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30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包括:沉降钢圈,所述沉降钢圈固定在编织机的落物筒(6)外侧,所述沉降钢圈具有起伏结构的沉降间隙(51),所述沉降间隙(51)用于容纳编织机的沉降片(1)的下端;引导圈,所述引导圈设置在所述沉降钢圈的外侧,所述引导圈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供编织机的沉降片(1)的上端穿过;升降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落物筒(6)的升降以带动沉降片(1)升降;旋转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落物筒(6)的旋转以带动沉降片(1)摆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沉降间隙来内外扩张沉降片和沉降片进线口,以来回更换进线位置,可满足不同织物的编织任意编织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织机沉降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织机的零部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编织机沉降片装置。
技术介绍
在织机中,沉降片配置在每一枚针旁边,沉降片是帮助线圈成圈的重要组成部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沉降片,使其按压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对线圈产生压力,帮助成圈,但现有的圆机中,沉降片的可以完成的动作较为单一,极大地限制了织机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可以满足不同织物的编织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圆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包括设置在各织针间隙中的沉降片,沉降片下端设置在沉降三角的走针轨迹中,沉降三角外侧设置有沉降片引导机构,沉降片从引导机构中穿设而过,沉降三角内侧设置有落物筒,落物筒底部通过控制机构实现升降和来回旋转,从而带动沉降片的升降和来回摆动。控制沉降片相对高度,可以满足不同织物的编织要求,控制沉降三角的转动,配合引导机构的限制,可以实现沉降片进行辅助成圈的动作。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一种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包括:沉降钢圈,所述沉降钢圈固定在编织机的落物筒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沉降钢圈,所述沉降钢圈固定在编织机的落物筒(6)外侧,所述沉降钢圈具有起伏结构的沉降间隙(51),所述沉降间隙(51)用于容纳编织机的沉降片(1)的下端;/n引导圈,所述引导圈设置在所述沉降钢圈的外侧,所述引导圈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供编织机的沉降片(1)的上端穿过;/n升降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落物筒(6)的升降以带动沉降片(1)升降;/n旋转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落物筒(6)的旋转以带动沉降片(1)摆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沉降钢圈,所述沉降钢圈固定在编织机的落物筒(6)外侧,所述沉降钢圈具有起伏结构的沉降间隙(51),所述沉降间隙(51)用于容纳编织机的沉降片(1)的下端;
引导圈,所述引导圈设置在所述沉降钢圈的外侧,所述引导圈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供编织机的沉降片(1)的上端穿过;
升降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落物筒(6)的升降以带动沉降片(1)升降;
旋转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落物筒(6)的旋转以带动沉降片(1)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钢圈包括:
上沉降钢圈(4),所述上沉降钢圈(4)固定在所述落物筒(6)外侧;
下沉降钢圈(5),所述下沉降钢圈(5)固定在所述落物筒(6)外侧,与所述上沉降钢圈(4)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有起伏的沉降间隙(51),
其中,沿着所述沉降间隙(51),在所述上沉降钢圈(4)和所述下沉降钢圈(5)相对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沉降凸点(52)和沉降凹陷(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圈包括:
内引导圈(3),所述内引导圈(3)设置在所述沉降钢圈的外侧,所述内引导圈(3)上具有第二凹槽(31),用于容纳所述沉降片(1);
外引导圈(2),所述外引导圈(2)设置在所述内引导圈(3)的外侧,所述外引导圈(2)上具有第一凹槽(21),用于容纳所述沉降片(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物筒(6)上端具有落物筒喇叭口(61),所述沉降片(1)设置在所述落物筒喇叭口(61)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布塞拉·阿布德尔克林苏建丰姚先均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艾尔马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