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及其车身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5756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21
一种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包括车身本体;车身本体的底盘上方和/或下方设有第一储能舱体,第一储能舱体上设有第一开口,且第一储能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通过第一开口可拆卸地或可移动地安装第一储能装置的第一储能腔体;和/或,车身本体的尾部设有第二储能舱体,第二储能舱体上设有第二开口,且第二储能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通过第二开口可拆卸地或可移动地安装第二储能装置的第二储能腔体;和/或,车身本体的头部设有第三储能舱体,第三储能舱体上设有第三开口,且第三储能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通过第三开口可拆卸地或可移动地安装第三储能装置的第三储能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及其车身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具体的为一种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及其车身结构。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102060005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的自动快换系统及自动快换方法,包括设置在电动汽车车体下部的电池仓和电池箱,位于一工作台下方的升降台,所述电池仓的侧边设有多个吊耳;所述电池仓上设有电气插头;所述电池箱的侧边设有对个与上述电池仓吊耳配合的带拉绳的弹簧插销组件;所述电池箱上设有与上述电池仓插头配合的电气插座;所述电池箱放置在一托架上以便运输;所述升降台上设有机动辊道和多个与上述电池箱侧边的弹簧插销组件配合的解锁/锁紧杆;通过所述吊耳、弹簧插销组件、解锁/锁紧杆、升降台的相互配合实现将电池箱装入电池仓并连接,或使电池箱脱离电池仓;所述升降台、机动辊道及解锁/锁紧杆的运动为电气和/或液压、气动驱动。公开号为CN20343421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快换的装置,其中,包括:电池箱、所述电池箱上侧设有上框架部分,所述电池箱下侧设有下框架部分,所述上框架部分固定于车体的下底盘,所述下框架部分下侧设有推送装置;所述电池箱呈矩形体,沿所述电池箱的两长边侧面横向均匀分布设有支撑体,所述电池箱两侧长边的两端各设有定位板,每一所述定位板内均设有一定位孔,所述电池箱的短边侧面设有电池箱接口板;所述上框架部分包括,上框架基板,以及所述上框架基板的两长边下侧均设有一上框架侧板,所述上框架侧板远离所述上框架基板的一边设有侧板挡条,所述上框架侧板垂直于所述上框架基板以及所述侧板挡条,两所述上框架侧板一边设有的所述侧板挡条相向设置,所述侧板挡条的上侧设有挡条锁板,所述挡条锁板与所述侧板挡条背离于所述上框架侧板的一侧设有支撑体开口;所述上框架基板的短边下侧设有一上框架接口板,所述上框架接口板正对于所述电池箱接口板,所述上框架侧板位于所述上框架接口板的一端外侧面设有弹力锁钩,所述挡条锁板朝向所述上框架接口板的一端设有延伸体,两所述延伸体相互背离的一侧设有止锁杆;所述上框架基板下侧面的四顶角处各设有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以及第四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位于所述上框架接口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以及第四定位块的下侧均设有一定位栓;所述下框架部分包括,下框架支撑体与下框架支撑板,所述下框架支撑体设于所述下框架支撑板的下侧,所述下框架支撑板的四顶角处均这有一支撑板定位孔,每一所述支撑板定位孔中均设有弹力定位销,所述下框架支撑板的长边中部向上设有阻挡块;所述下框架支撑体的一侧设有一控制开关,每一所述弹力定位销顶面内均设有一霍尔位置传感器,每一所述弹力定位销底面下侧均设有一指示灯,所述阻挡块的顶面设有指示灯,所述控制开关分别与每一所述指示灯、每一所述霍尔位置传感器连接。公开号为CN20821668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池快换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到车身内的电池总成,所述电池总成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运送所述电池总成的移动升降平台;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槽孔;锁止销,所述锁止销的一端与所述车身的下方固连且与所述电池总成上的所述安装孔适配,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槽适配的锁止段,所述锁止段上设置有第二槽孔;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槽孔和所述第二槽孔的连接件。综上可知,现有的电池快换技术中,一般采用辅助设备在汽车底盘下方更换电池,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电池更换的要求,但需要专门的基础设施(如在地底挖设电池仓等),且电池更换过程也较为复杂,不利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及其车身结构,采用侧面更换电池的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汽车底部更换电池的方式,电池更换过程更加简单,操作也更方便,且不需要专门的基础设施,场地不受限制,有利于大规模推广运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首先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包括车身本体;所述车身本体的底盘上方和/或下方设有第一储能舱体,所述第一储能舱体面向所述车身本体左侧面和/或右侧面的一侧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且所述第一储能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可拆卸地或可移动地安装第一储能装置的第一储能腔体;和/或,所述车身本体的尾部设有第二储能舱体,所述第二储能舱体面向所述车身本体后侧的一侧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储能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可拆卸地或可移动地安装第二储能装置的第二储能腔体;和/或,所述车身本体的头部设有第三储能舱体,所述第三储能舱体面向所述车身本体前侧的一侧侧壁上设有第三开口,且所述第三储能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第三开口可拆卸地或可移动地安装第三储能装置的第三储能腔体。进一步,所述第一储能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储能装置进出方向平行的第一隔挡壁,所述第一隔挡壁将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分隔为至少两个用于可拆卸地或可移动地安装所述第一储能装置的所述第一储能腔体。进一步,所有的所述第一储能腔体的几何尺寸相同。进一步,所有的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设有用于导向所述第一储能装置从所述第一开口进出所述第一储能腔体的第一导向机构。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的第一导轨或第一导向槽。进一步,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设有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用于锁定所述第一储能装置的位置并在需要维护或更换时松开所述第一储能装置,使所述第一储能装置在需要维护或更换时可从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移出。进一步,所述第一锁定机构采用机械式锁定机构或采用电磁式锁定机构或电动式锁定机构或人工智能式锁定机构。进一步,所述机械式锁定机构采用但不限于用于将所述第一储能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的螺纹紧固件或锁紧连杆,所述电磁式锁定机构包括但不限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的永磁体或电磁体。进一步,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储能装置进入到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或在所述第一锁定机构松开所述第一储能装置后驱动所述第一储能装置从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移出的第一进出驱动机构。进一步,所述第一进出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底部的第一驱动辊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辊旋转的第一驱动电机。进一步,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设有用于在所述第一锁定机构松开所述第一储能装置后将所述第一储能装置从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完全弹出或部分弹出的第一弹出机构。进一步,所述第一弹出机构包括用于与第一储能装置接触配合的第一接触板,所述第一储能腔体与所述第一开口相背的内侧侧壁与所述第一接触板之间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接触板与所述第一储能腔体的内侧侧壁之间设有弹性元件。进一步,所述第一储能舱体对称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储能舱体相背的一侧侧壁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开口。进一步,所述第二储能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储能装置进出方向平行的第二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本体;/n所述车身本体的底盘上方和/或下方设有第一储能舱体,所述第一储能舱体面向所述车身本体左侧面和/或右侧面的一侧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且所述第一储能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可拆卸地或可移动地安装第一储能装置的第一储能腔体;和/或,/n所述车身本体的尾部设有第二储能舱体,所述第二储能舱体面向所述车身本体后侧的一侧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储能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可拆卸地或可移动地安装第二储能装置的第二储能腔体;和/或,/n所述车身本体的头部设有第三储能舱体,所述第三储能舱体面向所述车身本体前侧的一侧侧壁上设有第三开口,且所述第三储能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第三开口可拆卸地或可移动地安装第三储能装置的第三储能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本体;
所述车身本体的底盘上方和/或下方设有第一储能舱体,所述第一储能舱体面向所述车身本体左侧面和/或右侧面的一侧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且所述第一储能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可拆卸地或可移动地安装第一储能装置的第一储能腔体;和/或,
所述车身本体的尾部设有第二储能舱体,所述第二储能舱体面向所述车身本体后侧的一侧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储能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可拆卸地或可移动地安装第二储能装置的第二储能腔体;和/或,
所述车身本体的头部设有第三储能舱体,所述第三储能舱体面向所述车身本体前侧的一侧侧壁上设有第三开口,且所述第三储能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通过所述第三开口可拆卸地或可移动地安装第三储能装置的第三储能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储能装置进出方向平行的第一隔挡壁,所述第一隔挡壁将所述第一储能舱体分隔为至少两个用于可拆卸地或可移动地安装所述第一储能装置的所述第一储能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第一储能腔体的几何尺寸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设有用于导向所述第一储能装置从所述第一开口进出所述第一储能腔体的第一导向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的第一导轨或第一导向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设有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用于锁定所述第一储能装置的位置并在需要维护或更换时松开所述第一储能装置,使所述第一储能装置在需要维护或更换时可从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移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采用机械式锁定机构或采用电磁式锁定机构或电动式锁定机构或人工智能式锁定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锁定机构采用但不限于用于将所述第一储能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的螺纹紧固件或锁紧连杆,所述电磁式锁定机构包括但不限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的永磁体或电磁体。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储能装置进入到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或在所述第一锁定机构松开所述第一储能装置后驱动所述第一储能装置从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移出的第一进出驱动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出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底部的第一驱动辊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辊旋转的第一驱动电机。


