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宝东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避免纱线打死结的纱束加工用蓬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302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避免纱线打死结的纱束加工用蓬松装置,包括支撑框体、倾斜支撑杆、分隔板、通过静电控制纱线动态平衡的静电悬浮机构和用于将纱线束蓬松的膨胀活动松散机构,所述支撑框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倾斜支撑杆,涉及纱线加工领域。该基于避免纱线打死结的纱束加工用蓬松装置根据纱线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纠缠的情况,设计出可以以悬浮状态,避免线束在设备上过度甩动并且快速分离纠缠线束的机械装置,从而有效的解决了一般的纱线在加工时容易相互缠绕,机械抖动容易将已经缠绕的线束打成死结,而人工梳理也容易存在忽略纠缠的情况,且耗时较长,人工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加工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避免纱线打死结的纱束加工用蓬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纱线加工
,具体为一种基于避免纱线打死结的纱束加工用蓬松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纱线加工的时候,常需要将纱线成束进行染色、洗涤等,线束在加工时容易纠缠缠绕在一起,这些纠缠在一起的线束需要后续进行梳理,目前主要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人工进行整理,由于线束较为柔软,在机械操作中不易控制和观察线束内部纠缠情况,对于一些纠缠较多的线束,线束在抖动过程中相互摆动纠缠,反而更加容易导致线束中间缠绕的线束打成死结,然而人工梳理虽然可以视情况及时纠正,避免打死结,但是也难免容易忽略缠绕的纱线,而且人工梳理速度较低,进而使得整个梳理的工作流程效率较低,一般的纱线在加工时容易相互缠绕,机械抖动容易将已经缠绕的线束打成死结,而人工梳理也容易存在忽略纠缠的情况,且耗时较长,人工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加工效率,所以需要一种基于避免纱线打死结的纱束加工用蓬松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避免纱线打死结的纱束加工用蓬松装置,解决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避免纱线打死结的纱束加工用蓬松装置,包括支撑框体(1)、倾斜支撑杆(2)、分隔板(3)、通过静电控制纱线动态平衡的静电悬浮机构(4)和用于将纱线束蓬松的膨胀活动松散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倾斜支撑杆(2),所述支撑框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分隔板(3),所述静电悬浮机构(4)设置在支撑框体(1)上,所述膨胀活动松散机构(5)设置在支撑框体(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避免纱线打死结的纱束加工用蓬松装置,包括支撑框体(1)、倾斜支撑杆(2)、分隔板(3)、通过静电控制纱线动态平衡的静电悬浮机构(4)和用于将纱线束蓬松的膨胀活动松散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倾斜支撑杆(2),所述支撑框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分隔板(3),所述静电悬浮机构(4)设置在支撑框体(1)上,所述膨胀活动松散机构(5)设置在支撑框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避免纱线打死结的纱束加工用蓬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悬浮机构(4)包括静电发生器(41)、若干个同步旋转壳体(42)、静电导管(43)和静电传输钼珠(44),所述静电发生器(41)固定安装在支撑框体(1)上,所述分隔板(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45),所述同步旋转壳体(42)的表面开设有滑槽(46),所述滑块(45)的表面与滑槽(46)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静电传输钼珠(44)镶嵌在支撑框体(1)的内底壁上,所述同步旋转壳体(42)的底部开设有支撑槽(47),所述静电传输钼珠(44)的表面与支撑槽(47)的内壁滑动连接,同步旋转壳体(42)的表面呈陀螺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避免纱线打死结的纱束加工用蓬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旋转壳体(4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钼垫(48),所述钼垫(48)的形状与同步旋转壳体(42)的形状相同,所述钼垫(48)贴合在同步旋转壳体(42)的内壁上,所述静电传输钼珠(44)的表面与钼垫(48)的底部接触,所述静电发生器(4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静电导管(43),所述静电导管(43)的一端与静电传输钼珠(4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避免纱线打死结的纱束加工用蓬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活动松散机构(5)包括电机(51)、气泵(52)、直角支撑板(53)、若干个活动旋转管(54)、外支撑杆(55)和内支撑杆(56),所述支撑框体(1)的顶部设置有轴承,所述活动旋转管(54)的表面与支撑框体(1)上的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旋转管(54)的内壁设置有轴承,活动旋转管(54)内壁上的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输气管(57),所述直角支撑板(53)的表面与支撑框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直角支撑板(5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气泵(52),所述直角支撑板(5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通管(58),所述气泵(52)的输出端套接有出气管(5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宝东
申请(专利权)人:杨宝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