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清洗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639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清洗机构,该清洗机构采用了“单针双出”结构的清洗针取代现有的“双针双出”结构的清洗针,所述的“单针双出”结构的清洗针包含一个吸水孔和一个或多个注水孔,吸水孔连接一条吸水管道,注水孔连接一条注水管道,吸水管道和注水管道互相独立,这种结构不仅保证了清洗功能不受影响,而且使得整个清洗机构对安装精度的要求降低、安装更简便;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了现有清洗针在清洗塔上的排列、安装位置,从而可使清洗塔乃至整个清洗机构的体积减小、工作精度提高,也比较有利于控制清洗机构的运作流程。(*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生化分 析仪的清洗机构。技术背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清洗机构主要由清洗塔和清洗针组成,清洗针安 装在清洗塔上。清洗针总共有八根,按照清洗程序的先后次序分别称作清 洗第一针、清洗第二针、清洗第三针、清洗第四针、清洗第五针、清洗第 六针、清洗第七针吸液针和清洗第八针擦干针。现有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清洗机构,其八根清洗针的结构如下 清洗第一针、清洗第二针、清洗第三针、清洗第四针、清洗第五针和 清洗第六针都采用"双针双出"的结构,该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和图2。所谓"双针双出",是指每根清洗针有两个针头WA,略长一些的针头底端有 一个吸水孔WB1,该吸水孔WB1与该针头内部的一条吸水管道WB相连接; 略短一些的针头底端有一个注水孔WC1,该注水孔WC1与该针头内部的一条 注水管道WC相连接,所述的吸水管道WB与注水管道WC互相独立。其中, 吸水管道WB的截面是圆形,且贯穿整根清洗针上下,底部即为吸水孔WB1, 用于吸干反应杯中的液体;注水管道WC的截面是圆形,且贯穿整根清洗针 上下,底部即为注水孔WC1,用于向反应杯注入清洗液。清洗第七针吸液针采用"单针单出"的结构(未图示),即每根清洗针 有一个针头,该针头底端有一个吸水孔,该吸水孔连接针头内部的一条吸 水管道,用于吸干反应杯中的液体。清洗第八针擦干针的结构请参阅图5,其针头部位是一根用吸水材料制 成的干燥棒W81。使用时,用干燥棒W81把反应杯中的液体彻底吸干; 这八根清洗针的结构与它们各自在清洗程序中承担的职能是相互对应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清洗机构在进行安装时,每根清洗针都必须对准 反应杯的中心,不能偏离反应杯的中心,更不能触碰到反应杯的杯壁。上 述"双针双出"结构的清洗针,清洗针的体积和针头的截面面积都比较大, 安装时容易偏离反应杯的中心,甚至触碰到反应杯的杯壁,因此对安装精 度的要求较高,安装比较复杂。现有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清洗机构,其清洗针在清洗塔上的排列、 安装位置如图3及图4所示,即以清洗第八针擦干针、空位、空位、清洗 第七针吸液针、空位、空位、清洗第六针、空位、空位、清洗第五针、空 位、空位、清洗第四针、空位、空位、清洗第三针、空位、空位、清洗第 二针、空位、空位、清洗第一针的顺序依次排列、安装在清洗塔上。现有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清洗机构,其清洗针在清洗塔上的排列、安装位置使得每相邻序号的两根清洗针之间相隔两个位置,g卩清洗第一 针与清洗第二针之间相隔两个位置;清洗第二针与清洗第三针之间相隔两 个空位;……依此类推。具有或类似"每相邻序号的两根清洗针之间相隔 两个位置"特征的排列位置最有利于控制清洗机构的运作流程。现有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清洗机构,其清洗针在清洗塔上的排列、 安装位置,使得八根清洗针总共占据清洗塔上的二十二个位置,这使得现 有的清洗塔的体积较大。较大体积的清洗塔容易导致物理变形,从而影响 工作时可以达到的工作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安装精度的要求较低、 体积较小、工作精度较高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清洗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自动生 化分析仪的清洗机构,该清洗机构主要由清洗塔和安装在该清洗塔上的八 根清洗针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清洗针的清洗第一针、清洗第二针、清 洗第三针、清洗第四针、清洗第五针和清洗第六针都采用"单针双出"的 结构,即每根清洗针有一个针头,该针头上有一个吸水孔和一个或多个注 水孔,该吸水孔连接针头内部的一条吸水管道,该一个或多个注水孔都连 接针头内部的一条注水管道,该吸水管道与该注水管道互相独立。