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993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工艺,涉及污水处理排放技术领域,其技术问题为处理后的污水利用量跟不上污水的处理量,导致蓄水池难以承受庞大的蓄水量;其包括如下步骤:S1、调节池:拦截大颗粒杂质;S2、初淀池:沉淀处理;S3、水解酸化池:难生物降解物质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物质;S4、改良池:进行脱氮除磷处理;S5、二沉池:水流和污泥分离;S6、中间水池:加入粉末活性炭搅拌均匀;S7、高效沉淀池:进行混凝、循环、斜管分离以及浓缩高效处理;S8、臭氧催化氧化池:水中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氨氮转变为硝肽氨氮;S9:BAC池:深度处理有机物、SS以及硝化脱氨氮;S10、碳罐:吸附COD。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提供了一种可直接排放至海水中的污水处理方式的效果。

A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排放
,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工业的发展较快,工业所排出的污水需进行处理,以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现有公开号为CN108164093A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污水通过栅格进行初过滤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漂浮物;将污水通入絮凝池,向絮凝池内投加絮凝剂,对污水进行絮凝处理;将污水通入中和池,向中和池内需投加中和剂,在中和池内中和反应掉污水中的化学离子;污水流入至消毒池,投入消毒剂,消毒处理后留至蓄水池。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经过初过滤处理后,对污水只经过絮凝处理和中和处理,最终消毒后,排入蓄水池即可后续利用;但工业的发展导致污水较多,一旦处理后的污水利用量跟不上污水的处理量,导致蓄水池难以承受庞大的蓄水量,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可直接排放至海水中的污水的处理优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调节池:把污水通入调节池,通过调节池的格栅进行初级过滤,拦截大颗粒杂质,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S2、初淀池:把经过调节池初级过滤的污水排入初淀池,进行静止沉淀,对小颗粒杂质进行沉淀处理,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S3、水解酸化池:把经过初淀池初沉淀后的污水排入水解酸化池,加入水解菌、酸化菌将污水中难生物降解物质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物质,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S4、改良池:把经过水解酸化池处理的污水排入改良池,利用厌氧、缺氧、好氧工艺进行脱氮除磷处理,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S5、二沉池:把经过改良池处理的污水排入二沉池,进行二次沉淀,水流和污泥分离,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S6、中间水池:把经过二沉池处理的污水排入中间水池,加入粉末活性炭搅拌均匀,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S7、高效沉淀池:把经过二沉池处理的污水排入高效沉淀池,加入铁元、PAM,对污水进行混凝、循环、斜管分离以及浓缩高效处理,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S8、臭氧催化氧化池:把经过高效沉淀池处理的污水排入臭氧催化氧化池,加入二氧化锰进行处理,水中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氨氮转变为硝肽氨氮,反应后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S9:BAC池:把经过臭氧催化氧化池处理的污水排入BAC池,添加颗粒活性炭,深度处理有机物、SS以及硝化脱氨氮,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S10、碳罐:把经过BAC池处理的污水排入碳罐,利用颗粒活性炭进行反应,吸附COD,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S11、排放水池:把经过碳罐处理的污水排入排放水池,排放水池中的处理后的污水直接排入海水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进水开始,经调节池、初沉池、水解酸化池、改良池、二沉池、中间水池、高效沉淀池、臭氧催化氧化池、BAC池、碳罐和最终的排放水池为一整套工艺流程;采用水解酸化+改良AAO+臭氧催化氧化+BAC工艺,曝气方式为空浮管式微孔曝气,由鼓风机房向生化反应池提供气源;最终把工业污水处理达到国家排海标准;提供了一种步骤简单,时间耗费较短的,可直接排放至海水中的污水处理方式。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S1中,在调节池内安装在线水质监测仪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池内安装在线水质监测仪表,数据直接传输到中央控制室,可以判断进厂污水水质情况,如调节池水质超过正常控制范围,则调节池出水不得进入后段处理单元,减少了后期的无用功的情况发生,减少了能源的损耗。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S2中,初淀池需2-3天进行一次污泥处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初淀池的污泥处理间隔,适当排走部分底部污泥,以免初沉池底部积泥难以开启运行。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S4中,控制污水的PH值在7.5-8.5。硝化对于pH值的依赖性很强,同时硝化过程是产酸过程,若污水本身的酸度较低,硝化就会被抑制,严重时将破坏污泥的活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污水的PH值,以达到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S4中,控制池内污泥浓度在2-6gMLSS/L。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池内污泥浓度,减轻由于数值过高导致供氧不足,污泥活性降低,出水水质受到影响,数值过低导致系统超负荷的情况发生。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S4中,控制池内沉降性能,其中SV介于15~40%之间,SVI介于80~150ml/gMLSS。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池内沉降性能,一旦数值过高,污泥流失,出水水质下降。