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液压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5792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得到一种能够提高控制基板的放热性、能够小型化的车辆用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车辆用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具有形成有制动液的流路的基体、作为设置于前述流路的泵装置的驱动源的马达、控制前述马达的控制装置的控制基板、立设有将前述马达与前述控制基板电连接的端子的壳体;前述端子与前述控制基板连接;在前述壳体上形成有贯穿孔;在前述基体上形成有阴螺纹;该制动液压控制装置具有螺栓,所述螺栓被插入前述贯穿孔中而被拧入前述阴螺纹,将前述壳体固定于前述基体;前述控制基板在与前述螺栓的头部对置的位置处具有放热部;构成为将在前述控制基板中产生的热从前述放热部向前述螺栓的前述头部传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动液压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用于使车辆用制动系统进行防抱死制动动作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该制动液压控制装置在车辆的乘客操作制动杆等输入部的状态下,令制动液回路内的制动液的压力增减,调整在对车轮产生的制动力。这样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中,存在将构成制动液回路的一部分的流路、进行制动液回路内的制动液的增压的泵装置、控制该泵装置的控制装置等单元化的装置。具体而言,单元化了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具有:形成有制动液的流路的基体、对设置于制动液的流路的泵装置进行驱动的马达、控制马达的控制装置的控制基板、收纳控制基板的壳体。此外,控制基板具有在表面上由铜等形成的金属制配线、以与该金属制配线电连接的方式安装于表面的电子部件。并且,由该金属制配线和电子部件等构成电子电路。在这样地单元化了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中,为了使该制动液压控制装置稳定地进行动作,需要使控制基板产生的热向外部释放。因此,还提出在单元化了的以往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中在壳体内设置放热部件而实现了控制基板的放热性的提高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具体而言,设置于壳体内的放热部件的一端与控制基板的电子部件接触,另一端与基体接触。即,实现了控制基板的放热性的提高的以往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为,将在电子部件中产生的热经由放热部件而传递至基体,将在电子部件中产生的热从该基体向外部释放。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73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实现了控制基板的放热性的提高的以往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需要在壳体内设置用于使控制基板发出的热向外部释放的专用部件即放热部件。因此,实现了控制基板的放热性的提高的以往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需要在壳体内重新确保用于配置放热部件的空间,因此存在制动液压控制装置大型化的课题。本专利技术以上述课题为背景而进行,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提高控制基板的放热性、能够与实现了控制基板的放热性的提高的以往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相比更加小型化的车辆用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是车辆用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具有:形成有制动液的流路的基体、作为设置于前述流路的泵装置的驱动源的马达、控制前述马达的控制装置的控制基板、立设有将前述马达与前述控制基板电连接的端子的壳体,其中,立设于前述壳体的前述端子与前述控制基板连接,在前述壳体上形成有贯穿孔,在前述基体上形成有阴螺纹;该制动液压控制装置具有螺栓,所述螺栓被插入前述壳体的前述贯穿孔而被拧入前述基体的前述阴螺纹,将前述壳体固定于前述基体;前述控制基板为下述结构:在与前述螺栓的头部对置的位置处具有放热部,将在前述控制基板中产生的热从前述放热部传递至前述螺栓的前述头部。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使用将壳体固定于基体的螺栓将产生于控制基板的热传递至基体。并且,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将在控制基板产生的热从该基体向外部释放。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能够提高控制基板的放热性。此外,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不需要在壳体内配置用于将控制基板产生的热释放至外部的专用部件,因此还能够令其比实现了控制基板的放热性的提高的以往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更加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搭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系统的车辆的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系统的结构的图。图3是从侧面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的单元化了的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从图3的箭头A方向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的单元化了的部分的一部分的图。