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绕滤芯的绕线纤维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306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绕滤芯的绕线纤维制备工艺,包括玻璃纤维20份,棉纤维10份,碳纤维35份,耐碱纤维12份,耐酸纤维10份,耐热纤维8份,腈纶15份,PSA纤维10‑18份,在制备绕线纤维的时候先准备好纤维制备的材料,并按照比例进行配料,将配好的纤维材料进行混合,将混合后的纤维分成六束,五束比例完全相同,一束的材料比例均为另外五束中各种纤维材料成分的两倍,纤维比例较多的纤维束柠成一股,另外五束纤维采用相互交叉的菱形编织方法,将纤维束较大的一束纤维包裹在中央,外部的纤维束与中央的纤维束之间采用单独纤维束进行编织,该发明专利技术中制备的绕线纤维具有很好的过滤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耐热性以及耐腐蚀性,还具有良好的抗拉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绕滤芯的绕线纤维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绕滤芯的绕线纤维制备
,具体为一种线绕滤芯的绕线纤维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滤芯是过滤净化功能的专业名词,为了净化原流体的资源和资源的分离简便装置,现在滤芯主要用在油过滤、空气过滤、水过滤等过滤行业。滤芯分离液体或者气体中固体颗粒,或者使不同的物质成分充分接触,加快反应时间,可保护设备的正常工作或者空气的洁净,当流体进入置有一定规格滤网的滤芯后,其杂质被阻挡,而清洁的流物通过滤芯流出。液体滤芯使液体(包括油、水等)使受到污染的液体被洁净到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状态,也就是使液体达到一定的洁净度。空气滤芯使受到污染的空气被洁净到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状态,也就是使空气达到一定的洁净度。滤芯的材质:纸质滤芯化纤滤芯: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烧结毡丙纶纤维涤纶纤维网式滤芯:不锈钢网,线隙滤芯装在过滤设备中,用于分离物质的元件,根据材质,用途分为很多种.金属滤芯,活性炭滤芯,空气滤芯等.过滤,烧结毡,深度符合滤材。活性炭滤芯产品有两大类:压缩型活性炭滤芯、散装型活性炭滤芯。压缩型活性炭滤芯采用高吸附值的煤质活性炭和椰壳活性炭作为过滤料,加以食品级的粘合剂烧结压缩成形。压缩活性炭滤芯内外均分别包裹着一层有过滤作用的无纺布,确保炭芯本身不会掉落炭粉,炭芯两端装有柔软的丁晴橡胶密封垫,使炭芯装入滤筒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散装型活性炭滤芯将所需要的活性炭颗粒装入特制的塑料壳体中,用焊接设备将端盖焊接在壳体的两端面,壳体的两端分别放入起过滤作用的无纺布滤片,确保炭芯在使用时不会掉落炭粉和黑水。根据客户的需要,壳体端盖可做成不同型号的连接口,接口方式有:平压式、管道式。目前,很多的滤芯在活性炭滤芯的外部会缠绕一层用于过滤的滤芯纤维来增加滤芯的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绕滤芯的绕线纤维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绕滤芯的绕线纤维制备工艺,包括玻璃纤维15-25份,棉纤维5-15份,碳纤维20-38份,耐碱纤维6-18份,耐酸纤维5-15份,耐热纤维5-15份,腈纶10-25份,PSA纤维10-18份。优选的,所述玻璃纤维20份,棉纤维10份,碳纤维35份,耐碱纤维12份,耐酸纤维10份,耐热纤维8份,腈纶15份,PSA纤维13份。优选的,所述玻璃纤维,棉纤维,碳纤维,耐碱纤维,耐酸纤维,耐热纤维,腈纶按照5:3:9:3:3:2:4的比例进行配料,绕线纤维中采用六束纤维编织,五束纤维比例相同,另外一束纤维中材料比例为另外纤维束中材料比例的两倍。优选的,所述绕线纤维的中央纤维束为单向拧股纤维束,绕线纤维外部的纤维束采用菱形的交织编织方法,所述绕线纤维的外部纤维束与内部中央的纤维束之间采用单根腈纶进行连接。优选的,所述耐碱纤维为耐碱玻璃纤维。优选的,所述耐酸纤维采用聚丙烯,聚丙烯腈或者聚乙烯醇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耐热纤维采用玻璃纤维或者含氟纤维,所述耐热纤维的化学特性会随着过滤材料温度的变化发生变化:K=Ae-β/RT式中:R-普通气体常数;T-绝对温度。