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混凝土的机制砂调节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021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37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的机制砂调节剂,包括:聚羧酸母液、二乙醇单异丙醇胺、三异丙醇胺、甘油和硫酸钠;溶剂为水。本公开实施例的机制砂调节剂中,具有丰富的羟基,呈弱碱性,不含氯离子,无毒、无腐蚀性,是一种高性能绿色环保材料。成分简单,通过调控组分的合理配比,达到优异的性能。作为混凝土的外加剂,使得混凝土中的砂料可以全部采用机制砂。不产生废液,搅拌后无需清洗,无生产废水产生,无废气产生。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混凝土的机制砂调节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
,例如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的机制砂调节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因此,砂是混凝土组成的主要材料。目前,随着建筑市场用砂数量越来越大,天然砂资源越来越少,因此,出现了机制砂。机制砂就是利用当地的母岩,经过一定的破碎、粒径调制成的人工砂,成品更加规则,可以根据不同工艺要求加工成不同规则和大小的砂子,更能满足日常需求。因此,采用机制砂代替天然砂作为混凝土细骨料已势在必行。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机制砂中含有石粉,导致无法采用机制砂全部代替天然砂作为混凝土细骨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的机制砂调节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由于机制砂中含有石粉,导致无法采用机制砂全部代替天然砂作为混凝土细骨料的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混凝土的机制砂调节剂,按重量百分比,包括:聚羧酸母液2%~5%、二乙醇单异丙醇胺1%~4%、三异丙醇胺0.1%~0.4%、甘油1%~4%和硫酸钠0.1%~0.4%;溶剂为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包括胶凝材料、粗骨料、细骨料和外加剂;其中,所述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和前述的机制砂调节剂;其中,该减水剂的用量为胶凝材料的重量的3%~4%,该机制砂调节剂的用量为胶凝材料的重量的1%~2%;该细骨料为机制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机制砂和机制砂调节剂混合,获得细骨料;将胶凝材料、粗骨料、细骨料和水混合,搅拌均匀,获得混凝土;完成混凝土的制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混凝土的机制砂调节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本公开实施例的机制砂调节剂中,具有丰富的羟基,呈弱碱性,不含氯离子,无毒、无腐蚀性,是一种高性能绿色环保材料。而且,与现有技术中普遍通过增加很多种成分来提高外加剂性能的方式不同,本公开实施例的机制砂调节剂反其道而行之,经过大量的分析工作,确定了5种组分,成分简单,并通过调控该5种组分的合理配比,达到优异的性能。本公开实施例的机制砂调节剂作为混凝土的外加剂,使得混凝土中的砂料可以全部采用机制砂,且可不限定机制砂中石粉的含量。能够明显提高采用机制砂的混凝土的2h坍落度和2h扩展度。本公开实施例的机制砂调节剂中,用水主要为原辅料混合用水,不产生废液,搅拌后无需清洗,无生产废水产生。且搅拌过程中也无废气产生。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记载具体实施例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的机制砂调节剂,按重量百分比,包括:聚羧酸母液2%~5%、二乙醇单异丙醇胺1%~4%、三异丙醇胺0.1%~0.4%、甘油1%~4%和硫酸钠0.1%~0.4%;溶剂为水。本公开实施例的机制砂调节剂中,具有丰富的羟基,呈弱碱性,不含氯离子,无毒、无腐蚀性,是一种高性能绿色环保材料。而且,与现有技术中普遍通过增加很多种成分来提高外加剂性能的方式不同,本公开实施例的机制砂调节剂反其道而行之,经过大量的分析工作,确定了5种组分,成分简单,并通过调控该5种组分的合理配比,达到优异的性能。符合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规范,可广泛用于各类混凝土工程。本公开实施例中,按重量百分比,准备聚羧酸母液、二乙醇单异丙醇胺、三异丙醇胺、甘油,硫酸钠和水。将硫酸钠加入部分水中溶解得硫酸钠溶液;然后将聚羧酸母液、二乙醇单异丙醇胺、三异丙醇胺、甘油和硫酸钠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本公开实施例的机制砂调节剂。