本技术中的清洗第七针吸液针和清洗第八针擦干针的结构与现有 技术相同。本技术中的八根清洗针以清洗第八针擦干针、清洗第三针、空位、 清洗第七针吸液针、清洗第二针、空位、清洗第六针、清洗第一针、空位、 清洗第五针、空位、空位、清洗第四针的顺序依次排列、安装在清洗塔上; 其中清洗第三针和清洗第七针吸液针之间有一个空位,清洗第二针和清洗 第六针之间有一个空位,清洗第一针和清洗第五针之间有一个空位,清洗第五针和清洗第四针之间有两个空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之后,由于"单针双出"结构的清洗针保留了互相 独立的吸水模块和注水模块,因此对于清洗功能没有任何影响;又"单针 双出"结构的清洗针明显比现有"双针双出"结构的清洗针体积更小、截 面面积也更小,使得安装时更容易对准反应杯的中心,不容易触碰到反应 杯的杯壁,因此对安装精度的要求降低,安装更简便。又由于清洗针在清 洗塔上的排列、安装顺序改变,使得八根清洗针总共只占据清洗塔上的十 三个位置,比现有技术显著减小,从而使得清洗塔乃至整个清洗机构的体 积变小。较小体积的清洗塔可以有效减少物理变形,从而在工作时可以提 供更高的工作精度。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的"双针双出"结构的清洗针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是现有清洗机构中,清洗针在清洗塔上的排列、安装位置示意图图4是现有清洗机构中,清洗针在清洗塔上的排列、安装位置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清洗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采用的"单针双出"结构的清洗针示意图;图7是沿图6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8是本技术中,清洗针在清洗塔上的排列、安装位置示意图一; 图9是本技术中,清洗针在清洗塔上的排列、安装位置示意图二。 图中附图标记为Al—清洗塔底板;A2 —清洗塔定位板;A3 —清洗塔 竖板;Wl—清洗第一针;W2—清洗第二针;W3 —清洗第三针;W4—清洗第 四针;W5—清洗第五针;W6—清洗第六针;W7—清洗第七针吸液针;W8 — 清洗第八针擦干针;W81—干燥棒;WA—针头;WB—吸水管道;WB1 —吸水 孔;WC—注水管道;WC1—注水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清洗机构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清洗机构主要由清洗塔和安装在该清洗塔上的八根清洗针组成,其中清洗针主要由清洗塔底板Al、清洗塔定位板A2和清洗塔竖板A3固定、安装在清 洗塔上。本技术采用的"单针双出"结构的清洗针的示意图如图6和图7 所示。所谓"单针双出",是指每根清洗针有一个针头WA,该针头WA上有 一个吸水孔WB1和一个或多个注水孔WC1。本例中,注水孔WC1的数量为四 个,这四个注水孔WC1均匀地排列在针头WA的同一圆周面上,图6中仅标 注了该视图所呈现的一个,在针头WA的同一圆周面上每相隔90度都分布 着一个注水孔WC1,另外三个注水孔WC1因图6没有呈现而没有标注。吸水 孔WB1在针头WA的最底端,注水孔WC1的位置比吸水孔WB1略高一些。该 吸水孔WB1连接针头内部的一条吸水管道WB;该四个注水孔WC1连接针头 内部的一条注水管道WC;该吸水管道WB与该注水管道WC互相独立。在本例中,吸水管道WB的截面是圆形,且贯穿整根清洗针上下,底部 即为吸水孔WB1,用于吸干反应杯中的液体;注水管道WC的截面是环形, 且贯穿整根清洗针上下,底部即为四个注水孔WC1,用于向反应杯注入清洗 液。通过控制截面为环形的注水管道WC的内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清洗机构,该清洗机构包括清洗塔和安装在该清洗塔上的八根清洗针,其特征是:所述的清洗针中的清洗第一针、清洗第二针、清洗第三针、清洗第四针、清洗第五针和清洗第六针都采用“单针双出”的结构,即每根清洗针有一个针头,该针头上有一个吸水孔和一个或多个注水孔,该吸水孔连接针头内部的一条吸水管道,该一个或多个注水孔都连接针头内部的一条注水管道,该吸水管道与该注水管道互相独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文东卫君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丰汇医用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