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公开了一种受限空间内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基坑围护;根据施工图纸获取立柱桩与工程桩的施工位置信息,施工立柱桩;施工内支撑,内支撑的底部与立柱桩的顶部浇筑为一体;选出与工程桩紧邻的立柱桩,与工程桩紧邻的立柱桩通过锚杆锚固在地面上;施工工程桩;工程桩为钻孔灌注桩,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浅段钻孔时,向桩孔内壁灌注由水、膨润土、水泥粉和添加剂所组成的泥浆;开挖基坑;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避免与工程桩紧邻的立柱桩往工程桩桩孔处出现倾斜,而且通过对桩孔与桩孔临近土体进行加固,降低薄弱土层塌孔风险,同时使得大直径工程桩施工能够在软弱地质的地区进行作业并保证良好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受限空间内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受限空间内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超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对建筑的地基工程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出现各种大直径的桩基形式(直径2米以上的桩),这些工程桩在应用中不仅数量密度越来越大,而且设计入岩深度越来越长,其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大直径工程桩常用的施工方式有:钻孔施工、冲孔施工、人工挖孔施工等方式,钻孔施工方式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高,对于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尤其适用,但是钻孔施工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施工所用的桩机高度较大(高度达到20m以上),对施工现场的空间占用较大,在受限空间进行大直径工程桩施工有一定局限性,现实情况是,城市用地的逐步紧张,在受限空间进行大直径工程桩施工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多。也有对施工现场空间要求非常低的冲孔施工方式,如冲孔方式施工,冲孔方式施工大直径工程桩应用也较为广泛,但实际操作中,其局限性也较大,例如,因为大多数超高层建筑位于市中心,当使用冲孔施工方式进行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冲孔震动影响非常大,这种震动对周边建筑、周边管线、周边地铁线等重要设施都有较大影响,所以冲孔施工方式施工大直径工程桩越来越受到限制,只能在郊区以外非重要区域可以应用。也有采用人工挖孔方式进行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人工挖孔方式施工质量也较容易控制,但是,人工挖孔方式进行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其应用越来越少,逐步的被淘汰,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被采用。以往常见的大直径桩工程桩的施工顺序是:基坑支护、基坑土方开挖、基坑底部进行工程桩施工。即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是在基坑开挖以后,在基坑底进行施工,基坑支护常常采用基坑围护体系+内支撑的方式,这种方式安全性较好、应用相对广泛,但内支撑的存在也对基坑内的操作空间产生了限制,尤其是在高度方向,给钻孔方式进行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产生了非常大的难度,有时甚至无法进行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如果在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完成后,采用冲孔方式或人工挖孔方式进行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但这两种施工操作方式限制性较大,用于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的情况较少。为了突破空间对大直径工程桩施工的限制,越来越多的项目,不在基坑底部进行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而是在土方开挖以前(在地面上)进行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这种施工顺序,改善了大直径工程桩施工的空间限制。但实际操作时,也会增加一些新的问题,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大直径工程桩与用于支撑内支撑的立柱桩密集交错,如果先施工完成基坑支护立柱桩,那么紧邻立柱桩的大直径工程桩施工时,很容易发生立柱桩整体掉入大直径工程桩施工孔的情况,如果立柱桩入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孔,会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打捞困难,第二种是造成大直径工程桩塌孔,这两种后果都会造成下部土体的严重扰动,尤其是对软弱土层(例如淤泥、冲积土等)的扰动更加严重,严重的降低原位再次施工的大直径工程桩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受限空间内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方法,通过先对与工程桩紧邻的立柱桩进行加固,再进行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施工,能够避免与工程桩紧邻的立柱桩往桩孔处出现倾斜,而且通过对桩孔与桩孔临近土体进行加固,降低薄弱土层塌孔风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受限空间内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基坑围护;S2、根据施工图纸获取立柱桩与工程桩的施工位置信息,施工立柱桩,所述立柱桩的顶部露出于待进行基坑开挖的地面;S3、施工除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外的工程桩;S4、根据施工图纸内支撑的施工位置信息,施工内支撑,所述内支撑的底部与立柱桩的顶部浇筑为一体;S5、与步骤S4不分先后,选出与工程桩紧邻的立柱桩,与工程桩紧邻的立柱桩的下段通过锚杆锚固在待进行基坑开挖的地面上;S6、待所述内支撑达到设计强度70%~80%后,施工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其中,所述工程桩为钻孔灌注桩,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浅段钻孔时,向桩孔内壁灌注由水、膨润土、水泥粉和添加剂所组成的泥浆;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深段钻孔时,向桩孔内壁灌注由水、膨润土和添加剂所组成的泥浆;S7、开挖基坑。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S6中的与紧邻立柱桩的工程桩的具体施工步骤为:S61、待所述内支撑达到设计强度70%~80%后,埋设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的护筒,并在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的周围开挖泥浆池;S62、将钻孔桩机就位向下钻孔,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浅段钻孔时,在所述泥浆池加入由水、膨润土、水泥粉、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纯碱所组成的泥浆,同时所述泥浆池内的泥浆灌注入桩孔内壁;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在深段钻孔时,在所述泥浆池加入由水、膨润、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纯碱所组成的泥浆,同时所述泥浆池内的泥浆灌注入桩孔内壁;S63、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钻孔完成后,下放钢筋笼、桩身混凝土。