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调透光耐高温超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721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1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调透光耐高温超薄膜,所述新型调透光耐高温超薄膜包括:水性聚氨酯复合膜和智能膜;其中,所述智能膜包括:正面导电层、背面导电层、中间部件;正面导电层的设置于中间部件的正面,该正面导电层的外表面与聚氨酯膜贴合,该背面导电层的设置于中间部件的背面;该保护膜粘贴固定于正面导电层的外侧面,背面导电层的外侧面粘贴于玻璃的背面;所述中间部件为具有电场时分子定序排列,不具有电场时分子无序排列的部件。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厚度低于0.06mm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调透光耐高温超薄膜
本申请涉及电子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调透光耐高温超薄膜。
技术介绍
保护膜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数码产品保护膜,汽车保护膜,家用保护膜,食品保鲜保护膜等。随着手机等数码产品在中国的普及,保护膜已经慢慢的成为屏幕保护膜的一种统称,而其在屏幕保护膜领域的功能也是五花八门。材料从最早的PP材料到现今流行的AR材质,中间经历了5年多的发展,慢慢的被广大手机群体所接受。现有的保护膜的厚度较大,一般厚度在0.15mm以上,厚度较大,影响了用户体验度。申请内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调透光耐高温超薄膜,可以降低保护膜的厚度,使得厚度达到0.06mm,提高了用户体验度。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调透光耐高温超薄膜,所述新型调透光耐高温超薄膜包括:水性聚氨酯复合膜和智能膜;其中,所述智能膜包括:正面导电层、背面导电层、中间部件;正面导电层的设置于中间部件的正面,该正面导电层的外表面与聚氨酯膜贴合,该背面导电层的设置于中间部件的背面;该保护膜粘贴固定于正面导电层的外侧面,背面导电层的外侧面粘贴于玻璃的背面;所述中间部件为具有电场时分子定序排列,不具有电场时分子无序排列的部件。可选的,所述水性聚氨酯复合膜质量百分比为:上述各组质量百分比为100%。可选的,所述金属粉末为,铁粉和铜粉的混合金属粉末。可选的,所述中间部件由液晶体和高分子材料填充材料混合的材料构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调透光超薄膜,本申请提供的技术超薄膜采用水性聚氨酯复合膜以及智能膜结构,对于智能膜,其具有通电后调透光的特性,即在通电以后能够透光,不通电不透光,并且其厚度很薄,后续可以低于0.05mm,对于水性聚氨酯复合膜,其水性聚氨酯复合膜干燥固化后,具有弹性体的外观和性能。可得到透明或者半透明、具有良好柔韧性的薄膜。并且水性聚氨酯膜耐磨耐热,且水性聚氨酯的厚度可以低于0.01mm,因此采用上述技术的超薄膜的厚度可以低于0.06mm,因此其具有超薄、耐磨、调透光的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调透光耐高温超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智能膜的通电光线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智能膜的不通电光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参阅图1,图1为一种新型调透光系统,包括:新型调透光超薄膜,该超薄膜包括:水性聚氨酯复合膜10和智能膜20;该系统包括:控制电路30,其中,该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智能膜处于透明状态或非透明状态,所述智能膜用于依据控制电路的信号变换处理透明状态或非透明状态;所述智能膜包括:正面导电层、背面导电层、中间部件;正面导电层的设置于中间部件的正面,该正面导电层的外表面与聚氨酯膜贴合,该背面导电层的设置于中间部件的背面;该保护膜粘贴固定于正面导电层的外侧面,背面导电层的外侧面粘贴于玻璃的背面;所述中间部件为具有电场时分子定序排列,不具有电场时分子无序排列的部件。本申请提供的技术超薄膜采用水性聚氨酯复合膜以及智能膜结构,对于智能膜,其具有通电后调透光的特性,即在通电以后能够透光(如图2所示),不通电不透光(如图3所示),并且其厚度很薄,后续可以低于0.05mm,对于水性聚氨酯复合膜,其水性聚氨酯复合膜干燥固化后,具有弹性体的外观和性能。可得到透明或者半透明、具有良好柔韧性的薄膜。并且水性聚氨酯膜耐磨耐热,且水性聚氨酯的厚度可以低于0.01mm,因此采用上述技术的超薄膜的厚度可以低于0.06mm,因此其具有超薄、耐磨、调透光的特点。可选的,所述中间部件具体为:液晶体和高分子材料填充材料混合的材料构成。可选的,上述控制电路可以包括:电源以及薄膜开关,该电源的正负极通过薄膜开关与正面导电层、背面导电层连接。可选的,上述水性聚氨酯复合膜的质量百分比为:上述各组质量百分比为100%。上述聚氨酯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具体可以包括:A、将聚乙烯醇加入到适量的去离子水,然后在加入石墨烯、金属粉末和偶联剂充分混合后加热至100℃熟化45分钟得到半成品;B、在100℃下,将半成品与聚氨酯、固化剂以及有机调色剂在去离子水超声混配均匀得到混配胶乳,将混配胶乳停放熟成;C、将复合膜的模具在熟化后的混配胶乳中浸渍,取出,烘干在模具上形成复合膜。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增加了有机调色剂,在增加有机调色剂以后可以将该复合膜调整成其他的半透明的颜色,这样能够增加个性化。增加金属粉末以及石墨烯是为了提高复合膜的导电性,这样有利于与正面导电层结合。该金属粉末可以为,铁粉和铜粉的混合金属粉末(其质量百分比可以由配置方确定)。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调透光耐高温超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调透光耐高温超薄膜包括:水性聚氨酯复合膜和智能膜;/n其中,所述智能膜包括:正面导电层、背面导电层、中间部件;正面导电层的设置于中间部件的正面,该正面导电层的外表面与聚氨酯膜贴合,该背面导电层的设置于中间部件的背面;该保护膜粘贴固定于正面导电层的外侧面,背面导电层的外侧面粘贴于玻璃的背面;所述中间部件为具有电场时分子定序排列,不具有电场时分子无序排列的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调透光耐高温超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调透光耐高温超薄膜包括:水性聚氨酯复合膜和智能膜;
其中,所述智能膜包括:正面导电层、背面导电层、中间部件;正面导电层的设置于中间部件的正面,该正面导电层的外表面与聚氨酯膜贴合,该背面导电层的设置于中间部件的背面;该保护膜粘贴固定于正面导电层的外侧面,背面导电层的外侧面粘贴于玻璃的背面;所述中间部件为具有电场时分子定序排列,不具有电场时分子无序排列的部件。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德南
申请(专利权)人:永德利硅橡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