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5018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神经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及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内吞磁性纳米微粒,然后通过梯度超速离心法提取磁性生物材料得到所述的磁力响应型外泌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外泌体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

Magnetic responsive exosomes for repair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神经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对于
技术介绍
的描述属于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相关技术,仅仅是用于说明和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应理解为申请人明确认为或推定申请人认为是本专利技术在首次提出申请的申请日的现有技术。周围及中枢神经损伤发病率高、危害严重,患者常出现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肢体功能性毁损、甚至终身残疾,其治疗是尚未解决的世界性难题。报道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1500万创伤患者,其中15%-40%为周围及中枢神经损伤患者,所占比例极高,美国每年治疗的费用高达150亿美元,平均费用约47000美元/人。国内约有2000万患者,治疗费用巨大,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探索其治疗新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细胞移植是神经损伤修复的有效方法。其中,雪旺细胞(Schwanncells,SCs)具有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促髓鞘形成、改善神经再生微环境等多种促神经再生特性,一直是细胞移植的研究重点。然而,SCs经体外原代分离培养后,移植活性和迁移效能下降,不能在神经再生过程中高效精准释放神经营养因子、进行有效定向迁移与改善再生微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促神经再生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因此,如何通过改善SC移植后活性,实现更好的神经损伤修复效果,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当前,改善SCs细胞细胞活性的方法包括添加活性因子、进行基因修饰、电刺激、磁场刺激等。其中,添加活性因子往往存在爆发性释放问题,且活性因子局部浓度往往高于生理浓度,难以避免产生副作用;基因修饰的SCs存在潜在的生物安全性问题;电刺激在体内无创条件下难以实现等问题。磁场刺激可以克服以上问题,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分泌、活性蛋白合成、改善神经再生微环境。此外,目前一些单纯使用磁性纳米微粒(Magneticnanoparticles,MNPs)创造磁力微环境改善再生的方法,生物相容性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及制备方法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内吞磁性纳米微粒,然后通过梯度超速离心法提取磁性生物材料得到所述的磁力响应型外泌体。进一步的,包括如下步骤:(1)原代提取和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2)合成磁性纳米微粒:将浓度为0.01M硫酸加入到七水硫酸铁中,所述的硫酸与七水硫酸铁的体积质量比为:48.7vol:1wt,在氮气流充填下充分混合,制成硫酸亚铁硫酸溶液;硝酸钾与氢氧化钠按照质量比2.8:1混合得到混合物,然后将所述的混合物在氮气状态下溶于去离子水得到混合物溶液;将所述的硫酸亚铁硫酸溶液在持续搅拌下逐滴加入所述的混合物溶液;沉淀析出后,再通入氮气状态下将温度加热至85-95℃,持续24-36小时得到黑色沉淀物;冰浴法将所述的黑色沉淀产物冷却至室温;通过磁倾析分离所合成黑色产物,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数次以去除残留杂质得到所述的磁性纳米微粒;(3)用多聚赖氨酸溶液浸泡所述的磁性纳米微粒20-24小时,实现磁性纳米微粒的表面修饰;(4)将表面修饰后的磁性纳米微粒按照10μg/mL浓度磁转染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以无血清培养后采用梯度超速离心法提取上清液内外泌体得到所述的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所述的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由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制备的磁性外泌体具有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能够在神经再生中发挥生物活性;(2)制备的磁性外泌体能够在外部磁场作用下进行靶向聚集,在靶区域进行富集,发挥功能,同时能够定向引导再生神经再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中MNPs的TEM图像;图2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中ADSCs分泌的外泌体与含有MNPs的外泌体TEM图像;图3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中一实施例外泌体应用实际效果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中另一实施例外泌体应用实际效果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中又一实施例外泌体应用实际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介绍。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一种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内吞磁性纳米微粒,然后通过梯度超速离心法提取磁性生物材料得到所述的磁力响应型外泌体。进一步的,包括如下步骤:(1)原代提取和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2)合成磁性纳米微粒:将浓度为0.01M硫酸加入到七水硫酸铁中,所述的硫酸与七水硫酸铁的体积质量比为:48.7vol:1wt,在氮气流充填下充分混合,制成硫酸亚铁硫酸溶液;硝酸钾与氢氧化钠按照质量比2.8:1混合得到混合物,然后将所述的混合物在氮气状态下溶于去离子水得到混合物溶液;将所述的硫酸亚铁硫酸溶液在持续搅拌下逐滴加入所述的混合物溶液;沉淀析出后,再通入氮气状态下将温度加热至85-95℃,持续24-36小时得到黑色沉淀物;冰浴法将所述的黑色沉淀产物冷却至室温;通过磁倾析分离所合成黑色产物,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数次以去除残留杂质得到所述的磁性纳米微粒;(3)用多聚赖氨酸溶液浸泡所述的磁性纳米微粒20-24小时,实现磁性纳米微粒的表面修饰;(4)将表面修饰后的磁性纳米微粒按照10μg/mL浓度磁转染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以无血清培养后采用梯度超速离心法提取上清液内外泌体得到所述的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一种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所述的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由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制备方法: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内吞MNPs,然后通过梯度超速离心法提取制备新型磁性生物材料--“磁力响应型外泌体(Magneticallyresponsiveexosome,Mag-exo)”。具体步骤:(1)原代提取和培养ADSCs,即取3周龄SD大鼠2只,脱颈处死后剔除腹股沟处毛发,取腹股沟区域脂肪组织置于4℃无菌PBS溶液中,同样方法取第二只,仔细去除脂肪组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内吞磁性纳米微粒,然后通过梯度超速离心法提取磁性生物材料得到所述的磁力响应型外泌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内吞磁性纳米微粒,然后通过梯度超速离心法提取磁性生物材料得到所述的磁力响应型外泌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磁力响应性外泌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原代提取和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2)合成磁性纳米微粒:将浓度为0.01M硫酸加入到七水硫酸铁中,所述的硫酸与七水硫酸铁的体积质量比为:48.7vol:1wt,在氮气流充填下充分混合,制成硫酸亚铁硫酸溶液;硝酸钾与氢氧化钠按照质量比2.8:1混合得到混合物,然后将所述的混合物在氮气状态下溶于去离子水得到混合物溶液;将所述的硫酸亚铁硫酸溶液在持续搅拌下逐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鐘阳唐佩福张阳张里程李建涛刘建恒李明崔翔邓俊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