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真空压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570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真空压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压延结构解决了上、下辊之间距离无法调节的问题;通过主支撑杆A、副支撑杆A、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形成连杆机构,利用主电动推杆、副电动推杆的伸缩提供动力,带动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通过主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第四传动齿轮、第五传动齿轮的齿轮传动,配合连杆机构的工作,保证压延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第一过渡机、第二过渡机配合压延结构进行运输,避免进料输送机、出料输送机与压延结构因高度差而影响石墨烯散热膜的运输;通过真空系统抽出壳体内的空气,使壳体内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从而将石墨烯散热膜内的气泡顺利压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真空压延装置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真空压延装置。
技术介绍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主要制备来源是石墨与甲烷。石墨烯是一种有着高强韧性的超薄材料,断裂强度较大,唱过刚才的200倍;弹性较好,拉伸幅度超过20%,导电性优异。具有导热能力的石墨烯散热膜成为近年来新型的导热散热材料,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通信、照明、航空及国防军工等许多领域。石墨烯散热膜加工完成后一般都要经过压延处理,现有的压延装置一般包括上下两个轧辊,两个或四个同步电机分别给上、下两个轧辊输入纯扭矩传递动力,但是现有的压延装置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石墨烯原膜经过烧结后,是疏松的状态,压延装置单纯靠压力排出空气,气泡会残留在石墨烯散热膜内,影响产品性能;二是上、下压辊之间的距离无法调节,由于石墨烯散热膜的厚度薄,因此上、下压辊之间的距离非常小,不利于压延装置的维护,也不适用于其他材料的压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真空压延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真空压延装置,包括壳体,与壳体连通且用于为壳体内抽真空的真空系统,安装在壳体内的压延结构,安装在壳体内且分别位于壳体内的进料输送机、出料输送机,安装在壳体内且位于进料输送机与压延结构之间、用于过渡的第一过渡机,安装在壳体内且位于出料输送机与压延结构之间、用于过渡的第二过渡机;压延结构包括安装在壳体内且沿X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压延组件;压延组件包括通过两端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壳体上的第一传动轴,安两端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壳体且位于第一传动轴上方、与第一传动轴上下对称的第二传动轴,安装在第二传动轴上的主动齿轮,一端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一传动轴上且沿第一传动轴中心轴线方向分布的主支撑轴A、主支撑轴B,一端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二传动轴上且沿第二传动轴中心轴线方向分布的副支撑轴A、副支撑轴B,主支撑轴A与副支撑轴A上下对称,主支撑轴B与副支撑轴B上下对称,与壳体底部铰接且伸缩杆与主支撑轴A铰接的主电动推杆,与壳体顶部铰接且伸缩杆与副支撑轴A铰接的副电动推杆,转动安装在主支撑轴A上的转轴A,转动安装在主支撑轴B上且与转轴A同轴设置的转轴B,一端安装在转轴A上且另一端安装在转轴B上的下压辊,安装在转轴A上的第一传动齿轮,转动安装在副支撑杆A上的第二传动齿轮,转动安装在副支撑轴A上的转轴C,转动安装在副支撑轴B上且与转轴C同轴设置的转轴D,一端安装在转轴C上且另一端安装在转轴D上的上压辊,安装在转轴C上且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三传动齿轮,一端铰接在副支撑轴A上且铰接点与转轴C同轴设置的第三支撑杆,转动安装在第三支撑杆中心位置处且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的第四传动齿轮,转动安装在第三支撑杆上的且同时与第四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五传动齿轮,一端铰接在第三支撑杆上且铰接点与第五传动齿轮同轴设置的第四支撑杆,第四支撑杆远离第三支撑杆的一端铰接在主支撑杆A上且铰接点与第一传动齿轮同轴设置;压延