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S4中,池内进行曝气时,污泥中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在1-5mg/L。在缺氧或厌氧阶段,溶解氧浓度的控制在0.5mg/L以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不同情况下溶解氧的浓度,减轻曝气阶段DO过高导致能量消耗增加,形成在缺氧和厌氧条件的时间加长,实际的缺氧时间和厌氧时间随之缩短;曝气阶段DO过低导致BOD/COD的去除率降低,硝化效果受到影响,产生异味以及污泥质量下降的情况发生。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S4中,把处理的污水在厌氧段处理的时间控制在3-4h,缺氧段处理的时间控制在6-7h,好氧段处理的时间控制在15-16h。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不同条件下的处理环境进行时间控制,在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同时,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S5中,控制污泥层厚度小于池内污水深度的三分之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污泥和池内污水深度的比值,减轻由于泥位太高,便增大了出水溢流漂泥的可能性;污泥浓度过高,增加了运行的经济成本,微生物过量增长,水质发生恶化的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采用水解酸化+改良AAO+臭氧催化氧化+BAC工艺,曝气方式为空浮管式微孔曝气,由鼓风机房向生化反应池提供气源;最终把工业污水处理达到国家排海标准;提供了一种步骤简单,时间耗费较短的,可直接排放至海水中的污水处理方式;2.控制初淀池的污泥处理间隔,适当排走部分底部污泥,以免初沉池底部积泥难以开启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调节池:把污水通入调节池,通过调节池的格栅进行初级过滤,拦截大颗粒杂质,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在调节池内安装在线水质监测仪表,数据直接传输到中央控制室,可以判断进厂污水水质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调节池:把污水通入调节池,通过调节池的格栅进行初级过滤,拦截大颗粒杂质,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nS2、初淀池:把经过调节池初级过滤的污水排入初淀池,进行静止沉淀,对小颗粒杂质进行沉淀处理,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nS3、水解酸化池:把经过初淀池初沉淀后的污水排入水解酸化池,加入水解菌、酸化菌将污水中难生物降解物质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物质,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nS4、改良池:把经过水解酸化池处理的污水排入改良池,利用厌氧、缺氧、好氧工艺进行脱氮除磷处理,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nS5、二沉池:把经过改良池处理的污水排入二沉池,进行二次沉淀,水流和污泥分离,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nS6、中间水池:把经过二沉池处理的污水排入中间水池,加入粉末活性炭搅拌均匀,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nS7、高效沉淀池:把经过二沉池处理的污水排入高效沉淀池,加入铁元、PAM,对污水进行混凝、循环、斜管分离以及浓缩高效处理,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nS8、臭氧催化氧化池:把经过高效沉淀池处理的污水排入臭氧催化氧化池,加入二氧化锰进行处理,水中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氨氮转变为硝肽氨氮,反应后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nS9:BAC池:把经过臭氧催化氧化池处理的污水排入BAC池,添加颗粒活性炭,深度处理有机物、SS以及硝化脱氨氮,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nS10、碳罐:把经过BAC池处理的污水排入碳罐,利用颗粒活性炭进行反应,吸附COD,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nS11、排放水池:把经过碳罐处理的污水排入排放水池,排放水池中的处理后的污水直接排入海水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调节池:把污水通入调节池,通过调节池的格栅进行初级过滤,拦截大颗粒杂质,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
S2、初淀池:把经过调节池初级过滤的污水排入初淀池,进行静止沉淀,对小颗粒杂质进行沉淀处理,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
S3、水解酸化池:把经过初淀池初沉淀后的污水排入水解酸化池,加入水解菌、酸化菌将污水中难生物降解物质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物质,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
S4、改良池:把经过水解酸化池处理的污水排入改良池,利用厌氧、缺氧、好氧工艺进行脱氮除磷处理,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
S5、二沉池:把经过改良池处理的污水排入二沉池,进行二次沉淀,水流和污泥分离,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
S6、中间水池:把经过二沉池处理的污水排入中间水池,加入粉末活性炭搅拌均匀,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
S7、高效沉淀池:把经过二沉池处理的污水排入高效沉淀池,加入铁元、PAM,对污水进行混凝、循环、斜管分离以及浓缩高效处理,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
S8、臭氧催化氧化池:把经过高效沉淀池处理的污水排入臭氧催化氧化池,加入二氧化锰进行处理,水中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氨氮转变为硝肽氨氮,反应后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
S9:BAC池:把经过臭氧催化氧化池处理的污水排入BAC池,添加颗粒活性炭,深度处理有机物、SS以及硝化脱氨氮,并把处理后的污水排至下一处理处;
S10、碳罐:把经过BAC池处理的污水排入碳罐,利用颗粒活性炭进行反应,吸附CO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文亮刘邵元钱东殷晓磊朱定国周俊光缪建雯刘永峰冯培培季娟娟石娇黄伟罗华瑞
申请(专利权)人:如东深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