笼;在桩孔中插入混凝土导管,并通过混凝土导管对桩孔进行清孔;向桩孔底注入缓沉处理剂;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延缓泥浆中夹渣沉淀;缩短了清孔时间,解决了灌注桩桩底沉渣厚度超标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灌注桩施工质量,现场施工便捷,功效高,易操作。

A MPJ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cast-in-place pile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灌注桩施工的MPJ施工工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灌注桩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灌注桩施工的MPJ施工工法。
技术介绍
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工艺原因,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二清完成和浇筑混凝土两个工序间,存在泥浆没有循环流动的时间段。静止时间长,会导致泥浆中携带的土颗粒迅速沉降,形成沉渣,最终导致桩基承载力不足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灌注桩施工的MPJ施工工法,有效延缓泥浆中夹渣沉淀;缩短了清孔时间,解决了灌注桩桩底沉渣厚度超标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灌注桩施工质量,现场施工便捷,功效高,易操作。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灌注桩施工的MPJ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1)放线定位,对桩位进行放样;2)在相应桩位进行钻孔;3)在桩孔内下放钢筋笼;4)在桩孔中插入混凝土导管,并通过混凝土导管对桩孔进行清孔;5)向桩孔底注入缓沉处理剂;6)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的的步骤5)中,所述的缓沉处理剂是由具有增粘作用的处理粉剂与水或者泥浆混合而成。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的步骤5)中,使用注浆泵机通过高压软管伸入至桩孔底逐渐注入缓沉处理剂,并充满桩孔底。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清孔完成后60min内,将缓沉处理剂的注入桩孔底。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的步骤5)中,桩孔内的缓沉处理剂液面高度与桩孔底之间的距离为1~3m或缓沉处理剂注满全孔,且缓沉处理剂液面没过桩孔内混凝土导管的管底出口。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的步骤1)之前,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准备,完成场地平整,水电布置,清理桩位表面障碍物。在所述的步骤2)中,通过钻机钻孔至指定深度后,对孔深、孔位、孔形、孔径及垂直度进行检查校正。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的4)中,混凝土导管的下口插入桩孔内,至桩孔底的距离为300~500mm。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在清孔完成和混凝土浇筑两道工序之间,在灌注桩孔底一定范围内注入缓沉处理剂,一方面有效延缓泥浆中夹渣沉淀;另一方面缩短了清孔时间,解决了灌注桩桩底沉渣厚度超标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灌注桩施工质量,现场施工便捷,功效高,易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用于灌注桩施工的MPJ施工工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用于灌注桩施工的MPJ施工工法的工作示意图;图中,1-桩孔,2-泥浆,3-处理剂制备罐,4-注浆泵机,5-高压软管,6-缓沉处理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用于灌注桩施工的MPJ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1)放线定位,对桩位进行放样;2)在相应桩位进行钻孔;3)在桩孔1内下放钢筋笼;4)对桩孔1插入混凝土导管,并通过混凝土导管对桩孔1进行二次清孔;5)向桩孔1底注入缓沉处理剂6;6)向桩孔1内浇筑混凝土。进一步地,通过在在二次清孔完成和混凝土浇筑两道工序之间,在灌注桩孔1底一定范围内注入缓沉处理剂6,一方面有效延缓泥浆中夹渣沉淀;另一方面缩短了二次清孔时间,解决了灌注桩桩底沉渣厚度超标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灌注桩施工质量。现场施工便捷,功效高,易操作。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的步骤5)中,所述的缓沉处理剂6是由具有增粘作用的处理粉剂与水或者泥浆混合而成。进一步地,所述的泥浆2由粘性土和水搅拌形成。进一步地,粘性土替换为膨润土。进一步地,粘性土可选用原土的上部粘性土或造浆能力强和粘度大的粘性土。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步骤2)中,钻孔过程中,通过钻孔得到的原土中上部粘性土与施工用水在孔中慢速自搅,形成泥浆2,抽排至处理剂制备罐3中,在处理剂制备罐3中制备缓沉处理剂6;或者抽排清水至处理剂制备罐3中,在处理剂制备罐3中制备缓沉处理剂6。