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圆针织机的无虚线成圈装置,包括:第二底座(31),第具有滑槽;上下滑块(37),底部具有第一压簧(38),上下滑块(37)在第二底座(31)的所述滑槽内上下滑动;三角柄(36),穿过上下滑块(37)位于上下滑块(37)的前端,三角柄(36)的前端固定有成圈三角(35);翘板(315),设置在上下滑块(37)的上方,翘板(315)的前端下压时压迫所述上下滑块(37)向下,翘板(315)的后端下压时所述上下滑块(37)被所述第一压簧(38)顶起。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包括所述无虚线成圈装置的圆针织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圆针织机的提花、移圈、无虚线嵌花的编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圆针织机的无虚线成圈装置和圆针织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圆针织机。
技术介绍
在针织机中,移圈装置配备气动控制,可在需要移圈时与不移圈时,随时听从指令进行工作。但现有针织机中能做移圈装置都有是固定的,不可活动。成圈只能上下,不能前后,所完成的动作单一,极大限至了织机的功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圆针织机的无虚线成圈装置,包括:第二底座,第二底座上具有滑槽;上下滑块,上下滑块的底部具有第一压簧,上下滑块在第二底座的所述滑槽内上下滑动;三角柄,三角柄穿过上下滑块位于上下滑块的前端,三角柄的前端固定有成圈三角;翘板,翘板设置在上下滑块的上方,翘板的前端下压时压迫所述上下滑块向下,翘板的后端下压时所述上下滑块被所述第一压簧顶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无虚线成圈装置,它不但能配备气动控制前后移动,更配有电机控制凸轮在上下移动时能实现渐变效果,使得成圈三角与托针块能往复走针。通过对圆针织机的选针装置与前后上下滑动成圈装置和前后滑动移圈装置的各种任意选用配合完成提花、移圈、无虚线嵌花的编织。以上装置均可用于不同编织路数。附图说明为了更容易理解本专利技术,将通过参照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不应认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圆针织机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圆针织机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圆针织机的移圈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圆针织机的无虚线成圈装置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圆针织机的无虚线成圈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6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圆针织机的织物图。附图标记机架1、提花装置2、选针装置3、成圈上下控制装置4、前后上下滑动成圈装置5、编织主体6、前后滑动移圈装置7;第一底座21、滑块22、固定块23、第一移圈三角24、第二移圈三角25、滑块盖板26、气缸支架27、拉簧固定销28、拉簧29、拉簧钢丝210、第一防尘盖211、气缸212、第一槽口213、第二槽口214;第二底座31、压板32、托针块33、成圈三角35、三角柄36、上下滑块37、第一压簧38、弹簧杆39、第二压簧310、平垫圈311、螺母312、顶杆313、销314、翘板315、第二防尘盖316、第三防尘盖317、气缸组件318、凸轮3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圆针织机包括:机架1、提花装置2、选针装置3、成圈上下控制装置4、前后上下滑动成圈装置5、编织主体6、前后滑动移圈装置7。提花装置2和选针装置3为平常所见,现有的圆针织机只要是有提花装置和选针装置,便可实现。这些装置均安装均机架1上。本专利技术的圆针织机的移圈机构用于对圆针织机的织针进行选择和移圈。移圈机构包括选针装置和移圈装置。做移圈组织时,在正常编织时,同时进入移圈三角装置以及通过选针装置选出所需要移圈的织针各移圈针进入到移圈三角轨道上,进行相互交替,完成移圈动作。本专利技术的移圈机构可在同圆周下设计角度允许的范围内任意安装路数,数量不限。本专利技术的移圈机构包括前后上下滑动成圈装置5和前后滑动移圈装置7。如图3显示了前后滑动移圈装置7的爆炸立体图。前后滑动移圈装置7能够实现移圈。所述前后滑动移圈装置7包括第一底座21,第一底座21以设计好的位置角度固定在圆针织机上。第一底座21上具有第一槽口213。所述第一槽口213用于供滑块22在该槽口内滑动。滑块22的前端设置有固定块23,固定块23的前端固定有第一移圈三角24和第二移圈三角25。第一底座21的槽口下部设置有拉簧29,拉簧29前端设置有拉簧固定销28,拉簧29后端设置有拉簧钢丝210。拉簧固定销28卡在固定块23的前端,拉簧钢丝210位于第一底座21后端的第二槽口214内。滑块22的前进和回位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滑块22进入移圈组织时由气缸212推动向前,退出由拉簧29拉动滑块22复位。为防止滑动脱落,第一底座21的第一槽口213上方设有滑块盖板6。为了为气动装置遮挡灰尘,气缸212上方设置有防尘处理设有第一防尘盖211。气缸212由气缸支架27支撑定位。在需要编织移圈时,通过气缸212进入工作状态推动滑块22向前端移动,使得固定块23、第一移圈三角24、第二移圈三角25送入移圈状态,通过选针器选出所需移圈织针,沿第一移圈三角24、第二移圈三角25轨道爬行,便实现移圈功能。如图4显示了前后上下滑动成圈装置5的爆炸立体图。