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株的应用及菌株转化粗甘油生产乙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230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生物化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菌株的应用及菌株转化粗甘油生产乙醇的方法,该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E1,其16S rDNA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利用该菌株转化粗甘油生产乙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肺炎克雷伯菌E1进行活化后,再接入种子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种子培养液;以粗甘油为底物,将上述种子培养液接种到含有粗甘油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该菌株对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的高附加值转化利用,以及提高生物乙醇的市场竞争力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在批次流加发酵实验中,与纯甘油相比当以粗甘油为底物时,该菌株更有利于乙醇的发酵生产,从而可以降低生物乙醇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株的应用及菌株转化粗甘油生产乙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化学
,尤其涉及一种菌株的应用及菌株转化粗甘油生产乙醇的方法。
技术介绍
人类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造成能源供需矛盾加剧、全球持续变暖、能源开支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全球对生物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生物能源如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占全球能源供应总量的10%,并预计在2050年作为交通运输燃料将从现在的2%的市场占有率增加到27%。近年来,燃料乙醇因具有能量密度高、易于运输、可再生性好等特点已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的生物能源之一。全球燃料乙醇产量和消费量快速增长,目前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生物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年消费乙醇汽油约6亿吨,占全球汽油消费总量的60%左右。生物乙醇生产的主要原料包括:第一类是含糖作物,如甘蔗、甜菜、甜高粱等;第二类是淀粉质作物,如玉米、小麦、高粱、木薯、红薯、马铃薯及菊芋等;第三类是木质纤维质原料,如秸秆、木屑、农作物壳皮及城乡固体垃圾等。目前生物乙醇的生产存在与人争粮、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为拓展原料来源、保护环境,进一步提高生物乙醇的市场竞争力,人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菌株在转化粗甘油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E1,其16SrDNA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株在转化粗甘油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E1,其16SrDNA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IDNO:1所示。


2.一种菌株转化粗甘油生产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16SrDNA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IDNO:1所示的肺炎克雷伯菌E1进行活化后,再接入种子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种子培养液;
以粗甘油为底物,将上述种子培养液接种到含有粗甘油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得到含有乙醇的发酵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菌株转化粗甘油生产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中,发酵培养的方式为批次流加发酵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发酵培养过程中通过补加粗甘油,使发酵培养过程中粗甘油的浓度维持在15~25g/L。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菌株转化粗甘油生产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中,种子培养液的接种量为8%~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菌株转化粗甘油生产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升所述种子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粗甘油15~25g、KH2PO41~1.5g、K2HPO4·7H2O4~5g、(NH4)2SO41.5~2.5g、MgSO4·7H2O0.1~0.3g、CaCO31.5~2.5g、Fe2+溶液0.5~1.5mL、CaCl2溶液0.5~1.5mL、酵母粉0.8~1.2g、微量元素A溶液1.5~2.5mL,余量为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菌株转化粗甘油生产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升所述Fe2+溶液包括以下组分:饱和盐酸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莉莉朱宝伟刘凤翊李昌丽杨薇修志龙陈彦昊
申请(专利权)人:营口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