在所述的步骤4)中,将插入桩孔1内的混凝土导管作为吸泥管,进行二次清孔,形成对桩孔1的清理。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步骤5)中,使用注浆泵机4通过高压软管5伸入至桩孔1底逐渐注入缓沉处理剂6,并充满桩孔1底。进一步地,二次清孔结束60min内,将缓沉处理剂注入桩孔底。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步骤5)中,桩孔1内的缓沉处理剂6液面高度与桩孔1底之间的距离为1~3m或缓沉处理剂6注满全桩孔1,且缓沉处理剂6液面没过桩孔1内混凝土导管的管底出口。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步骤1)之前,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准备,完成场地平整,水电布置,清理桩位表面障碍物。在所述的步骤2)中,通过钻机钻孔至指定深度后,对孔深、孔位、孔形、孔径及垂直度进行检查校正。进一步地,在所述的4)中,混凝土导管的下口插入桩孔1内,至桩孔1底的距离为300~500mm。MPJ(MixedPumpingInjection)是指混合、搅拌、注入的简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灌注桩桩长m,桩径d,m和d均无特定要求。缓沉处理剂6制备完成后,通过注浆泵机4将缓沉处理剂6注入桩孔底部,缓沉处理剂6高度Lm。灌注桩桩底沉渣厚度m,满足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施工工法流程框图如图1所示,具体操作时,包括以下步骤:(1)施工准备,完成场地平整,水电布置,清理表面障碍物;(2)放线定位,复核导线点、水准基点及有关测量资料,建立施工控制网,对桩位进行放样;(3)泥浆制备,如现场土质较好,可采用自然造浆,利用上部粘性土和施工用水在孔中慢速自搅,形成泥浆。当原土造浆的粘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选择造浆能力强、粘度大的粘性土或者优质膨润土进行造浆,以提高泥浆稠度;(4)钻进成孔,埋设护筒之后,钻机就位,循环钻进,过程中注意控制垂直度和速度,在钻孔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后,对孔深、孔位、孔形、孔径及垂直度等进行检查;(5)下放钢筋笼,钢筋进厂并且下料,制作钢筋笼,钢筋笼制作完成后进行吊装,移动到桩位上放,对准后,放入孔内;(6)插入混凝土导管进行二清(二清即二次清孔),利用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导管作为吸泥管,高压作动力将孔内泥浆抽排走;(7)缓沉处理剂6的制备和注入,按照缓沉处理剂6原材料配比和用量搅拌混合,制备处理剂,储存在处理剂储罐。二清完成后,插入高压软管5至桩孔底部,高压软管5连接注浆泵机4,通过注浆泵机4将缓沉处理剂6注入孔底,充满孔底一定高度。处理剂在桩孔内最小高度高于混凝土导管管底。缓沉处理剂6注入完毕后,缓慢抽出高压软管5;(8)浇筑混凝土。首批混凝土灌注时,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一般宜为300~500mm,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得小于1m。灌注应连续进行,要经常探测孔内混凝土面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导管埋深一般为2m~6m。本专利技术属于桩基工程施工领域一种新方法,通过在在二清完成和混凝土浇筑两道工序之间,在灌注桩孔底一定范围内注入缓沉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灌注桩施工的MPJ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放线定位,对桩位进行放样;/n2)在相应桩位进行钻孔;/n3)在桩孔内下放钢筋笼;/n4)在桩孔中插入混凝土导管,并通过混凝土导管对桩孔进行清孔;/n5)向桩孔底注入缓沉处理剂;/n6)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灌注桩施工的MPJ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放线定位,对桩位进行放样;
2)在相应桩位进行钻孔;
3)在桩孔内下放钢筋笼;
4)在桩孔中插入混凝土导管,并通过混凝土导管对桩孔进行清孔;
5)向桩孔底注入缓沉处理剂;
6)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灌注桩施工的MPJ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的步骤5)中,所述的缓沉处理剂是由具有增粘作用的处理粉剂与水或者泥浆混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灌注桩施工的MPJ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5)中,使用注浆泵机通过高压软管伸入至桩孔底逐渐注入缓沉处理剂,并充满桩孔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灌注桩施工的MPJ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5)中,清孔完成后60min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陈凯王开强李继承王星魏倩伍勇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