前后上下滑动成圈装置5能够实现无虚线嵌花编织。无虚线嵌花编织方法是由编织物主体、喂纱换线以及选针方式和使用能前后上下滑动的成圈装置5配合打样工艺下完成。前后上下滑动成圈装置5可使成圈三角进入与退出、下压与向上复位功能来达到做虚线嵌花功能。且。前后上下滑动成圈装置5可在同圆周上喂纱路数以及成圈路数不同相继排列,中数不限。如图4所示,前后上下滑动成圈装置5包括:第二底座31,第二底座31通过压板32固定在圆针织机的成圈位置上。第二底座31上带有滑槽以及顶杆扩孔。滑槽用于供上下滑块37上下滑动,顶杆扩孔用于容纳顶杆313。第二底座31上方设有上下滑块37,上下滑块37前端设置有三角柄36,三角柄36的前端(靠近图1的编织主体6一侧)固定有成圈三角35,成圈三角35下方设置有托针块33,成圈三角35与托针块33固定在三角柄36上。上下滑块37下方设置有第一压簧38,上下滑块37在第二底座31的滑槽内上下滑动,从而第一压簧38被压迫或复位。在上下滑块37上方设有翘板315,翘板315的后端下方设有顶杆313,顶杆313上端耦合在翘板315的后端,顶杆313下端插入到第二底座31的顶杆扩孔中。顶杆313下方设有凸轮319,凸轮319可以安装在圆针织机的其他装置上,外力推动凸轮319使顶杆313上下活动顶起或落下翘板315。上下滑块37由第一压簧38往上弹,顶住翘板315的前端,翘板315的后端下压,从而让顶杆313全程紧贴凸轮319转动。顶杆313具有一定的上下运动行程,这确定了翘板315下压和升起的程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顶杆313的顶端设置有螺母,防止顶杆313下降时与翘板315脱离。顶杆的上端一定距离处也设置有螺母,使得顶杆313被凸轮319顶起时能推动翘板315后端上升。上下滑块37的上下滑动会带动三角柄36上下滑动,那么三角柄36前端固定的成圈三角35和托针块33页上下滑动。在此结构的配合下,当在圆针织机上对称设置两个前后上下滑动成圈装置5时,可以使得圆针织机的左右成圈三角上下滑动来改变线圈密度使每路线圈密度不松弛不一。前后上下滑动成圈装置5的前后滑动由气缸组件318、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圆针织机的无虚线成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二底座(31),第二底座(31)上具有滑槽;/n上下滑块(37),上下滑块(37)的底部具有第一压簧(38),上下滑块(37)在第二底座(31)的所述滑槽内上下滑动;/n三角柄(36),三角柄(36)穿过上下滑块(37)位于上下滑块(37)的前端,三角柄(36)的前端固定有成圈三角(35);/n翘板(315),翘板(315)设置在上下滑块(37)的上方,翘板(315)的前端下压时压迫所述上下滑块(37)向下,翘板(315)的后端下压时所述上下滑块(37)被所述第一压簧(38)顶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圆针织机的无虚线成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底座(31),第二底座(31)上具有滑槽;
上下滑块(37),上下滑块(37)的底部具有第一压簧(38),上下滑块(37)在第二底座(31)的所述滑槽内上下滑动;
三角柄(36),三角柄(36)穿过上下滑块(37)位于上下滑块(37)的前端,三角柄(36)的前端固定有成圈三角(35);
翘板(315),翘板(315)设置在上下滑块(37)的上方,翘板(315)的前端下压时压迫所述上下滑块(37)向下,翘板(315)的后端下压时所述上下滑块(37)被所述第一压簧(38)顶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圆针织机的移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的翘板(315)的后端下方,能够顶起或拉下翘板(3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圆针织机的移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顶杆(313),所述顶杆(313)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翘板(315)的后端;凸轮(319),凸轮(319)位于顶杆(313)下方,所述凸轮(319)的旋转使得顶杆(313)上下活动,从而顶起或拉下翘板(315);
所述第二底座(31)上具有顶杆扩孔,所述顶杆(313)穿过所述顶杆扩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圆针织机的移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簧杆(39),弹簧杆(39)连接到三角柄(36)上;
第二压簧(310),第二压簧(310)套在弹簧杆(39)上;
气缸组件(318),气缸组件(318)能够推动所述弹簧杆(39)向前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圆针织机的移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平垫圈(311),平垫圈(311)位于弹簧杆(39)后端,平垫圈(311)通过螺母(312)连接到气缸组件(318)的输出轴。
6.一种圆针织机,所述圆针织机具有提花装置和选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虚线成圈装置(5),所述无虚线成圈装置(5)包括:
第二底座(31),第二底座(31)上具有滑槽;
上下滑块(37),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布塞拉·阿布德尔克林,苏建丰,姚先均,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艾尔马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