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504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系统,包括水罐、母液罐、预混罐、复配管,复配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同轴套设在内管外部;内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外管的两端均封闭,外管上靠近第一进液口的端部设有第二进液口,第一进液口与母液罐的第二出液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二进液口通过管道与预混罐的第三出液口连接;内管的管壁内侧连接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里沿径向埋设有若干中空的支管,螺旋叶片的表面沿支管的方向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支管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内管的内部相通;内管的管壁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支管通过第二通孔与外管相通。上述系统利用简单结构实现了小料溶液和母液混合,空间更省,整个系统的集成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系统
本技术属于减水剂生产设备
,特别是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系统。
技术介绍
减水剂是在房屋、地铁、隧道、高速公路、桥梁、码头等建筑施工时最常用原料。目前,为了节省运输成本,减水剂一般将母液和辅料分别运到工地附近来现场复配。现场复配时,先将水与辅料先进行预混均匀后,再与减水剂母液进行混合。现有技术中,例如专利CN208494068U提供了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装置,其结构包括水罐、复配罐、母液罐、储罐和预混罐,并将通过将减水剂的固体小料用水进行预混,然后再进入复配罐中与母液复配混合而成。该专利虽然提供了一种现场复配减水剂的装置系统,但是复配罐的体积过大,且需要在复配罐中完成一批母液和小料溶液的复配,存入储罐中,才能进行下一批减水剂的复配,不能进行连续性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系统,通过选择完全不同于复配罐的管道形结构,在保证复配效果的前提下既节省了空间,又实现了减水剂的连续生产,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系统,包括水罐、母液罐、预混罐,所述水罐与预混罐通过管道连接,所述预混罐侧面设有入料口,所述预混罐内部设有搅拌机构,还设有复配管,所述复配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同轴套设在所述内管外部;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外管的两端均封闭,所述外管上靠近所述第一进液口的端部设有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母液罐的第二出液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进液口通过管道与预混罐的第三出液口连接;所述内管的管壁内侧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里沿径向埋设有若干中空的支管,所述螺旋叶片的表面沿所述支管的方向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支管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内管的内部相通;所述内管的管壁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支管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外管相通;每个所述管道上均设置有流量控制阀和耐腐蚀泵,所述第一出液口连接所述流量控制阀或储罐。上述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系统,预混罐的作用是先把小料和水进行预混,水罐中的水注入预混罐中,小料从入料口倒入预混罐中,在预混罐内部的搅拌机构作用下完成预混制成小料溶液,然后在管道的耐腐蚀泵的作用下输送进入复配管的外管中;母液罐中的减水剂母液直接泵送进入复配管的内管,小料溶液和母液在复配管中开始进行复配混合。小料溶液流经管道从外管的第二进液口进入外管后,在外管内继续朝内管的第一出液口方向流动的同时,由于外管两端是封闭的,因此小料溶液只能穿过内管管壁的第二通孔流经支管后从第一通孔流出,即从螺旋叶片上的第一通孔流入内管内部。与此同时,母液也在内管内部沿着螺旋叶片的引导朝第一出液口方向流动,与流入内管的小料溶液开始混合。小料溶液和母液在螺旋叶片引导下一边向第一出液口方向流动,一边实现均匀混合,最终从内管第一出液口流出的聚羧酸减水剂即为可直接使用的成品。通过流量控制阀控制流入复配管外管的小料溶液和内管的母液的量,即可保证制备的减水剂中各原料组分稳定。第一出液口可以连接流量控制阀,也可以连接储罐,当需要直接使用时,直接连接流量控制阀能够取用适量的减水剂,当不需要直接使用时,可连接储罐并将减水剂成品暂存在储罐中。复配管的结构简单,外管套设在内管外部,且两端封闭,任何可以实现管道两端封闭的技术都可以用于本专利中,例如将外管两端密封焊接在内管的管壁上,或用其他机构密封连接。上述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系统不需要按一批批的方式制备,实现了减水剂的连续混合生产,并有效节省了复配设备的空间,为将水罐、母液罐、预混罐、复配管集成为一个整体提供了指导思路。优选地,所述外管和内管在水平方向上呈来回波浪形弯曲。采用来回波浪形排列,能够增加外管和内管的混合时间,并且进一步节约了复配管的占地面积,通过调整复配管的长短就能调整小料溶液和母液的混合时间。优选地,所述外管和内管呈直线排列,所述外管和内管为相互可拆卸的结构。外管和内管的可拆卸结构能够便于内管、外管的更换维修。更优选地,所述外管和内管为相互可拆卸的具体结构为:所述外管的两端设有端盖,所述端盖在与所述内管接触的接触面上设有若干条环形密封槽,所述环形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内管管壁外侧的一端设有限位台阶,所述内管管壁外侧的另一端设有环形限位槽,另设有2个半圆环形的限位卡箍套在所述环形限位槽中拼合成圆环形整体,2个限位卡箍通过螺栓连接。