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抗震支座及抗震桥梁结构,包括安装在桥墩顶部的桥身以及安装在桥墩外侧的碰撞减震机构,所述桥身的底部通过支撑座固定安装在桥墩的顶部上,所述桥身的桥面两侧上安装有护栏,所述桥墩的下部外侧上固定安装有一竖直导轨,所述碰撞减震机构通过该竖直导轨活动安装在桥墩的外端上。该桥梁结构用于跨水大桥上,可防止水中行驶的渔船或者其他船失去控制撞向桥墩,造成人员伤亡,同时也保护的桥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抗震支座及抗震桥梁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
,具体来讲涉及的是一种桥梁抗震支座及抗震桥梁结构。
技术介绍
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一般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结构部件,它能将桥梁上部结构的反力和变形(位移和转角)可靠的传递给桥梁下部结构,从而使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与计算的理论图式相符合,目前,现有技术缺乏对支座振动幅度的测量,常会出现超负荷的现象,降低了桥梁的使用寿命。在桥梁工程、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建筑中,支座被广泛使用,支座主要的作用在于抗震、减缓冲击。传统的铅芯橡胶支座对于消除垂向振动作用明显,但其对于水平方向的振动耗能作用有限。摩擦摆支座可以消耗部分横向振动,但水平刚度过低,对于软弱地基或者较柔的桥墩,会降低其减振效果。因此无法满足复杂环境中的使用。经过检索发现,专利号CN201520741494.9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抗震支座,包括支座、支座固定孔、防止摇晃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四个支座固定孔,所述支座上端连接着防止摇晃支座下端,所述防止摇晃支座上端连接着摇晃固定链条的下端,所述摇晃固定链条上端连接着上端链条环输入端,所述上端链条环设置在桥梁支托下端,所述桥梁支托下端设置有减震弹簧垫,所述减震弹簧垫下端连接着压力输送装置上输入端,所述压力输送装置下方设置着阻尼器,所述阻尼器连接着摆动装置。专利号CN201621494027.1的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抗震桥梁连接装置,包括墩体和梁体,所述墩体和梁体之间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左右对称的两组主支座、两组支柱和两组分层橡胶支座,所述主支座内设有多个竖直并列布置的第一高阻尼橡胶,所述支柱内设有多个水平布置的第二高阻尼橡胶,所述墩体和梁体之间的中央位置还固定连接有限位装置,所述墩体顶部左右两端均设有主锚座,所述分层橡胶支座上设有次锚座,所述主锚座和次锚座之间通过第一拉索相连,所述主锚座与支柱外侧壁相对的部位上固定设置有调整垫块。专利号CN201810271973.7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桥梁支座,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基座表面的上模台,基座中间设置有中心支柱,中心支柱周边的基座表面设置为锥形面,中心支柱对应的上模台中部设置有辅助限位腔,辅助限位腔罩设在中心支柱上,中心支柱中部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内设置有导向柱,导向柱与上模台并设置有强力弹簧,模台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减震阻尼器,第一减震阻尼器穿过上模台与锥形面抵接设置,并且第一减震阻尼器垂直设置在锥形面表面,上模台周边上还设置有侧裙边,侧裙边与基座的侧边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减震阻尼器;锥形面与仿形面之间设置有架空空间。然而,经过分析发现,现有的大桥架设在河面上之后,由于桥墩矗立在水里,平时渔船或者其他客船在水面上行驶时,若是有大风吹来时,很容易导致渔船或者客船失去控制,进而撞击在桥墩上,不仅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并且会对桥墩有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桥梁抗震支座及抗震桥梁结构,该桥梁结构在桥墩上安装有碰撞减震机构,可在客船或者渔船与桥墩发生碰撞时减少冲击力,减小了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桥梁抗震支座,该桥梁抗震支座为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为一套筒结构,其内部中空,滑动座的内部中端上固定安装有一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滑动座的内部分隔成上放置区和下放置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一种桥梁抗震支座之中,所述上放置区内部装有浮力材料,下放置区内部装有配重块。