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支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级设防的减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钢板、上滑动盖板、耗能软钢、剪力键和下连接钢板,所述上连接钢板呈圆柱形结构固定于桥梁底部,其下表面中部形成横截面呈圆形的凹槽,所述上滑动盖板呈圆形结构通过若干所述剪力键固定于所述凹槽的顶壁上;所述耗能软钢呈条状结构,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凹槽的侧壁上,另一端与所述上滑动盖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下连接钢板固定于桥墩的顶部,所述下连接钢板与所述上滑动盖板之间设有铅芯橡胶隔振支座。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受力明确等特点,能够实现不同强度地震下的多级设防和分级耗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设防的减隔震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支座
,尤其涉及一种多级设防的减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桥梁是交通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地震中易受到损伤。历来地震灾害显示,桥梁在地震中遭到破坏会带来较大的次生灾害和经济损失。因此,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减隔震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桥梁。减隔震技术通过采用减隔震装置来延长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吸收地震能量,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铅芯橡胶支座是现阶段桥梁工程中常见的减隔震装置之一。其通过内部铅芯的滞回耗能来提高桥梁整体抗震性能,从而达到减小地震损伤的目的。但是,现有的铅芯橡胶支座适应变形能力小,而在大跨、长联桥梁中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地震响应,传统的铅芯橡胶支座难以适应较大的变形需求。另一方面,铅芯橡胶支座的耗能能力主要取决于铅芯的截面积和支座高度,为了确保铅芯橡胶支座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合适的刚度和合理的控制制作成本,其铅芯率不宜过大,因而其耗能能力存在局限性。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级设防的减隔震支座,能适应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进行多级设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级设防的减隔震支座,能够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多级设防和分级耗能的特点,可防止梁体落梁震害发生,适用于地震频发区域各类桥梁工程结构中。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级设防的减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钢板、上滑动盖板、耗能软钢、剪力键和下连接钢板,所述上连接钢板呈圆柱形结构固定于桥梁底部,其下表面中部形成横截面呈圆形的凹槽,所述上滑动盖板呈圆形结构通过若干所述剪力键固定于所述凹槽的顶壁上;所述耗能软钢呈条状结构,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凹槽的侧壁上,另一端与所述上滑动盖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下连接钢板固定于桥墩的顶部,所述下连接钢板与所述上滑动盖板之间设有铅芯橡胶隔振支座。所述凹槽的顶壁上固定有聚四氟乙烯板,其横截面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相同。所述铅芯橡胶隔振支座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封板、橡胶以及下封板,所述橡胶的内部间隔设有钢板,所述橡胶的轴向设有铅芯,所述上封板、下封板分别与所述上滑动盖板、下连接钢板固定连接。所述铅芯橡胶隔振支座的外部设有橡胶防尘罩。所述耗能软钢以所述凹槽的轴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于所述凹槽的侧壁上。所述上连接钢板与下连接钢板通过锚固螺栓分别固定于桥梁底部和桥墩顶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具有多级设防,分级耗能的特点,具有优良的减隔震效果,为桥梁抗震设计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提供了诸多便利,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纵向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在设计地震下结构滑移的状态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在罕遇地震下结构滑移的状态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耗能软钢分布水平剖面图。图中:1上连接钢板,2聚四氟乙烯板,3上滑动盖板,4耗能软钢,5剪力键,6铅芯,7橡胶防尘罩,8上封板,9橡胶,10钢板,11下封板,12下连接钢板,13锚固螺栓,14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图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级设防的减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钢板1、上滑动盖板3、耗能软钢4、剪力键5和下连接钢板12,所述上连接钢板1呈圆柱形结构固定于桥梁底部,其下表面中部形成横截面呈圆形的凹槽14,所述上滑动盖板3呈圆形结构通过若干所述剪力键5固定于所述凹槽14的顶壁上;所述耗能软钢4呈条状结构,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凹槽14的侧壁上,另一端与所述上滑动盖板3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剪力键5均匀分布设置四个,且可按使用地区的地震等级需求来设置需要的数量,剪力键5在设计地震下限制上连接钢板1和上滑动盖板3之间的滑动,在罕遇地震发生时易断裂。所述下连接钢板12固定于桥墩的顶部,所述下连接钢板12与所述上滑动盖板3之间设有铅芯橡胶隔振支座。所述凹槽14的顶壁上固定有聚四氟乙烯板2,其横截面与所述凹槽14的横截面相同,聚四氟乙烯板2位于上连接钢板1与上滑动盖板3之间,上滑动盖板3与聚四氟乙烯板2相连接的接触面为经打磨处理的光滑摩擦面,光滑摩擦面与聚四氟乙烯板2在地震下能发生可控的相对滑动。所述铅芯橡胶隔振支座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截面均呈圆形的上封板8、橡胶9以及下封板11,所述橡胶9的内部间隔设有钢板10,所述橡胶9的轴向设有铅芯6,所述上封板8、下封板11分别与所述上滑动盖板3、下连接钢板12固定连接,铅芯6能够帮助建筑物在地震后拉回原位,橡胶9能够使铅芯橡胶隔振支座水平变形,钢板10能够使其具有垂直载重能力。所述铅芯橡胶隔振支座的外部设有橡胶防尘罩7,起到防尘作用。所述耗能软钢4以所述凹槽14的轴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于所述凹槽3的侧壁上,能够当上滑动盖板3向任何方向滑动时,均能够对其进行耗能。所述上连接钢板1与下连接钢板12通过锚固螺栓13分别固定于桥梁底部和桥墩顶部。工作原理:在设计地震下,支座内部铅芯6发生塑性变形实现初级耗能,该阶段支座的残余变形较小,有利于桥梁震后功能的及时恢复;而在罕遇地震发生时,剪力键5会发生断裂,上滑动盖板3于凹槽14内沿着聚四氟乙烯板2在控制范围内可发生较大滑移,从而利用耗能软钢4进一步增强支座的耗能能力,起到优良的减震作用,本专利技术具有多级设防,分级耗能的特点,具有优良的减隔震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设防的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钢板(1)、上滑动盖板(3)、耗能软钢(4)、剪力键(5)和下连接钢板(12),/n所述上连接钢板(1)呈圆柱形结构固定于桥梁底部,其下表面中部形成横截面呈圆形的凹槽(14),所述上滑动盖板(3)呈圆形结构通过若干所述剪力键(5)固定于所述凹槽(14)的顶壁上;所述耗能软钢(4)呈条状结构,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凹槽(14)的侧壁上,另一端与所述上滑动盖板(3)之间设有间隙;/n所述下连接钢板(12)固定于桥墩的顶部,所述下连接钢板(12)与所述上滑动盖板(3)之间设有铅芯橡胶隔振支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设防的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钢板(1)、上滑动盖板(3)、耗能软钢(4)、剪力键(5)和下连接钢板(12),
所述上连接钢板(1)呈圆柱形结构固定于桥梁底部,其下表面中部形成横截面呈圆形的凹槽(14),所述上滑动盖板(3)呈圆形结构通过若干所述剪力键(5)固定于所述凹槽(14)的顶壁上;所述耗能软钢(4)呈条状结构,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凹槽(14)的侧壁上,另一端与所述上滑动盖板(3)之间设有间隙;
所述下连接钢板(12)固定于桥墩的顶部,所述下连接钢板(12)与所述上滑动盖板(3)之间设有铅芯橡胶隔振支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设防的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4)的顶壁上固定有聚四氟乙烯板(2),其横截面与所述凹槽(14)的横截面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思聪,肖圭,郭钰,王者俨,何子奇,高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