图5是从图3的箭头B方向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的控制基板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体、2把手、3前轮、3a转子、4后轮、4a转子、10制动系统、11制动杆、12第一液压回路、13制动踏板、14第二液压回路、21主缸、22储液器、23制动钳、24轮缸、25主流路、25a主流路途中部、26副流路、26a副流路途中部、27增压流路、28入口阀、29出口阀、30蓄存器、31泵装置、32切换阀、33增压阀、34主缸液压传感器、35轮缸液压传感器、36液压调整阀、37驱动线圈、37a端子、40马达、41输出轴、42偏心体、43端子、50控制装置、51控制基板、52电子部件、52a第一电子部件、53放热部、54贯穿孔、55贯穿孔、56接地部、57热连通件、60制动液压控制装置、61基体、62阴螺纹、63壳体、70主体部、71框部、72壁部、73壁部、74贯穿孔、75突起、76端子、76a开口部、76b尖端部、80盖部、90螺栓、90a阳螺纹部、90b头部、91螺栓、92螺栓、95缓冲件、100车辆、MP主缸口、WP轮缸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应予说明,下文中说明了在自动二轮车中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的情况,但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也可以用于自动二轮车之外的其他车辆。自动二轮车之外的车辆是指例如以发动机和电动马达中的至少一种作为驱动源的自行车、自动三轮车、自动四轮车等。应予说明,自行车是指能够通过对踏板赋予的踩踏力而在道路上推进的全部载具。即,自行车中包括普通自行车、电动辅助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此外,自动二轮车或自动三轮车是指所谓摩托车,摩托车中包括机动二轮车、小型摩托车、电动小型摩托车等。此外,下文中说明制动液压控制装置具有两个系统的液压回路的情况,但制动液压控制装置的液压回路的数量不限于两个系统。制动液压控制装置也可以仅具有一个系统的液压回路,此外,也可以具有三个系统以上的液压回路。此外,以下说明的结构、动作等是一例,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不限于这样的结构、动作等的情况。此外,各图中有时对相同的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附加相同的标记,或省略附加标记。此外,针对细微结构,适当简略化或省略图示。实施方式以下,说明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的车辆用的制动系统。<车辆用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动作>针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搭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系统的车辆的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系统的结构的图。如图1和图2所示那样,制动系统10搭载于例如作为自动二轮车的车辆100。车辆100包括:主体1、旋转自如地保持于主体1的把手2、与把手2一起旋转自如地保持于主体1的前轮3、转动自如地保持于主体1的后轮4。制动系统10包括:制动杆11、填充有制动液的第一液压回路12、制动踏板13、填充有制动液的第二液压回路14。制动杆11设置于把手2,被使用者的手操作。第一液压回路12是使与前轮3一起旋转的转子3a产生与制动杆11的操作量对应的制动力的部件。制动踏板13设置于主体1的下部,由使用者的脚操作。第二液压回路14是使与后轮4一起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液压控制装置(60),是车辆用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60),具有:/n基体(61),形成有制动液的流路;/n马达(40),为设置于前述流路的泵装置(31)的驱动源;/n控制前述马达(40)的控制装置(50)的控制基板(51);/n壳体(63),立设有将前述马达(40)与前述控制基板(51)电连接的端子(76),/n所述制动液压控制装置(60)的特征在于,/n立设于前述壳体(63)的前述端子(76)与前述控制基板(51)连接,/n在前述壳体(63)上形成有贯穿孔(74),/n在前述基体(61)上形成有阴螺纹(62),/n该制动液压控制装置(60)具有螺栓(90),所述螺栓(90)被插入于前述壳体(63)的前述贯穿孔(74)且被拧入前述基体(61)的前述阴螺纹(62),将前述壳体(63)固定于前述基体(61),/n前述控制基板(51)在与前述螺栓(90)的头部(90b)对置的位置处具有放热部(53),/n构成为将在前述控制基板(51)产生的热从前述放热部(53)向前述螺栓(90)的前述头部(90b)传递。/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25 JP 2019-0839561.一种制动液压控制装置(60),是车辆用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60),具有:
基体(61),形成有制动液的流路;
马达(40),为设置于前述流路的泵装置(31)的驱动源;
控制前述马达(40)的控制装置(50)的控制基板(51);
壳体(63),立设有将前述马达(40)与前述控制基板(51)电连接的端子(76),
所述制动液压控制装置(60)的特征在于,
立设于前述壳体(63)的前述端子(76)与前述控制基板(51)连接,
在前述壳体(63)上形成有贯穿孔(74),
在前述基体(61)上形成有阴螺纹(62),
该制动液压控制装置(60)具有螺栓(90),所述螺栓(90)被插入于前述壳体(63)的前述贯穿孔(74)且被拧入前述基体(61)的前述阴螺纹(62),将前述壳体(63)固定于前述基体(61),
前述控制基板(51)在与前述螺栓(90)的头部(90b)对置的位置处具有放热部(53),
构成为将在前述控制基板(51)产生的热从前述放热部(53)向前述螺栓(90)的前述头部(90b)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60),其特征在于,
具备被前述控制基板(51)的前述放热部(53)和前述螺栓(90)的前述头部(90b)夹持的具有导热性的缓冲件(95),
构成为将在前述控制基板(51)产生的热从前述放热部(53)经由前述缓冲件(95)向前述螺栓(90)的前述头部(90b)传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60),其特征在于,
前述控制基板(51)的前述放热部(53)与前述螺栓(90)的前述头部(90b)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60),其特征在于,
前述控制基板(51)的前述放热部(53)是在金属制配线的表面上未设置阻焊剂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液压控制装置(60),其特征在于,
前述控制基板(5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野良二冈田卓也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