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油罐防破片毁伤的伪装防护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159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油罐防破片毁伤的伪装防护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其重量轻、生产成本低、可大面积使用,不仅具有迷彩伪装功能,且可防止油罐等运加油装备容器内液体泄露,降低战场破片二次毁伤,提高作战装备和运加油装备的安全性;一种针对油罐防破片毁伤的伪装防护涂层,其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聚氧化丙烯二醇或者聚四氢呋喃醚4份~1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1份~10份、端氨基聚醚1份~10份、马来酸二乙酯1份~10份、伪装颜料25份~35份、胺扩链剂5份~10份、助剂8份~10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油罐防破片毁伤的伪装防护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军事伪装防护
,具体为一种针对油罐防破片毁伤的伪装防护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未来战争将是一体化联合作战下的信息化战争,军事伪装是提高装备、人员战场生存能力,提升部队整体作战效能的有效手段。伪装是为隐蔽自己、欺骗迷惑敌人而采取的隐真、示假、干扰措施,是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伪装目的是降低目标与背景的显著特征,改变目标的真实外形轮廓,保证人员、装备和国防工程等地面目标不被敌人发现或者诱导敌人产生错误判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确保我方战略战役意图的顺利实现以及战术行动遂行的隐蔽性和突然性。迷彩伪装是一种较通用的伪装手段,具有适用面广、伪装性能好、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不妨碍目标行动等优点,按照目标性质和背景特征,迷彩伪装可分为保护迷彩、变形迷彩和仿造迷彩三大类,其中变形迷彩是由各种不定形的斑点组成的多色迷彩,其斑点图案符合目标活动地域内背景的几种颜色。变形迷彩主要适用于活动目标,主要是由于活动目标上总有部分斑点和背景的颜色接近,且与其它斑点保持明显对比,因而这些不定形斑点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目标的外形轮廓,因此在复杂背景中,对活动目标而言,变形迷彩的伪装效果最好。但是在战场环境及地区冲突中,军事目标不仅需要迷彩伪装,还需要考虑破片毁伤保护。破片毁伤保护是指保障战斗人员和设备仪器等免受战场环境中高速破片的杀伤和破坏,因为除了制式枪炮弹会对作战人员、平民、车辆及舰船装甲、防护设施等形成威胁外,破片是具有很大破坏性和致命性的危险源,破片的主要来源,一方面是炮弹、手雷、地雷、简易爆炸物等爆炸后形成的破片,另一方面是枪弹或其他高速侵彻体击中防护目标后形成的破片,如装甲崩落、残余弹体等;上世纪战场环境及地区冲突中,通过对人员伤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破片造成人员伤亡的概率为40%~95%,特别是海湾战争和二战期间的主要伤亡来源于破片;其中,后勤作战装备燃料供给系统和运加油装备油罐等装备就面临着枪弹等的破片打击威胁,则通过防破片伪装防护涂层可对燃油装备起到迷彩伪装功能,即在战时当运加油装备受到破片袭击时,防破片伪装防护涂层产生应变、回弹和自修复功能,以防止容器内液体泄露,降低战场破片二次毁伤,起到防护作用,防破片伪装防护涂层具体是利用高弹性体树脂材料,通过添加伪装颜料来实现,高弹性体树脂材料综合力学性能优良,伸长率最高可达1000%,硬度范围在邵氏A30到邵氏D80连续分布;但是目前防破片伪装防护涂层中采用的防子弹和爆炸破片等的防冲击材料研究主要集中于钢类(包括普通钢与合金钢)、铝合金类、钛合金类等金属材料,还包括陶瓷材料、复合材料、高强尼龙或凯夫拉等防弹纤维,而金属、陶瓷等硬质材料虽防护性能相对优良,但重量大而坚硬,也易被弹片侵彻;另一方面,使用的软体防刺服、防弹衣多基于芳纶纤维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如需防护24J的冲刺或54式手枪5米距离的射击,前者一般需30层(机织物),后者一般需40~45层(机织物),不仅可使得一件防护背心的总重达2.5~3kg,且纤维复合材料生产成本高,施工程序复杂,不利于大面积使用。为此,开发新的防破片冲击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油罐防破片毁伤的伪装防护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其重量轻、生产成本低、可大面积使用,不仅具有迷彩伪装功能,且可防止油罐等运加油装备容器内液体泄露,降低战场破片二次毁伤,提高作战装备和运加油装备的安全性。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针对油罐防破片毁伤的伪装防护涂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聚氧化丙烯二醇或者聚四氢呋喃醚4份~1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1份~10份、端氨基聚醚1份~10份、马来酸二乙酯1份~10份、伪装颜料25份~35份、胺扩链剂5份~10份、助剂8份~10份。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伪装颜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氧化铬绿15份~24份、氧化铬黄11份~20份、钛白10份~15份、大分子红0.2份~0.5份、高反射黑0~5份;所述伪装颜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氧化铁红10份~14份、氧化铁黄18份~20份、钛白15份~20份、酞青蓝1份~2份;所述胺扩链剂采用亚甲基双邻氯苯胺,所述助剂采用二甲基甲酰胺。