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双翼动态展演机器人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特别涉及一种展演机器人。
技术介绍
现有城市空间展示区中巨型展品展示多为静态艺术品,缺少富有动态变化的巨型展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设计一种可进行放生动态活动的大型展演机器人。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大型双翼动态展演机器人结构,包括躯体、杠杆支架、基座;所述躯体,包括头部机构、翼部机构、躯干机构、腿部机构、爪部机构;所述头部机构以紧密配合的方式轴连接或固定连接于所述躯干机构上方中部;二个所述腿部机构以紧密配合的方式分别轴连接或固定连接于所述躯干机构下方方两侧;二个所述爪部机构以紧密配合的方式分别轴连接或固定连接于二个所述腿部机构下方;所述杠杆支架是由摇臂架中部与三角架顶端轴连接所形成的杠杆运动机构;所述躯干机构背部以紧密配合的方式轴连接于所述摇臂架前端;所述基座设有牵引所述摇臂架后端升降以使所述躯体对应反向移动的牵引装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双翼动态展演机器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演机器人结构包括躯体(100)、杠杆支架(200)、基座(300);/n所述躯体(100),包括头部机构(110)、翼部机构(120)、躯干机构(130)、腿部机构(140)、爪部机构(150);/n所述头部机构(110)以紧密配合的方式轴连接或固定连接于所述躯干机构(130)上方中部;/n二个所述腿部机构(140)以紧密配合的方式分别轴连接或固定连接于所述躯干机构(130)下方方两侧;/n二个所述爪部机构(150)以紧密配合的方式分别轴连接或固定连接于二个所述腿部机构(140)下方;/n所述杠杆支架(200)是由摇臂架(2 ...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617 CN 20201055179081.一种大型双翼动态展演机器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演机器人结构包括躯体(100)、杠杆支架(200)、基座(300);
所述躯体(100),包括头部机构(110)、翼部机构(120)、躯干机构(130)、腿部机构(140)、爪部机构(150);
所述头部机构(110)以紧密配合的方式轴连接或固定连接于所述躯干机构(130)上方中部;
二个所述腿部机构(140)以紧密配合的方式分别轴连接或固定连接于所述躯干机构(130)下方方两侧;
二个所述爪部机构(150)以紧密配合的方式分别轴连接或固定连接于二个所述腿部机构(140)下方;
所述杠杆支架(200)是由摇臂架(220)中部与三角架(210)顶端轴连接所形成的杠杆运动机构;
所述躯干机构(130)背部以紧密配合的方式轴连接于所述摇臂架(220)前端;
所述基座(300)设有牵引所述摇臂架(220)后端升降以使所述躯体(100)对应反向移动的牵引装置(310);
所述牵引装置(310),包括升降控位(311)、凹槽(312)、牵引手摇滑轮(313)、前端定滑轮(314)、牵引钢丝绳(315)、后端定滑轮(316);
所述升降控位(311)为设于所述凹槽(312)后端、所述基座(300)上方的座椅;
所述牵引手摇滑轮(313)固定于所述凹槽(312)前端、所述所述基座(300)上方的支架上;
所述前端定滑轮(314)固定于所述牵引手摇滑轮(313)下方、所述基座(300)顶面上;
一个所述后端定滑轮(316)固定于所述摇臂架(220)后端底部,二个所述后端定滑轮(316)固定于所述摇臂架(220)后端正下方、所述基座(300)顶面上;
所述牵引钢丝绳(315)一端卡接于所述所述摇臂架(220)后端底部,后以波浪形顺次穿过三个所述后端定滑轮(316)、并沿所述基座(300)顶面穿过所述前端定滑轮(314),最终所述牵引钢丝绳(315)另一端缠绕并固定于所述牵引手摇滑轮(313),由此所述牵引手摇滑轮(313)、所述前端定滑轮(314)、所述后端定滑轮(316)组成定滑轮组牵引所述牵引钢丝绳(315)带动所述摇臂架(220)进行杠杆运动;
所述翼控装置(230),包括翼控位(231)、翼控手摇滑轮(232)、翼控钢丝绳(233)、T型架(234)、翼控定滑轮(235)、纵向转轴(236);
所述翼控位(231)固定于所述摇臂架(220)后端上方;
所述翼控手摇滑轮(232)固定于所述翼控位(231)正前方、所述摇臂架(220)上方支架上;
所述T型架(234)纵向支柱下端固定于所述摇臂架(220)前端上方;
二个所述翼控定滑轮(235),分别固定于所述T型架(234)横杆下方两端;