11.根据权利要2-8任一项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设有用于在所述第一锁定机构松开所述第一储能装置后将所述第一储能装置从所述第一储能腔体内完全弹出或部分弹出的第一弹出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出机构包括用于与第一储能装置接触配合的第一接触板,所述第一储能腔体与所述第一开口相背的内侧侧壁与所述第一接触板之间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接触板与所述第一储能腔体的内侧侧壁之间设有弹性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舱体对称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储能舱体相背的一侧侧壁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开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能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储能装置进出方向平行的第二隔挡壁,所述第二隔挡壁将所述第二储能舱体分隔为至少两个用于可拆卸地或可移动地安装所述第二储能装置的所述第二储能腔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第二储能腔体的几何尺寸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第二储能腔体内设有用于导向所述第二储能装置从所述第二开口进出所述第二储能腔体的第二导向机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储能腔体内的第二导轨或第二导向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能腔体内设有第二锁定机构,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用于锁定所述第二储能装置的位置并在需要维护或更换时松开所述第二储能装置,使所述第二储能装置在需要维护或更换时可从所述第二储能腔体内移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机构采用机械式锁定机构或采用电磁式锁定机构或电动式锁定机构或人工智能式锁定机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锁定机构采用但不限于用于将所述第二储能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储能腔体内的螺纹紧固件或锁紧连杆,所述电磁式锁定机构包括但不限于设置在所述第二储能腔体内的永磁体或电磁体。


