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子转子型红光线粒体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粒体荧光探针
,尤其涉及分子转子型红光线粒体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进行的主要场所,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线粒体具有特殊的界面结构,可以参与细胞分化、细胞信息传递和细胞凋亡等过程,并且还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能力。线粒体的功能变化,可以通过其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反映出来,与不同的人类疾病有关,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病等。因此,高保真可视化和长期跟踪线粒体动态变化对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领域至关重要。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线粒体的可视化,包括线粒体蛋白免疫印迹,柠檬酸合酶活性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但是这些方法成本高,耗时长,而且不可用于线粒体在活细胞或组织中的完整过程的可视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荧光成像方法,其在敏感性、可视化和对活细胞和组织的无创检测方面具有许多优势。传统的线粒体探针如罗丹明123可以清晰地成像活细胞和组织中的线粒体,但这些探针 ...
【技术保护点】
1.分子转子型红光线粒体探针,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分子转子型红光线粒体探针,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化学名称为(E)-2-(4-(二苯胺)苯乙烯基)-1-(2-羟乙基)喹啉-1-吲哚碘盐,命名为SQ。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转子型红光线粒体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冰浴中,向DMF中滴加POCl3,搅拌后得DMF和POCl3混合溶液;将三苯胺溶于CHCl3得三苯胺溶液,将DMF和POCl3混合溶液与三苯胺溶液混合后得到反应液,反应液于60℃油浴加热回流12h,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用NaOH溶液中和,再用二氯甲烷萃取,收集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水洗有机相,然后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干燥后通过柱层析法分离得到4-(二苯胺)苯甲醛;
(2)将4-甲基吡啶和1-碘乙醇混合,油浴加热回流;反应结束后将得到的产物加入二氯甲烷中至产物完全溶解,再倒入石油醚中,生成棕色固体即为1-(2-羟乙基)-2-甲基喹啉-1-吲哚碘盐;
(3)将1mmol步骤(1)得到的1-(2-羟乙基)-2-甲基喹啉-1-吲哚碘盐和1mmol步骤(2)得到的4-(二苯胺)苯甲醛混合,再加入无水乙醇使其完全溶解,然后滴加哌啶,回流反应,反应结束后通过柱层析法分离得到SQ。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景坤,张革,刘芳,李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