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823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包括履带、与履带联动设置在一端的主动轮和另一端的从动轮,从动轮靠近主动轮的一端设有支撑架,主动轮由驱动机构驱动转动,在主动轮转动轴固定安装法兰盘,法兰盘上连接有短花键轴,短花键轴一端有与扭转传感器前端相配合的矩形孔,扭转减震器固定连接在摆臂上,摆臂固定连接在履带机构的支撑架上,扭转传感器穿过扭转减震器的从动盘毂插在短轴花键的矩形孔中。短轴花键、从动盘毂、扭转传感器为一体,随着扭转减震器从动盘毂的旋转而转动,扭转传感器一端与摆动轴固定连接,由传动机构输入动力带动摆动轴转动。传动机构一端设置有编码器,可以自主对不同的路况做出反应,自动调整履带机构的抬起或下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我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普遍偏低,运输、旋耕以及起垄、培土、除草等中耕作业仍主要以手工作业为主,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劳动力投入在农业生产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过大,已成为限制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丘陵地区大多采用履带行走机构进行机械作业。但是由于丘陵地区田块细碎分散、坡度大等因素对履带机构的行走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因此提出一种履带感应调整机构,可以根据不同地形调整履带的拱起和下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可以根据不同地形调整履带的拱起和下落。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包括环状履带、与履带联动设置在一端的主动轮和另一端的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靠近主动轮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主动轮由驱动机构驱动转动从而使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向前移动;在主动轮的转动轴上固定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与短花键轴连接,所述短花键轴一端设有矩形孔,扭转传感器穿过扭转减震器的从动盘毂插在短轴花键的矩形孔中,扭转传感器随着短花键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短花键轴与从动盘毂通过花键连接;所述扭转减震器固定连接在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的摆臂上,所述摆臂固定连接在支撑架的横向延长线上,所述扭转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摆动轴固定连接,在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靠近主动轮一端设置有带动履带整体结构抬起或下落的传动机构,在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上还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扭转传感器、传动机构均电连接,扭转传感器测出扭矩发生变化时,将信号传输到控制系统中,控制传动机构工作。进一步的,所述短轴花键、从动盘毂、扭转传感器连接成为一体。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是电动机和蜗轮蜗杆减速器,所述电动机旋转带动履带整体结构抬起或下落。进一步的,在蜗轮蜗杆减速器的一端设置有编码器,通过编码器记录电动机的转动情况。进一步的,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设置在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的车架板上。进一步的,所述扭转减震器包括减震器盘、弹簧、从动盘毂、从动盘铆钉隔套。进一步的,在位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且位于支撑架的两侧设置有张紧轮。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为一对轴线相互垂直的蜗轮蜗杆减速器或锥齿轮传动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履带感应调整机构,可以根据不同路面情况自动调整履带的抬起和下落,适用于不同的路面。尤其是在崎岖不平、地形复杂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将会更加明显。履带感应调整机构装有扭转减震器,将刚性连接变成柔性连接,大大减缓了障碍对履带的冲击,起到了很好地缓冲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履带抬升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扭转减震器的局部示意图;附图标记:1、驱动机构,2、短花键轴,3、摆臂,4、扭转传感器,5、摆动轴,6、蜗轮蜗杆减速器,7、编码器,8、电动机,9、扭转减震器,901、从动盘铆钉隔套,902、从动盘毂,903、减震器盘,904、弹簧,10、法兰盘,11、主动轮,12、转动轴,13、履带,14、张紧轮,15、从动轮,16、支撑架,17、车架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一种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包括环状履带13、与履带13联动设置在一端的主动轮11和另一端的从动轮15,所述从动轮15靠近主动轮11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架16,在位于主动轮11和从动轮15之间且位于支撑架的两侧设置有张紧轮14,所述主动轮11由驱动机构1驱动转动从而使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向前移动,所述驱动机构1为一对轴线相互垂直的蜗轮蜗杆减速器或锥齿轮传动组;在主动轮11的转动轴12的同轴位置上固定设置有法兰盘10,所述法兰盘10与短花键轴2连接,所述短花键轴2一端设有与扭转传感器4前端相配合的矩形孔,扭转传感器4穿过扭转减震器9的从动