结构还包括安装在第二传动轴上的皮带轮,同时与多个皮带轮摩擦传动的环形皮带,安装在壳体上且输出轴安装在其中一根第二传动轴上的压延电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渡机与第二过渡机关于压延结构左右对称;第一过渡机包括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壳体内的驱动轴,安装在驱动轴上的蜗轮,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壳体上且与蜗轮啮合的蜗杆,安装在壳体上且输出轴安装在蜗杆上的过渡电机,一端安装在驱动轴上且位于驱动轴两端的一对固定板,两端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固定板上且沿固定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过渡轴,安装在过渡轴上的滚筒,安装在过渡轴一端的链轮,同时与多个链轮啮合的链条,安装在固定板上且输出轴安装在其中一根过渡轴上的传输电机。进一步的,所述真空系统包括真空泵,一端与壳体连通且另一端与真空泵连通的管道,安装在管道上的电磁阀,安装在壳体内的真空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靠近进料输送机的一端设有进料口,壳体靠近出料输送机的一端设有出料口;壳体前侧与后侧均安装有用于观察压延情况的透视窗;壳体前端面安装有用于修理的检修门。进一步的,所述进料输送机与出料输送机相同,为皮带输送机、滚轮输送机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具有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压延结构解决了现有压延装置上、下辊之间距离无法调节的问题;通过主支撑杆A、副支撑杆A、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形成连杆机构,利用主电动推杆、副电动推杆的伸缩为连杆结构提供动力,使主支撑杆A、主支撑杆B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从而带动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通过主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第四传动齿轮、第五传动齿轮的齿轮传动,使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的转动方向相反,配合连杆机构的工作,保证压延工作的顺利进行。(2)通过第一过渡机将石墨烯散热膜从进料输送机运输到压延结构上,第二过渡机将石墨烯散热膜从压延结构运输到出料输送机上,配合压延结构进行运输,避免进料输送机、出料输送机与压延结构因高度差而影响石墨烯散热膜的运输;通过真空系统抽出壳体内的空气,使壳体内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从而将石墨烯散热膜内的气泡顺利压出,解决了现有石墨烯散热膜内气泡残留,不易排出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视方向剖视图;图3为图2沿A-A方向俯视图。图中:1-壳体,2-真空系统,3-压延结构,4-进料输送机,5-出料输送机,6-第一过渡机,7-第二过渡机,8-进料口,9-出料口,10-透视窗,11-检修门,12-第一传动轴,13-第二传动轴,14-主支撑轴A,15-副支撑轴A,17-主电动推杆,18-副电动推杆,19-下压辊,20-第一传动齿轮,21-第二传动齿轮,22-转轴A,23-上压辊,24-第三传动齿轮,25-第三支撑杆,26-第四传动齿轮,27-第五传动齿轮,28-第四支撑杆,29-皮带轮,30-环形皮带,31-压延电机,32-驱动轴,33-蜗轮,34-蜗杆,35-过渡电机,36-固定板,37-过渡轴,38-滚筒,39-链轮,40-传输电机,41-真空泵,44-真空传感器,45-主动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真空压延装置,包括壳体1,与壳体1连通且用于为壳体1内抽真空的真空系统2,安装在壳体1内的压延结构3,安装在壳体1内且分别位于壳体1内的进料输送机4、出料输送机5,安装在壳体1内且位于进料输送机4与压延结构3之间、用于过渡的第一过渡机6,安装在壳体1内且位于出料输送机5与压延结构3之间、用于过渡的第二过渡机7。壳体1靠近进料输送机4的一端设有进料口8,壳体1靠近出料输送机5的一端设有出料口9;壳体1前侧与后侧均安装有用于观察压延情况的透视窗10;壳体1前端面安装有用于修理的检修门11。