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抑制炎性因子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101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抑制炎性因子IL‑6、TNF‑a的药物中的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足月妊辰的人脐带。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可明显降低血清中TNF‑α、IL‑6水平,为RA患者解决了修复病损细胞,恢复细胞组织功能,改善免疫紊乱的的根本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抑制炎性因子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风湿免疫学的治疗
,具体地说,涉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抑制炎性因子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致残率很高。本病呈全球性分布,是造成人类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RA的患病率约为0.32%-0.36%左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80%发病于35-50岁,女性患者约3倍于男性。临床表现为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RA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和血管炎,滑膜炎是关节表现的基础,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血管炎是关节外表现的基础,发生在RA关节外的任何组织,它累及中、小动脉和静脉,管壁有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素沉着,内膜有增生,导致血管腔的狭窄或堵塞。血管炎是RA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RA是涉及多系统的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免疫效应紊乱,风湿指南用药难以解决RA免疫耐受紊乱和病损关节组织细胞修复的问题。因此,寻找一种能抑制炎性因子数量增多,进而能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或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抑制炎性因子的药物中的应用;UC-MSC具有趋化作用,可以阻止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抑制炎性因子的药物中的应用。优选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足月妊辰的人脐带。优选地,炎性因子为炎性细胞因子IL-6、TNF-a。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抑制炎性因子的药物中的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可明显降低血清中TNF-α、IL-6水平,为RA患者解决了修复病损细胞,恢复细胞组织功能,改善免疫紊乱的的根本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临床研究中RA应用UC-MSC治疗后3、6个月的TNF-α、IL-6水平变化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专利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cord-mesenchymalstemcells,UC-MSC)在制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中的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再生修复实质组织器官和免疫调节的生物学特性。随着干细胞再生医学的发展,对干细胞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干细胞治疗免疫性疾病成为热点。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和外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最初在骨髓中发现。具有再生修复实质组织器官和免疫调节的生物学特性,为RA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前景。MSCs具有自我复制、多向分化潜能以及免疫调控作用,体外可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内可诱导免疫耐受,有望从根本上调整患者病态免疫系统。此外,有学者发现即使MSCs分化成其他类型的细胞,也继续保留它的免疫调节作用,MSCs具有趋化作用,可以阻止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有利于阻止RA病情进展。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CordMesenchymalstemcells,UC-MSC)除上述特点之外还具有低免疫源性及来源广泛的特点,因此研究发现UC-MSC对RA起到抗炎、调节免疫和诱导免疫耐受作用,为RA患者解决了修复病损细胞,恢复细胞组织功能,改善免疫紊乱的的根本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来源于足月妊辰的人脐带。UC-MSC来源充足,取材方便,没有伦理和法律的限制,具有自我复制、定向分化、低免疫源性,免疫活性细胞丰富等生物特性,为临床应用UC-MSC治疗RA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过程中,获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优选的方法是首先在无菌条件下获得足月妊娠的人脐带,然后依次经过纯化和培养箱中培养得到。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对所属药物的剂型、辅料没有特殊限定,根据所述药物的剂型选择合适的辅料即可。本专利技术实验中所用UC-MSC注射液为天津和泽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专利产品。临床研究用药方案及观察指标:(1)风湿指南用药:在按RA指南用药基础上继续个体化服用小剂量抗类风湿药物(DMARDs、NSAIDs):甲氨蝶呤片5mg、2次/周,来氟米特片10mg1次/日。(2)UC-MSC治疗:在心电监护下,在干细胞输注室直接将细胞数为4×107的UC-MSC40ml(天津和泽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静脉输注,输注前给予地塞米松2mg入壶或盐酸异丙嗪(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基础病不适合使用激素的患者)12.5mg肌注抗过敏。3个月后可进行二次输注。治疗后3、6个月对患者进行评估:(1)安全性评估:每次随访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清免疫球蛋白、C3、C4、心电图、胸片、血压等指标以观察其不良反应及其转归情况。(2)临床有效性评估: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健康评定量表(HAQ),RA临床缓解标准(ACR20标准)。(3)实验室疗效评估:多功能流式点阵仪Luminex200分析检测血清IL-6、TNF-α。结果如图1所示,UC-MSC治疗后,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后3个月降低较为显著,二次输注后仍可以持续降低炎性因子,增加了疗效的持续性。验证了UC-MSC可以表达多种炎性因子的受体,从而可以结合炎性因子来有效降低RA患者的炎症反应,起着重要的抗炎作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治疗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远期随访:对UC-MSC治疗的患者进行远期1年、3年的随访,共64例,显示安全(血常规、肝肾功、免疫球蛋白均在正常范畴)、疗效稳定(较治疗前,ESR、CRP、类风湿因子、抗CCP保持低水平,P﹤0.01;治疗后1年较治疗后3年ESR、CRP、类风湿因子、抗CCP保持稳定,P<0.05。健康指数(HAQ)、关节功能指数(DAS28)治疗后1年、3年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1年较治疗后3年健康指数(HAQ)、关节功能指数(DAS28)稳定,P<0.05)。2008年8月至2014年11月,开展了UC-MSC对RA的免费移植治疗。治疗前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与患者及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并遵循风湿指南用药,首先对17例RA患者,采用单次静脉移植UC-MS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抑制炎性因子的药物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抑制炎性因子的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足月妊辰的人脐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黎明李世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