一种抗震桥梁结构,包括安装在桥墩顶部的桥身以及安装在桥墩外侧的碰撞减震机构,所述桥身的底部通过支撑座固定安装在桥墩的顶部上,所述桥身的桥面两侧上安装有护栏,所述桥墩的下部外侧上固定安装有一竖直导轨,所述碰撞减震机构通过该竖直导轨活动安装在桥墩的外端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一种抗震桥梁结构之中,所述碰撞减震机构包括上述滑动座,安装在桥墩与竖直导轨的外端上;所述碰撞减震机构还包括导流部,安装在滑动座的下部外端上;所述碰撞减震机构还包括减震部,安装在滑动座的上部外端上;所述滑动座为一套筒结构,其内部中空,滑动座的内部中端上固定安装有一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滑动座的内部分隔成上放置区和下放置区;所述上放置区内部装有浮力材料,下放置区内部装有配重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一种抗震桥梁结构之中,所述导流部呈一锥形结构,其尖锐部的指向与水流的流向相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一种抗震桥梁结构之中,所述竖直导轨安装在桥墩背向水流的侧面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一种抗震桥梁结构之中,按照如下方式实现抗震;当桥身下端的河流水位发生变化时,滑动座内部上放置区里面的浮力材料会随着水面带动整个滑动座顺着竖直导轨以及桥墩进行上下移动,而下放置区内部的配重块以及滑动座与桥墩外端的竖直导轨可防止水流的冲击力与渔船的撞击力造成滑动座顺着桥墩旋转,影响导流部的导流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益效果:其1,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桥梁抗震支座,该桥梁抗震支座为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为一套筒结构,其内部中空,滑动座的内部中端上固定安装有一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滑动座的内部分隔成上放置区和下放置区。本专利技术实施时,所述上放置区内部装有浮力材料,下放置区内部装有配重块。对于滑动座来讲,此结构的滑动座内部上放置区里面的浮力材料会随着水面带动整个滑动座顺着竖直导轨以及桥墩进行上下移动,而下放置区内部的配重块以及滑动座与桥墩外端的竖直导轨可防止水流的冲击力与渔船的撞击力造成滑动座顺着桥墩旋转。其2,提供一种抗震桥梁结构,包括安装在桥墩顶部的桥身以及安装在桥墩外侧的碰撞减震机构,所述桥身的底部通过支撑座固定安装在桥墩的顶部上,所述桥身的桥面两侧上安装有护栏,所述桥墩的下部外侧上固定安装有一竖直导轨,所述碰撞减震机构通过该竖直导轨活动安装在桥墩的外端上。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合理的设计桥墩外侧安装的竖直导轨与碰撞减震机构可随着水面的高低不一,对碰撞减震机构进行自动升降。所述一种抗震桥梁结构,按照如下方式实现抗震;当桥身下端的河流水位发生变化时,滑动座内部上放置区里面的浮力材料会随着水面带动整个滑动座顺着竖直导轨以及桥墩进行上下移动,而下放置区内部的配重块以及滑动座与桥墩外端的竖直导轨可防止水流的冲击力与渔船的撞击力造成滑动座顺着桥墩旋转,影响导流部的导流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时,所述碰撞减震机构包括上述滑动座,安装在桥墩与竖直导轨的外端上。其3,所述碰撞减震机构还包括导流部,安装在滑动座的下部外端上;所述导流部呈一锥形结构,其尖锐部的指向与水流的流向相反。通过合理的设计碰撞减震机构中的导流部安装形式与竖直导轨的安装位置能够减少水流的冲击力,便于碰撞减震机构能够升降。其4,所述碰撞减震机构还包括减震部,安装在滑动座的上部外端上。其5,所述滑动座为一套筒结构,其内部中空,滑动座的内部中端上固定安装有一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滑动座的内部分隔成上放置区和下放置区;所述上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抗震支座,其特征在于:该桥梁抗震支座为滑动座(5),所述滑动座(5)为一套筒结构,其内部中空,滑动座(5)的内部中端上固定安装有一分隔板(9),所述分隔板(9)将滑动座(5)的内部分隔成上放置区(7)和下放置区(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抗震支座,其特征在于:该桥梁抗震支座为滑动座(5),所述滑动座(5)为一套筒结构,其内部中空,滑动座(5)的内部中端上固定安装有一分隔板(9),所述分隔板(9)将滑动座(5)的内部分隔成上放置区(7)和下放置区(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桥梁抗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放置区(7)内部装有浮力材料,下放置区(8)内部装有配重块。
3.一种抗震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桥墩(4)顶部的桥身(1)以及安装在桥墩(4)外侧的碰撞减震机构,所述桥身(1)的底部通过支撑座(3)固定安装在桥墩(4)的顶部上,所述桥身(1)的桥面两侧上安装有护栏(2),所述桥墩(4)的下部外侧上固定安装有一竖直导轨(6),所述碰撞减震机构通过该竖直导轨(6)活动安装在桥墩(4)的外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抗震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减震机构包括上述滑动座(5),安装在桥墩(4)与竖直导轨(6)的外端上;
所述碰撞减震机构还包括导流部(10),安装在滑动座(5)的下部外端上;
所述碰撞减震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张鲲,侯宽飞,
申请(专利权)人:刘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