盘毂902插在短轴花键2的矩形孔中,扭转传感器4随着短花键轴2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短花键轴2与从动盘毂902通过花键连接;所述扭转减震器9包括减震器盘903、弹簧904、从动盘毂902、从动盘铆钉隔套901,所述扭转减震器9固定连接在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的摆臂3上,所述摆臂3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6上,所述扭转传感器4的另一端与摆动轴5固定连接,在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靠近主动轮11一端设置有带动履带整体结构抬起或下落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是电动机8和蜗轮蜗杆减速器6,所述电动机8旋转带动履带整体结构抬起或下落,在蜗轮蜗杆减速器6的一端设置有编码器7,通过编码器7记录电动机8的转动情况,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6设置在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的车架板17上,即车架板17设置在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靠近主动轮11一端,且可以与扭转传感器4同侧,所述短轴花键2、从动盘毂902、扭转传感器4连接成为一体。在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上还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扭转传感器4、传动机构均电连接,随着扭转减震器从动盘毂902的旋转,从动盘毂902与短花键轴2连接一起转动,短花键轴2与扭转传感器4连接转动,扭转传感器4测出扭矩发生变化,将信号传输到控制系统中,在软件中设置扭矩值达到某一位置时电动机8开始旋转带动履带整体结构抬起或下落。工作原理:当履带感应调整机构在前进过程中受到阻力时,摆臂3向上翘起,此时扭转减震器的中间弹簧904随着摆臂3压缩,起到缓冲的作用。当中间弹簧904压缩到一定位置时,扭转减震器9成为一个整体。此时从动盘毂902、短花键轴2、扭转传感器4、摆动轴5形成一个整体。扭转传感器4测出扭矩发生变化,通过控制系统设置扭矩达到某一位置电机开始旋转。电动机8旋转带动履带抬起或者下落,一端的编码器7记录电动机8的转动情况。根据扭转传感器的测量数据,控制软件决定电动机8的停止与否,以达到跨越障碍的目的。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履带(13)、与履带(13)联动设置在一端的主动轮(11)和另一端的从动轮(15),所述从动轮(15)靠近主动轮(11)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架(16),所述主动轮(11)由驱动机构(1)驱动转动从而使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向前移动;/n在主动轮(11)的转动轴(12)上固定设置有法兰盘(10),所述法兰盘(10)与短花键轴(2)连接,所述短花键轴(2)一端设有矩形孔,扭转传感器(4)穿过扭转减震器(9)的从动盘毂(902)插在短轴花键(2)的矩形孔中,扭转传感器(4)随着短花键轴(2)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短花键轴(2)与从动盘毂(902)通过花键连接;/n所述扭转减震器(9)固定连接在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的摆臂(3)上,所述摆臂(3)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6)的横向延长线上,所述扭转传感器(4)的另一端与摆动轴(5)固定连接,在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靠近主动轮(11)一端设置有带动履带整体结构抬起或下落的传动机构,在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上还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扭转传感器(4)、传动机构均电连接,扭转传感器(4)测出扭矩发生变化时,将信号传输到控制系统中,控制传动机构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履带(13)、与履带(13)联动设置在一端的主动轮(11)和另一端的从动轮(15),所述从动轮(15)靠近主动轮(11)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架(16),所述主动轮(11)由驱动机构(1)驱动转动从而使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向前移动;
在主动轮(11)的转动轴(12)上固定设置有法兰盘(10),所述法兰盘(10)与短花键轴(2)连接,所述短花键轴(2)一端设有矩形孔,扭转传感器(4)穿过扭转减震器(9)的从动盘毂(902)插在短轴花键(2)的矩形孔中,扭转传感器(4)随着短花键轴(2)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短花键轴(2)与从动盘毂(902)通过花键连接;
所述扭转减震器(9)固定连接在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的摆臂(3)上,所述摆臂(3)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6)的横向延长线上,所述扭转传感器(4)的另一端与摆动轴(5)固定连接,在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靠近主动轮(11)一端设置有带动履带整体结构抬起或下落的传动机构,在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上还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扭转传感器(4)、传动机构均电连接,扭转传感器(4)测出扭矩发生变化时,将信号传输到控制系统中,控制传动机构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感应调整机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晓琳张志红宋伟宏郭家杰高峰闫修鹏高明如牛龙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