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祖勇专利>正文

排球教学训练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247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5
排球教学训练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挂臂和喷球机壳腔连接喷球机、喷球机主动凹轮、喷球机被动凹轮、喷球机主动凹轮驱动电机、纵向旋转运动平衡系统驱动电机、纵向旋转运动调整平衡系统、垂直摇摆运动调整平衡系统、水平旋转运动调整平衡系统、升降运动调整平衡系统、机器人沉铁基脚;本技术的运行与实施:升降运动调整平衡系统等处于连续的运动之中,从而,导致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的姿态处于各种不规则的变化之中,形成喷出去的球其落地远近不同,喷球角度不同,球速大小不同,球的旋转快慢不同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有助于排球运动的推广、普及和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球教学训练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排球教学和排球训练,具体涉及排球教学训练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
技术介绍
在已知的排球运动中,训练队员接发球(一传),防守起球,保护垫起,防守拦网和防守卡位起球,以及运动中起球等,需要另外找人帮忙喂球,否则,队员没有办法单独进行有球训练,不利于他们独自思考和精心推敲,更加不利于排球群众运动的开展,很难形成普及之势,逐步失去了群众基础。对此缺陷,一直没有先进的技术方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排球队员接发球(一传),防守起球,保护将球垫起,防守拦网和防守卡位起球,以及运动中起球等技术动作的训练与教学中的缺陷,申请人经过多年研究,设计出排球教学训练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通过模仿排球运动当中进攻和发球过程,训练队员的技战术动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基脚前后运动驱动轮、基脚左右运动驱动轮、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地面运动动力系统、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蓄电池及电源相继与机器人沉铁基脚连接;机器人沉铁基脚连接储球箩筐固定支架、储球箩筐、储球箩筐漏斗、排球升降机涵洞、排球升降机左立柱、排球升降机右立柱;排球升降机左立柱和排球升降机右立柱连接排球升降机、排球升降机掏球瓢张开状态、排球升降机传动皮带、排球升降机主动传动齿轮、排球升降机左右滑轮、排球升降机链接齿轮、排球升降机动力系统、动力系统驱动齿轮、掏球瓢收拢状态、升降机被动传动轮、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挂臂、喷球机壳腔;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挂臂和喷球机壳腔连接喷球机、喷球机主动凹轮、喷球机被动凹轮、喷球机主动凹轮驱动电机、纵向旋转运动平衡系统驱动电机、纵向旋转运动调整平衡系统、垂直摇摆运动调整平衡系统、水平旋转运动调整平衡系统、升降运动调整平衡系统、机器人沉铁基脚;排球升降机左立柱连接排球技术动作和技战术教学动画播放器;排球教学训练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运行与实施:在储球箩筐中储存足够多的排球,启动排球升降机,通过排球升降机掏球瓢张开状态,使排球随着排球升降机传动皮带上升至顶点,由掏球瓢收拢状态抛出排球,排球进入喷球机壳腔,在喷球机主动凹轮和喷球机被动凹轮的作用下,将排球喷出,由于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的基脚前后运动驱动轮,基脚左右运动驱动轮,水平旋转运动调整平衡系统,垂直摇摆运动调整平衡系统,纵向旋转运动调整平衡系统,升降运动调整平衡系统等处于连续的运动之中,从而,导致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的姿态处于各种不规则的变化之中,形成喷出去的球其落地远近不同,喷球角度不同,球速大小不同,球的旋转快慢不同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排球训练中,充分利用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替代进攻和发球队员,为排球队员接发球(一传),防守起球,保护将球垫起,防守拦网和防守卡位起球,以及运动中起球等技术动作的单独训练,以及缺少进攻和发球队员的组队训练,提供技术设备支撑,不仅使排球教学训练活动变的更加简便和灵活,也可以有效降低训练教学费用,更加有助于排球运动的推广、普及和提高。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排球教学训练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中1.基脚前后运动驱动轮,2.基脚左右运动驱动轮,3.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地面运动动力系统,4.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蓄电池及电源,5.机器人沉铁基脚,6.储球箩筐固定支架,7.储球箩筐,8.储球箩筐漏斗,9.排球升降机涵洞,10.排球升降机左立柱,11.排球升降机,12.排球升降机掏球瓢张开状态,13.排球升降机传动皮带,14.排球升降机主动传动齿轮,15.排球升降机左右滑轮,16.排球升降机链接齿轮,17.排球升降机动力系统,18.动力系统驱动齿轮,19.掏球瓢收拢状态,20.排球升降机右立柱,21.水平旋转运动调整平衡系统,22.垂直摇摆运动调整平衡系统,23.纵向旋转运动调整平衡系统,24.喷球机,25.