所述翼控钢丝绳(233),一端固定并缠绕于所述翼控手摇滑轮(232),继而该钢丝绳延申至靠近T型架(234)处分为二股后分别穿过所述翼控定滑轮(235),最后该钢丝绳两股末端分别卡接于二个所述翼部机构(120)后端外缘;
二个所述纵向转轴(236)分别位于二个所述翼部机构(120)与所述躯干机构(130)两侧衔接处,实现所述所述翼部机构(120)与所述躯干机构(130)的轴连接,用于所述翼控手摇滑轮(232)正向或反向摇动时所述翼部机构(120)以该二个转轴为轴心同步前后煽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双翼动态展演机器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机构(110)是由颈部骨架(111)、下颚骨架(112)、颅骨架(113)、空腔骨架(114)、舌部骨架(115)、垂直移动机构(116)、水平移动机构(117)、舌部机构(118)组成的头部电控仿生运动机构;
所述垂直移动机构(116),包括垂直移动电推杆(116a)、固定于所述颈部骨架(111)拐角处内侧的颈部接头(116b)、固定于所述下颚骨架(112)底部后端的下颚接头(116c)、垂直移动转轴(116d);
所述颈部骨架(111),呈中空L型,该颈部骨架底部末端固定于所述躯干机构(130)上部中间位置;
所述颈部骨架(111),顶部中空位置插入下颚骨架(112),由所述垂直移动转轴(116d)实现所述下颚骨架(112)与所述颈部骨架(111)的销轴连接;
所述垂直移动电推杆(116a)后端孔与所述颈部接头(116b)轴连接,该电推杆前端孔与所述下颚接头(116c)轴连接,用于形成通过该电推杆伸缩带动所述下颚骨架(112)以所述垂直移动转轴(116d)为轴心做相对所述颈部骨架(111)的纵向弧形运动;
所述水平移动机构(117),包括水平移动电推杆(117a)、位于所述下颚骨架(112)顶面前端的下颚接头(117b)、颅骨接头(117c)、水平移动转轴(117d);
所述颅骨架(113)后部底面置于所述下颚骨架(112)后部顶面之上,由所述水平移动转轴(117d)实现所述下颚骨架(112)与所述颅骨架(113)的销轴连接;
所述水平移动电推杆(117a)后端孔与所述下颚接头(117b)轴连接,该电推杆前端孔与所述颅骨接头(117c)轴连接,用于形成通过该电推杆伸缩带动所述颅骨架(113)以所述水平移动转轴(117d)为轴心做相对所述下颚骨架(112)的横向扇形运动;
所述舌部机构(118),包括舌部电推杆(118a)、固定于所述颅骨架(113)底部前端的空腔接头(118b)、固定于所述舌部骨架(115)后端顶面的舌部接头(118c)、舌部转轴(118d);
所述空腔骨架(114)中部镂空,该空腔骨架顶部固定于所述颅骨架(113)底部前端,该空腔下部穿接所述舌部转轴(118d);
所述舌部电推杆(118a)后端孔与所述空腔接头(118b)轴连接,该电推杆前端孔与所述舌部接头(118c)轴连接;
所述舌部转轴(118d)与所述空腔骨架(114)下部销接;
所述舌部骨架(115)顶面后部固定于所述舌部接头(118c)底面,
该舌部骨架置于所述空腔骨架(114)内并在该舌部骨架中后段与所述舌部转轴(115b)固定。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双翼动态展演机器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部机构(120)是由长翅骨架(121)、短翅骨架(122)、长短翅开合装置(123)组成的翼部电控仿生开合机构;
所述长翅骨架(121)为由二个长翅平行横杆(121a)与二个以上长翅平行纵杆(121b)形成的相对配合移动的平行四连杆机构;
所述短翅骨架(122)为由二个短翅平行横杆(122a)与二个以上短翅平行纵杆(122b)形成的相对配合移动的平行四连杆机构;
二个所述长翅平行横杆(121a)与二个所述短翅平行横杆(122a)端部结合处形成所述长翅骨架(121)与所述短翅骨架(122)间相对配合移动的平行四连杆机构;
二个所述短翅平行横杆(122a)内侧端部与所述纵向转轴(236)嵌套连接;
所述长短翅开合装置(123),包括开合装置立杆(123a)、立杆接头(123b)、短翅接头(123c)、开合装置电推杆(123d);
所述开合装置立杆(123a)底部固定于所述短翅平行横杆(122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鹏,赵翔,郝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路道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路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