优选的,一种线绕滤芯的绕线纤维制备工艺,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玻璃纤维,棉纤维,碳纤维,耐碱纤维,耐酸纤维,耐热纤维,腈纶按照5:3:9:3:3:2:4的比例进行配料;B、编织中间的纤维线束,按照5:3:9:3:3:2:4的比例进行编织;C、编织外部的5束纤维线束,玻璃纤维,棉纤维,碳纤维,耐碱纤维,耐酸纤维,耐热纤维,腈纶每一种纤维束数目为步骤B中的纤维束数目的二分之一;D、将外部纤维线束围绕中间线束采用菱形编织缠绕,中间纤维线束与外部每一束纤维线束之间采用一根纤维线束连接编织;E、编织完成的纤维线束的两端端头采用加热粘结收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专利技术中制备的绕线纤维具有很好的过滤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耐热性以及耐腐蚀性,还具有良好的抗拉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绕线纤维制备流程图。图中:1、帽子本体;2、帽体;3、可折卷帽檐;4、连接筋;5、帽檐面料;6、帽檐连接带;7、衬布;8、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线绕滤芯的绕线纤维制备工艺,包括玻璃纤维15-25份,棉纤维5-15份,碳纤维20-38份,耐碱纤维6-18份,耐酸纤维5-15份,耐热纤维5-15份,腈纶10-25份,PSA纤维10-18份。玻璃纤维20份,棉纤维10份,碳纤维35份,耐碱纤维12份,耐酸纤维10份,耐热纤维8份,腈纶15份,PSA纤维13份。玻璃纤维,棉纤维,碳纤维,耐碱纤维,耐酸纤维,耐热纤维,腈纶按照5:3:9:3:3:2:4的比例进行配料,绕线纤维中采用六束纤维编织,五束纤维比例相同,另外一束纤维中材料比例为另外纤维束中材料比例的两倍。绕线纤维的中央纤维束为单向拧股纤维束,绕线纤维外部的纤维束采用菱形的交织编织方法,所述绕线纤维的外部纤维束与内部中央的纤维束之间采用单根腈纶进行连接。实施例1,玻璃纤维8份,棉纤维6份,碳纤维22份,耐碱纤维8份,耐酸纤维7份,耐热纤维7份,腈纶13份,PSA纤维12份。玻璃纤维,棉纤维,碳纤维,耐碱纤维,耐酸纤维,耐热纤维,腈纶按照5:3:9:3:3:2:4的比例进行配料,绕线纤维中采用六束纤维编织,五束纤维比例相同,另外一束纤维中材料比例为另外纤维束中材料比例的两倍。绕线纤维的中央纤维束为单向拧股纤维束,绕线纤维外部的纤维束采用菱形的交织编织方法,所述绕线纤维的外部纤维束与内部中央的纤维束之间采用单根腈纶进行连接。实施例2,玻璃纤维10份,棉纤维8份,碳纤维25份,耐碱纤维12份,耐酸纤维9份,耐热纤维9份,腈纶16份,PSA纤维15份。玻璃纤维,棉纤维,碳纤维,耐碱纤维,耐酸纤维,耐热纤维,腈纶按照5:3:9:3:3:2:4的比例进行配料,绕线纤维中采用六束纤维编织,五束纤维比例相同,另外一束纤维中材料比例为另外纤维束中材料比例的两倍。绕线纤维的中央纤维束为单向拧股纤维束,绕线纤维外部的纤维束采用菱形的交织编织方法,所述绕线纤维的外部纤维束与内部中央的纤维束之间采用单根腈纶进行连接。实施例3,玻璃纤维13份,棉纤维10份,碳纤维27份,耐碱纤维14份,耐酸纤维11份,耐热纤维11份,腈纶19份,PSA纤维16份。玻璃纤维,棉纤维,碳纤维,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绕滤芯的绕线纤维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纤维15-25份,棉纤维5-15份,碳纤维20-38份,耐碱纤维6-18份,耐酸纤维5-15份,耐热纤维5-15份,腈纶10-25份,PSA纤维10-18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绕滤芯的绕线纤维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纤维15-25份,棉纤维5-15份,碳纤维20-38份,耐碱纤维6-18份,耐酸纤维5-15份,耐热纤维5-15份,腈纶10-25份,PSA纤维10-1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绕滤芯的绕线纤维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20份,棉纤维10份,碳纤维35份,耐碱纤维12份,耐酸纤维10份,耐热纤维8份,腈纶15份,PSA纤维1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绕滤芯的绕线纤维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棉纤维,碳纤维,耐碱纤维,耐酸纤维,耐热纤维,腈纶按照5:3:9:3:3:2:4的比例进行配料,绕线纤维中采用六束纤维编织,五束纤维比例相同,另外一束纤维中材料比例为另外纤维束中材料比例的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绕滤芯的绕线纤维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纤维的中央纤维束为单向拧股纤维束,绕线纤维外部的纤维束采用菱形的交织编织方法,所述绕线纤维的外部纤维束与内部中央的纤维束之间采用单根腈纶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绕滤芯的绕线纤维制备工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力张俊毅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久硕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