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防滑鞋底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708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18
一种耐磨防滑鞋底的制备工艺,所述耐磨防滑鞋底包括大底、设置在大底底部间隔排列的多个着地块、间隔设置在着地块上的多个防滑块和涂布在防滑块与地面接触位置上的石墨烯层,每平方厘米的所述着地块上设置有56‑111个防滑块;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鞋底模具加热到150‑175℃,在模具的鞋腔底部涂布一层石墨烯涂料;步骤二,往鞋腔中注入橡胶料,然后在150‑175℃、11‑13MPa的条件下,硫化270‑330s;步骤三,打开模具,取出半成品鞋底,在常温下放置24h以上,得所述耐磨防滑鞋底;因为地面不是平整光滑的,防滑块的体积小,可与地面上细微的孔隙配合,提高鞋底的防滑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防滑鞋底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鞋底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磨防滑鞋底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依狭义来说,则仅指外底而言,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应具备耐磨、耐水,耐油、耐热、耐压、耐冲击、弹性好、容易适合脚型、定型后不易变型、保温、易吸收湿气等,同时更要配合中底,在走路换脚时有刹车作用不致于滑倒及易于停步等各项条件,市场上的鞋底种类很多,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由于鞋底表面的磨损从而造成鞋子的报废情况,使用年限较少,且鞋子的防滑能力不高,不便于日常使用,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耐磨防滑鞋底的制备工艺。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防滑鞋底的制备工艺,所述耐磨防滑鞋底包括大底、设置在大底底部间隔排列的多个着地块、间隔设置在着地块上的多个防滑块和涂布在防滑块与地面接触位置上的石墨烯层,每平方厘米的所述着地块上设置有56-111个防滑块;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鞋底模具加热到150-175℃,在模具的鞋腔底部涂布一层石墨烯涂料;步骤二,往鞋腔中注入橡胶料,然后在150-175℃、11-13MPa的条件下,硫化270-330s;步骤三,打开模具,取出半成品鞋底,在常温下放置24h以上,得所述耐磨防滑鞋底。进一步的,所述石墨烯涂料的涂布方式为喷雾涂布。进一步的,所述石墨烯涂料的厚度为0.01-0.05mm。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块为多面体。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块为四个面均为全等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每平方厘米的着地块上设置有56-84个防滑块。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块为四个面均为全等等腰三角形的四面体,每平方厘米的着地块上设置有72-111个防滑块。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块为三角锥台,每平方厘米的所述着地块上设置有56-84个所述防滑块,所述石墨烯层涂布在防滑块与地面的接触面上。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块包括呈三角锥台的第一防滑块和四个面均为全等等腰三角形或全等等边三角形的第二防滑块,第一防滑块和第二防滑块间隔交替排列在着地块上。进一步的,所述耐磨防滑鞋底还包括设置在大底底部与脚后跟和跖骨部相对的耐磨块。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大底底部设置间隔排列的多个着地块,并在着地块上设置多个防滑块,且每平方厘米的着地块上设置有56-111个防滑块,因为地面不是平整光滑的,防滑块的体积小,可与地面上细微的孔隙配合,提高鞋底的防滑性能;防滑块与地面的接触位置涂布有石墨烯层,石墨烯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可以增加防滑块与地面接触位置的耐磨性,提高防滑块的使用寿命;制作时,先将鞋腔的底面喷涂一定厚度的石墨烯,再往鞋腔中注入橡胶料,并限定硫化的时间和温度,使石墨烯可稳定附着在防滑块上,提高防滑块的使用寿命;防滑块包括呈三角锥台的第一防滑块和四个面均为全等等腰三角形或全等等边三角形的第二防滑块,第一防滑块和第二防滑块间隔交替排列在着地块上,第一防滑块与地面之间的接触为面与面的接触,第二防滑块与地面之间的接触为点与面的接触,通过第一防滑块、第二防滑块间隔交替排列,与地面上大小不一的空隙配合,进一步提高鞋底的防滑性能;大底底部与脚后跟和跖骨部相对的位置有耐磨块,可提高鞋底的耐磨性能,延长鞋底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防滑块的排列示意图一;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防滑块的排列示意图二;图4为第二实施例的防滑块的排列示意图一;图5为第二实施例的防滑块的排列示意图二;图6为第三实施例的防滑块的排列示意图一;图7为第三实施例的防滑块的排列示意图二;图8为第四实施例的防滑块的排列示意图一;图9为第四实施例的防滑块的排列示意图二;图10为第五实施例的防滑块的排列示意图一;图11为第五实施例的防滑块的排列示意图二;图12为第六实施例的防滑块的排列示意图一;图13为第六实施例的防滑块的排列示意图二;图中,1-大底、2-着地块、3-耐磨块、4-防滑块、5-石墨烯层、41-第一防滑块、42-第二防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所示,耐磨防滑防滑鞋底,包括大底1、设置在大底1底部间隔排列的多个着地块2、设置在大底1底部与脚后跟和跖骨部相对的耐磨块3、间隔设置在着地块2上的多个防滑块4和涂布在防滑块4与地面接触位置上的石墨烯层5。