作为一种外管和内管的可拆卸结构,若干环形密封槽内设置密封圈用于保证外管的端盖与内管之间保持密封,避免外管中的小料溶液泄漏;内管两端的限位台阶和限位卡箍能够固定外管的位置,避免外管在内管上滑动。限位卡箍是半圆环形结构,2个限位卡箍可以卡入环形限位槽中以固定限位卡箍的位置,然后用螺栓2个限位卡箍拼接在一起实现外管限位。将当需要拆卸时,卸下螺栓取下限位卡箍,外管就能朝环形限位槽的方向滑动取出,使外管和内管分离开。优选地,所述螺旋叶片的宽度为所述内管的半径。当螺旋叶片的宽度为内管半径时,螺旋叶片的展开面积最大,设置的支管和第一通孔就越多,小料溶液和母液的接触面最大,小料溶液和母液的混合效果就最好。优选地,所述内管的第一出液口呈逐步收窄的喇叭形。喇叭形的第一出液口能够在减水剂流出时产生一定的压力,形成一股湍流,在最终使用之前起到最后的辅助混合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复配管的优化,利用其简单的结构有效实现了小料溶液和母液的混合,省去了复配罐所占用的空间,使整个减水剂复配系统的集成度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所述的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系统的复配管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实施例1所述的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系统截取的部分复配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右视图;图5为实施例2所述的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系统的复配管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6为图5的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的B处的局部俯视图;图中:1、水罐;2、母液罐;3、预混罐;4、入料口;5、搅拌机构;6、内管;7、外管;8、第一进液口;9、第一出液口;10、第二进液口;11、第二出液口;12、第三出液口;13、螺旋叶片;14、支管;15、第一通孔;16、第二通孔;17、流量控制阀;18、耐腐蚀泵;19、端盖;20、环形密封槽;21、密封圈;22、限位台阶;23、环形限位槽;24、限位卡箍;25、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中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所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顶”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系统,包括水罐、母液罐、预混罐,所述水罐与预混罐通过管道连接,所述预混罐侧面设有入料口,所述预混罐内部设有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复配管,所述复配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同轴套设在所述内管外部;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外管的两端均封闭,所述外管上靠近所述第一进液口的端部设有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母液罐的第二出液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进液口通过管道与预混罐的第三出液口连接;所述内管的管壁内侧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里沿径向埋设有若干中空的支管,所述螺旋叶片的表面沿所述支管的方向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支管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内管的内部相通;所述内管的管壁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支管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外管相通;每个所述管道上均设置有流量控制阀和耐腐蚀泵,所述第一出液口连接所述流量控制阀或储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系统,包括水罐、母液罐、预混罐,所述水罐与预混罐通过管道连接,所述预混罐侧面设有入料口,所述预混罐内部设有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复配管,所述复配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同轴套设在所述内管外部;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外管的两端均封闭,所述外管上靠近所述第一进液口的端部设有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母液罐的第二出液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进液口通过管道与预混罐的第三出液口连接;所述内管的管壁内侧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里沿径向埋设有若干中空的支管,所述螺旋叶片的表面沿所述支管的方向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支管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内管的内部相通;所述内管的管壁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支管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外管相通;每个所述管道上均设置有流量控制阀和耐腐蚀泵,所述第一出液口连接所述流量控制阀或储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进国郭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品泰特种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