进料输送机4与出料输送机5相同,为皮带输送机、滚轮输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真空压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与壳体(1)连通且用于为壳体(1)内抽真空的真空系统(2),安装在壳体(1)内的压延结构(3),安装在壳体(1)内且分别位于壳体(1)内的进料输送机(4)、出料输送机(5),安装在壳体(1)内且位于进料输送机(4)与压延结构(3)之间、用于过渡的第一过渡机(6),安装在壳体(1)内且位于出料输送机(5)与压延结构(3)之间、用于过渡的第二过渡机(7);/n压延结构(3)包括安装在壳体(1)内且沿X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压延组件;/n压延组件包括通过两端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壳体(1)上的第一传动轴(12),安两端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壳体(1)且位于第一传动轴(12)上方、与第一传动轴(12)上下对称的第二传动轴(13),安装在第二传动轴(13)上的主动齿轮(45),一端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一传动轴(12)上且沿第一传动轴(12)中心轴线方向分布的主支撑轴A(14)、主支撑轴B,一端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二传动轴(13)上且沿第二传动轴(13)中心轴线方向分布的副支撑轴A(15)、副支撑轴B,主支撑轴A(14)与副支撑轴A(15)上下对称,主支撑轴B与副支撑轴B上下对称,与壳体(1)底部铰接且伸缩杆与主支撑轴A(14)铰接的主电动推杆(17),与壳体(1)顶部铰接且伸缩杆与副支撑轴A(15)铰接的副电动推杆(18),转动安装在主支撑轴A(14)上的转轴A(22),转动安装在主支撑轴B上且与转轴A(22)同轴设置的转轴B,一端安装在转轴A(22)上且另一端安装在转轴B上的下压辊(19),安装在转轴A(22)上的第一传动齿轮(20),转动安装在副支撑杆A上的第二传动齿轮(21),转动安装在副支撑轴A(15)上的转轴C,转动安装在副支撑轴B上且与转轴C同轴设置的转轴D,一端安装在转轴C上且另一端安装在转轴D上的上压辊(23),安装在转轴C上且与第二传动齿轮(21)啮合的第三传动齿轮(24),一端铰接在副支撑轴A(15)上且铰接点与转轴C同轴设置的第三支撑杆(25),转动安装在第三支撑杆(25)中心位置处且与第三传动齿轮(24)啮合的第四传动齿轮(26),转动安装在第三支撑杆(25)上的且同时与第四传动齿轮(26)、第一传动齿轮(20)啮合的第五传动齿轮(27),一端铰接在第三支撑杆(25)上且铰接点与第五传动齿轮(27)同轴设置的第四支撑杆(28),第四支撑杆(28)远离第三支撑杆(25)的一端铰接在主支撑杆A上且铰接点与第一传动齿轮(20)同轴设置;/n压延结构(3)还包括安装在第二传动轴(13)上的皮带轮(29),同时与多个皮带轮(29)摩擦传动的环形皮带(30),安装在壳体(1)上且输出轴安装在其中一根第二传动轴(13)上的压延电机(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真空压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与壳体(1)连通且用于为壳体(1)内抽真空的真空系统(2),安装在壳体(1)内的压延结构(3),安装在壳体(1)内且分别位于壳体(1)内的进料输送机(4)、出料输送机(5),安装在壳体(1)内且位于进料输送机(4)与压延结构(3)之间、用于过渡的第一过渡机(6),安装在壳体(1)内且位于出料输送机(5)与压延结构(3)之间、用于过渡的第二过渡机(7);
压延结构(3)包括安装在壳体(1)内且沿X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压延组件;
压延组件包括通过两端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壳体(1)上的第一传动轴(12),安两端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壳体(1)且位于第一传动轴(12)上方、与第一传动轴(12)上下对称的第二传动轴(13),安装在第二传动轴(13)上的主动齿轮(45),一端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一传动轴(12)上且沿第一传动轴(12)中心轴线方向分布的主支撑轴A(14)、主支撑轴B,一端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二传动轴(13)上且沿第二传动轴(13)中心轴线方向分布的副支撑轴A(15)、副支撑轴B,主支撑轴A(14)与副支撑轴A(15)上下对称,主支撑轴B与副支撑轴B上下对称,与壳体(1)底部铰接且伸缩杆与主支撑轴A(14)铰接的主电动推杆(17),与壳体(1)顶部铰接且伸缩杆与副支撑轴A(15)铰接的副电动推杆(18),转动安装在主支撑轴A(14)上的转轴A(22),转动安装在主支撑轴B上且与转轴A(22)同轴设置的转轴B,一端安装在转轴A(22)上且另一端安装在转轴B上的下压辊(19),安装在转轴A(22)上的第一传动齿轮(20),转动安装在副支撑杆A上的第二传动齿轮(21),转动安装在副支撑轴A(15)上的转轴C,转动安装在副支撑轴B上且与转轴C同轴设置的转轴D,一端安装在转轴C上且另一端安装在转轴D上的上压辊(23),安装在转轴C上且与第二传动齿轮(21)啮合的第三传动齿轮(24),一端铰接在副支撑轴A(15)上且铰接点与转轴C同轴设置的第三支撑杆(25),转动安装在第三支撑杆(25)中心位置处且与第三传动齿轮(24)啮合的第四传动齿轮(26),转动安装在第三支撑杆(25)上的且同时与第四传动齿轮(26)、第一传动齿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冬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吉赛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