本公开实施例的机制砂调节剂作为混凝土的外加剂,使得混凝土中的砂料可以全部采用机制砂,且可不限定机制砂中石粉的含量。本公开实施例的机制砂调节剂还可以作为机制砂的改性调节剂,提高机制砂与水泥、粗骨料等混凝土材料的配合,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本公开实施例的机制砂调节剂中,聚羧酸母液,透明或淡黄色粘稠液体,无刺激性气味,沸点为100℃,密度1.080±0.02g/mL,粘度10~50Pa·s,减水率≥25%。聚羧酸母液为弱碱性材料,可溶于水,无毒、无腐蚀性、无爆炸和易燃危险性,是一种较为绿色环保的产品。二乙醇单异丙醇胺,透明无色轻微气味液体,沸点145℃,密度1.03g/cm3,作为减水剂、表面活性剂。三异丙醇胺:透明无色液体,密度1.02g/cm3,pH值为5~7,临界温度200℃(1013hPa),三异丙醇胺作为水泥助磨剂、早强剂,是通过促进早期凝结特性达到早强的效果。甘油:无色、无臭、味甜,外观呈澄明黏稠液体,相对密度1.26362。熔点17.8℃,沸点290.0℃(分解),折光率1.4746,闪点(开杯)176℃,作为吸湿剂,达到一定的干燥效果。硫酸钠:硫酸钠(Na2SO4)是硫酸根与钠离子化合生成的盐,是硫酸的中性盐,是一种很稳定的盐。易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呈弱碱性,溶于甘油而不溶于乙醇。高纯度、颗粒细的无水物称为元明粉。元明粉为白色、无臭、有苦味的结晶或粉末,有吸湿性,外形为无色、透明、大的结晶或颗粒性小结晶。硫酸钠可使水化产物硫铝酸钙更快地生成,从而加快了水泥的水化硬化速度,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50%~100%。可见,本公开实施例的机制砂调节剂中,用水主要为原辅料混合用水,不产生废液,搅拌后无需清洗,无生产废水产生。且搅拌过程中也无废气产生。本公开实施例的机制砂调节剂作为混凝土外加剂时,其作用原理如下:1、调节剂中高极性的分子基团能与水泥基体发生较强的化学反应,它与分子中有一对含有N原子的官能团能够很容易地与金属离子形成共价键,发生络合反应,使得水泥中C3S和C4AF的溶出率提高,因此,增加了水泥浆体的体积,从而提高了胶凝材料的包裹性,水泥的密实度得到了提高,从而提高了水泥强度;2、调节剂分子可让水泥液相中Ca(OH)2的过饱和度提高,因而有效提高了减水剂的饱和点掺量,不容易产生离析、泌水,同时有效地阻止了C3A早期水化生成疏松的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混凝土的机制砂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包括:聚羧酸母液2%~5%、二乙醇单异丙醇胺1%~4%、三异丙醇胺0.1%~0.4%、甘油1%~4%和硫酸钠0.1%~0.4%;溶剂为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混凝土的机制砂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包括:聚羧酸母液2%~5%、二乙醇单异丙醇胺1%~4%、三异丙醇胺0.1%~0.4%、甘油1%~4%和硫酸钠0.1%~0.4%;溶剂为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制砂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包括:聚羧酸母液3%~5%、二乙醇单异丙醇胺1%~3%、三异丙醇胺0.1%~0.3%、甘油1%~3%和硫酸钠0.1%~0.3%;溶剂为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制砂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包括:聚羧酸母液4%、二乙醇单异丙醇胺2%、三异丙醇胺0.2%、甘油2%和硫酸钠0.2%;溶剂为水。


4.一种混凝土,包括胶凝材料、粗骨料、细骨料和外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和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机制砂调节剂;其中,所述减水剂的用量为所述胶凝材料的重量的3%~4%,所述机制砂调节剂的用量为所述胶凝材料的重量的1%~2%;所述细骨料为机制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制砂采用改性机制砂,所述改性机制砂采用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机制砂调节剂进行改性处理获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处理,包括:
将所述机制砂调节剂加水稀释,得到稀释调节剂;其中,所述机制砂调节剂与水的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杰杨文俊刘衍行黄沛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砼奇杰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