一种针对油罐防破片毁伤的伪装防护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S1、在70~75℃的温度条件下,将4份~10份聚氧化丙烯二醇或者聚四氢呋喃醚滴加到1份~1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中,滴加完毕后,在75~80℃继续反应一定时间,反应4h~6h后,制得无色透明的异氰酸酯预聚体;S2、将1份~10份端氨基聚醚加入到通有N2的反应釜中,升温至55~60℃区间并搅拌混合,随后将1份~10份马来酸二乙酯缓慢滴加到搅拌混合料中,滴加完毕后,将温度升至75~80℃,继续反应10h~20h后,制得淡黄色透明液体,从而得到弹性体树脂;S3、在所述制得的重量份数为80份~100份的弹性体树脂中加入5份~10份胺扩链剂,然后加入25份~35份伪装颜料,在砂磨机中混合搅拌研磨,待色浆细度达到50~60μm以下时停止研磨,得到A组分材料;取80份~90份异氰酸酯预聚体作为B组分材料,随后将A组分材料和B组分材料混合搅拌均匀,从而得到混合材料;S4、在所述步骤S3中的混合材料中添加8份~10份助剂后送入高压喷枪,随后喷涂至待防护装备上,固化25min~40min后在室温下养护2~3天,从而在防护装备上形成致密的伪装防护涂层。其进一步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高压喷枪以纵横交叉方式连续喷涂3~4遍,即下一道喷涂层要覆盖上一道喷涂层,同时上一道和下一道的喷涂方向要相垂直,随后室温下固化成型,从而形成致密的伪装防护涂层;所述弹性体树脂的应变修复时间小于0.1s;形成的所述伪装防护涂层的厚度不大于3mm、拉伸强度不小于40MPa。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伪装防护涂层重量轻、生产成本低、可大面积使用,且对于燃料供给系统和运加油装备油罐等具有较好的迷彩伪装功能,且当油罐等运加油装备受到破片袭击时,喷涂在装备上的伪装防护涂层会起到产生应变、回弹和自修复功能的作用,可以防止容器内液体泄露,降低战场破片二次毁伤,使已造成的损伤难以扩散,从而进一步提高作战装备和运加油装备的安全性。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一种针对油罐防破片毁伤的伪装防护涂层,其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聚氧化丙烯二醇4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1份、端氨基聚醚1份、马来酸二乙酯1份、伪装颜料25份、胺扩链剂5份、助剂8份。伪装颜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如下表1:通过表1中组分组成的伪装颜料,可形成绿色伪装涂层,且其中,氧化铬绿、氧化铬黄、高反射黑及钛白等的重量份数的不同,将导致涂层的颜色在黄绿色和深绿色变化;伪装颜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如下表2:成分份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油罐防破片毁伤的伪装防护涂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聚氧化丙烯二醇或者聚四氢呋喃醚4份~1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1份~10份、端氨基聚醚1份~10份、马来酸二乙酯1份~10份、伪装颜料25份~35份、胺扩链剂5份~10份、助剂8份~1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油罐防破片毁伤的伪装防护涂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聚氧化丙烯二醇或者聚四氢呋喃醚4份~1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1份~10份、端氨基聚醚1份~10份、马来酸二乙酯1份~10份、伪装颜料25份~35份、胺扩链剂5份~10份、助剂8份~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油罐防破片毁伤的伪装防护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伪装颜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氧化铬绿15份~24份、氧化铬黄11份~20份、钛白10份~15份、大分子红0.2份~0.5份、高反射黑0~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油罐防破片毁伤的伪装防护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伪装颜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氧化铁红10份~14份、氧化铁黄18份~20份、钛白15份~20份、酞青蓝1份~2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油罐防破片毁伤的伪装防护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胺扩链剂采用亚甲基双邻氯苯胺,所述助剂采用二甲基甲酰胺。


5.采用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针对油罐防破片毁伤的伪装防护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在70~75℃的温度条件下,将4份~10份聚氧化丙烯二醇或者聚四氢呋喃醚滴加到1份~10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中,滴加完毕后,在75~80℃继续反应一定时间,反应4h~6h后,制得无色透明的异氰酸酯预聚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拴勤吴坚业潘霞倩陈雷王佰森黄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大阪涂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