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在所述步骤S5中,所述锚杆包括锚索、灌浆段和锚具,所述锚索的一端与所述灌浆段连接,所述锚索的另一端与所述锚具连接,所述灌浆段与所述立柱桩固定连接,所述锚具与待进行基坑开挖的地面上的混凝土锚板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在所述步骤S6中,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浅段的深度与所述立柱桩的深度相同,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深段为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中工程桩浅段以下的部分。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在所述步骤S6中,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浅段钻孔施工时,泥浆中的膨润土、水泥粉的质量比为1:1。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在所述步骤S6中,工程桩钻孔完成后,内支撑上施工出机道路。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出机道路包括放置在内支撑上的梁面加固架和设置在所述梁面加固架的两侧的堆土坡道。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立柱桩包括下部的灌注桩段和上部的钢制格构柱段。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工程桩与立柱桩紧邻时,工程桩与立柱桩之间的间距为100mm~300mm。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工程桩的直径大于所述立柱桩的直径,所述工程桩的直径大于2m。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受限空间内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锚杆对与工程桩紧邻的立柱桩进行加固,防止立柱桩在进行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钻孔时向桩孔倾斜,而且内支撑在待进行基坑开挖的地面形成对立柱桩的顶部加固的体系,进一步避免立柱桩向桩孔倾斜,而且在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浅段钻孔时,通过由水、膨润土、水泥粉和添加剂所组成的泥浆能够对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浅段形成护壁浆液,从而对桩孔和桩孔临近土体进行加固,降低薄弱土层塌孔风险;可见,本专利技术通过先对与工程桩紧邻的立柱桩进行加固,再进行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施工,能够避免与工程桩紧邻的立柱桩往桩孔处出现倾斜,而且通过对桩孔与桩孔临近土体进行加固,降低薄弱土层塌孔风险;同时,使得大直径工程桩施工能够在软弱地质的地区进行作业并保证良好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受限空间内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施工基坑围护;/nS2、根据施工图纸获取立柱桩与工程桩的施工位置信息,施工立柱桩,所述立柱桩的顶部露出于待进行基坑开挖的地面;/nS3、施工除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外的工程桩;/nS4、根据施工图纸内支撑的施工位置信息,施工内支撑,所述内支撑的底部与立柱桩的顶部浇筑为一体;/nS5、与步骤S4不分先后,选出与工程桩紧邻的立柱桩,与工程桩紧邻的立柱桩的下段通过锚杆锚固在待进行基坑开挖的地面上;/nS6、待所述内支撑达到设计强度70%~80%后,施工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其中,所述工程桩为钻孔灌注桩,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浅段钻孔时,向桩孔内壁灌注由水、膨润土、水泥粉、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纯碱所组成的泥浆;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深段钻孔时,向桩孔内壁灌注由水、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纯碱所组成的泥浆;/nS7、开挖基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限空间内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基坑围护;
S2、根据施工图纸获取立柱桩与工程桩的施工位置信息,施工立柱桩,所述立柱桩的顶部露出于待进行基坑开挖的地面;
S3、施工除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外的工程桩;
S4、根据施工图纸内支撑的施工位置信息,施工内支撑,所述内支撑的底部与立柱桩的顶部浇筑为一体;
S5、与步骤S4不分先后,选出与工程桩紧邻的立柱桩,与工程桩紧邻的立柱桩的下段通过锚杆锚固在待进行基坑开挖的地面上;
S6、待所述内支撑达到设计强度70%~80%后,施工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其中,所述工程桩为钻孔灌注桩,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浅段钻孔时,向桩孔内壁灌注由水、膨润土、水泥粉、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纯碱所组成的泥浆;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深段钻孔时,向桩孔内壁灌注由水、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纯碱所组成的泥浆;
S7、开挖基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限空间内大直径工程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的与紧邻立柱桩的工程桩的具体施工步骤为:
S61、待所述内支撑达到设计强度70%~80%后,埋设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的护筒,并在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的周围开挖泥浆池;
S62、将钻孔桩机就位向下钻孔,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浅段钻孔时,在所述泥浆池加入由水、膨润土、水泥粉、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纯碱所组成的泥浆,同时所述泥浆池内的泥浆灌注入桩孔内壁;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深段钻孔时,在所述泥浆池加入由水、膨润土和添加剂所组成的泥浆,同时所述泥浆池内的泥浆灌注入桩孔内壁;
S63、与立柱桩紧邻的工程桩钻孔完成后,下放钢筋笼、桩身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先环,秦龙海,黎永宇,江涌波,林君伟,邱东海,柳树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