防滑块4为多面体,每平方厘米的着地块2上设置有56-111个防滑块4,因为地面不是平整光滑的,本申请通过在着地块2上细密布置多个体积小的防滑块4,可与地面上细微的孔隙配合,提高鞋底的防滑性能。本实施例中,防滑块4为四个面为全等等腰三角形的四面体,防滑块4与地面之间的接触为点与面的接触,石墨烯层5附着在四面体的顶点上,每平方厘米的着地块2上设置有72-111个该防滑块4,可通过改变防滑块4的排列方式,以增加或减少着地块2上防滑块4的数量;参照图2,多个防滑块4上下间隔交替排列形成多个间隔排列在着地块2上的防滑块组,同一防滑块组两相邻的防滑块4的朝向不同,以增加防滑块4的数量;参照图3,多个防滑块4沿同一个朝向间隔排列在着地块2上。该耐磨防滑鞋底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鞋底模具加热到165℃,在模具的鞋腔底部喷雾涂布一层厚度为0.03mm的石墨烯涂料;步骤二,往鞋腔中注入橡胶料,然后在165℃、12MPa的条件下,硫化300s;步骤三,打开模具,取出半成品鞋底,在常温下放置24h以上,得所述耐磨防滑鞋底。具体的,鞋底由金属3D打印成型。实施例1制得的鞋底经试验获得如下试验数据:比重:1.12;邵氏硬度A(HA):60;耐磨性mm3:<150;抗磨损性(%):>120;拉伸强度(MPa):>12;300%定伸应力(MPa):>4;延伸率(%):>500;抗撕裂性(Kg/cm):>30;干式止滑:1.46;湿式止滑:0.65;通过上述数据可知,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耐磨防滑鞋底,干式止滑达到了1.4以上,湿式止滑达到0.6以上,起到了良好的防滑作用。第二实施例参照图4至图5所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本一致,其区别点在于:防滑块4为四个面均为全等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防滑块4与地面之间的接触为点与面的接触,石墨烯层5附着在防滑块的顶点上,每平方厘米的所述着地块2上设置有56-84个该防滑块4,单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0.58平方毫米,可通过改变防滑块4的排列方式,以增加或减少着地块2上防滑块4的数量;参照图4,多个防滑块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防滑鞋底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防滑鞋底包括大底、设置在大底底部间隔排列的多个着地块、间隔设置在着地块上的多个防滑块和涂布在防滑块与地面接触位置上的石墨烯层,每平方厘米的所述着地块上设置有56-111个防滑块;/n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将鞋底模具加热到150-175℃,在模具的鞋腔底部涂布一层石墨烯涂料;/n步骤二,往鞋腔中注入橡胶料,然后在150-175℃、11-13MPa的条件下,硫化270-330s;/n步骤三,打开模具,取出半成品鞋底,在常温下放置24h以上,得所述耐磨防滑鞋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防滑鞋底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防滑鞋底包括大底、设置在大底底部间隔排列的多个着地块、间隔设置在着地块上的多个防滑块和涂布在防滑块与地面接触位置上的石墨烯层,每平方厘米的所述着地块上设置有56-111个防滑块;
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鞋底模具加热到150-175℃,在模具的鞋腔底部涂布一层石墨烯涂料;
步骤二,往鞋腔中注入橡胶料,然后在150-175℃、11-13MPa的条件下,硫化270-330s;
步骤三,打开模具,取出半成品鞋底,在常温下放置24h以上,得所述耐磨防滑鞋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防滑鞋底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涂料的涂布方式为喷雾涂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防滑鞋底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涂料的厚度为0.01-0.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防滑鞋底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块为多面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姚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丰阳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