21.根据权利要求14-20任一项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能腔体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储能装置进入到所述第二储能腔体内或在所述第二锁定机构松开所述第二储能装置后驱动所述第二储能装置从所述第二储能腔体内移出的第二进出驱动机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出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储能腔体底部的第二驱动辊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辊旋转的第二驱动电机。


23.根据权利要求14-20任一项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能腔体内设有用于在所述第二锁定机构松开所述第二储能装置后将所述第二储能装置从所述第二储能腔体内完全弹出或部分弹出的第二弹出机构。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出机构包括用于与第二储能装置接触配合的第二接触板,所述第二储能腔体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背的内侧侧壁与所述第二接触板之间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二接触板与所述第二储能腔体的内侧侧壁之间设有弹性元件。


25.根据权利要求1,14-20任一项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能舱体设置在所述车身本体后保险杠内侧或所述车身本体后备箱下方。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储能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储能装置进出方向平行的第三隔挡壁,所述第三隔挡壁将所述第三储能舱体分隔为至少两个用于可拆卸地或可移动地安装所述第三储能装置的所述第三储能腔体。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第三储能腔体的几何尺寸相同。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第三储能腔体内设有用于导向所述第三储能装置从所述第三开口进出所述第三储能腔体的第三导向机构。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储能腔体内的第三导轨或第三导向槽。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储能腔体内设有第三锁定机构,所述第三锁定机构用于锁定所述第三储能装置的位置并在需要维护或更换时松开所述第三储能装置,使所述第三储能装置在需要维护或更换时可从所述第三储能腔体内移出。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锁定机构采用机械式锁定机构或采用电磁式锁定机构或电动式锁定机构或人工智能式锁定机构。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锁定机构采用但不限于用于将所述第三储能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三储能腔体内的螺纹紧固件或锁紧连杆,所述电磁式锁定机构包括但不限于设置在所述第三储能腔体内的永磁体或电磁体。


33.根据权利要求26-32任一项所述的可实现储能装置快速更换的新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民昌李长明曾庆欣吴超辛程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九环新越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