喷球机主动凹轮,26.喷球机壳腔,27.喷球机被动凹轮,28.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挂臂,29.升降机被动传动轮,30.排球技术动作和技战术教学动画播放器,31.喷球机主动凹轮驱动电机,32.纵向旋转运动平衡系统驱动电机,33.升降运动调整平衡系统。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排球教学训练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排球教学训练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喷球机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按照图1、图2本专利技术排球教学训练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所示,基脚前后运动驱动轮1、基脚左右运动驱动轮2、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地面运动动力系统3、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蓄电池及电源4相继与机器人沉铁基脚5连接;机器人沉铁基脚5连接储球箩筐固定支架6、储球箩筐7、储球箩筐漏斗8、排球升降机涵洞9、排球升降机左立柱10、排球升降机右立柱20;排球升降机左立柱10和排球升降机右立柱20连接排球升降机11、排球升降机掏球瓢张开状态12、排球升降机传动皮带13、排球升降机主动传动齿轮14、排球升降机左右滑轮15、排球升降机链接齿轮16、排球升降机动力系统17、动力系统驱动齿轮18、掏球瓢收拢状态19、升降机被动传动轮29、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挂臂28、喷球机壳腔26;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挂臂28和喷球机壳腔26连接喷球机24、喷球机主动凹轮25、喷球机被动凹轮27、喷球机主动凹轮驱动电机31、纵向旋转运动平衡系统驱动电机32、纵向旋转运动调整平衡系统23、垂直摇摆运动调整平衡系统22、水平旋转运动调整平衡系统21、升降运动调整平衡系统33、机器人沉铁基脚5;排球升降机左立柱10连接排球技术动作和技战术教学动画播放器30。运作程序:排球教学训练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运行与实施:在储球箩筐7中储存足够多的排球,启动排球升降机11,通过排球升降机掏球瓢张开状态12,使排球随着排球升降机传动皮带13上升至顶点,由掏球瓢收拢状态19抛出排球,排球进入喷球机壳腔26,在喷球机主动凹轮25和喷球机被动凹轮27的作用下,将排球喷出,由于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的基脚前后运动驱动轮1,基脚左右运动驱动轮2,水平旋转运动调整平衡系统21,垂直摇摆运动调整平衡系统22,纵向旋转运动调整平衡系统23,升降运动调整平衡系统33等处于连续的运动之中,从而,导致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的姿态处于各种不规则的变化之中,形成喷出去的球其落地远近不同,喷球角度不同,球速大小不同,球的旋转快慢不同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排球教学训练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其特征是:基脚前后运动驱动轮(1)、基脚左右运动驱动轮(2)、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地面运动动力系统(3)、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蓄电池及电源(4)相继与机器人沉铁基脚(5)连接;机器人沉铁基脚(5)连接储球箩筐固定支架(6)、储球箩筐(7)、储球箩筐漏斗(8)、排球升降机涵洞(9)、排球升降机左立柱(10)、排球升降机右立柱(20);排球升降机左立柱(10)和排球升降机右立柱(20)连接排球升降机(11)、排球升降机掏球瓢张开状态(12)、排球升降机传动皮带(13)、排球升降机主动传动齿轮(14)、排球升降机左右滑轮(15)、排球升降机链接齿轮(16)、排球升降机动力系统(17)、动力系统驱动齿轮(18)、掏球瓢收拢状态(19)、升降机被动传动轮(29)、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挂臂(28)、喷球机壳腔(26);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挂臂(28)和喷球机壳腔(26)连接喷球机(24)、喷球机主动凹轮(25)、喷球机被动凹轮(27)、喷球机主动凹轮驱动电机(31)、纵向旋转运动平衡系统驱动电机(32)、纵向旋转运动调整平衡系统(23)、垂直摇摆运动调整平衡系统(22)、水平旋转运动调整平衡系统(21)、升降运动调整平衡系统(33)、机器人沉铁基脚(5);排球升降机左立柱(10)连接排球技术动作和技战术教学动画播放器(30)。/n...

【技术特征摘要】
1.排球教学训练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其特征是:基脚前后运动驱动轮(1)、基脚左右运动驱动轮(2)、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地面运动动力系统(3)、仿进攻和发球机器人蓄电池及电源(4)相继与机器人沉铁基脚(5)连接;机器人沉铁基脚(5)连接储球箩筐固定支架(6)、储球箩筐(7)、储球箩筐漏斗(8)、排球升降机涵洞(9)、排球升降机左立柱(10)、排球升降机右立柱(20);排球升降机左立柱(10)和排球升降机右立柱(20)连接排球升降机(11)、排球升降机掏球瓢张开状态(12)、排球升降机传动皮带(13)、排球升降机主动传动齿轮(14)、排球升降机左右滑轮(15)、排球升降机链接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祖勇
申请(专利权)人:许祖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