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013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具有对接面及自对接面向后凹陷形成的插槽,绝缘本体设有位于插槽一侧且连通插槽的至少一个收容孔,收容孔在插槽的槽壁形成相对间隔开的两个第一边和两个第二边,以及对应连接于第一边和第二边之间的两个斜边,第二边较第一边靠近对接面,两个第二边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一边之间的距离;至少一导电端子对应收容于至少一个收容孔,导电端子具有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形成的弹臂、自弹臂延伸形成的接触部以及自接触部延伸形成的头部,弹臂收容于两个第一边之间,头部收容于两个第二边之间,接触部在两个斜边之间凸伸入插槽,用以接触对接件。如此设置,可防止接触部歪斜,保证电信号稳定地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可防止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歪斜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朝小型化和高性能的方向发展,在电子产品体积变小的同时,电连接器应满足结构稳定的要求。现有的卡缘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置多个收容槽,一一对应固定于多个所述收容槽的多个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主体部,用以将所述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一接触部,用于与一电子卡接触,自所述主体部向下延伸一焊接部,用以将所述导电端子焊接至一电路板上。当插入所述电子卡时,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收容槽的槽壁存在较大的间隙,所述接触部受到所述电子卡的外力时容易晃动和翻转,导致所述接触部偏离所述电子卡上对应的金手指,影响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防止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歪斜使得信号传输稳定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对接一对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对接一对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面及自所述对接面向后凹陷形成的一插槽,用以供所述对接件插设,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所述插槽一侧的至少一个收容孔,所述收容孔连通所述插槽,所述收容孔在所述插槽的槽壁形成相对间隔开的两个第一边、相对间隔开的两个第二边以及相对间隔开的两个斜边,所述斜边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边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边之间,所述第二边较所述第一边靠近所述对接面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边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第一边之间的距离;/n至少一导电端子,对应收容于至少一个所述收容孔,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延伸形成的一弹臂、自所述弹臂延伸形成的一接触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对接一对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面及自所述对接面向后凹陷形成的一插槽,用以供所述对接件插设,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所述插槽一侧的至少一个收容孔,所述收容孔连通所述插槽,所述收容孔在所述插槽的槽壁形成相对间隔开的两个第一边、相对间隔开的两个第二边以及相对间隔开的两个斜边,所述斜边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边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边之间,所述第二边较所述第一边靠近所述对接面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边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第一边之间的距离;
至少一导电端子,对应收容于至少一个所述收容孔,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延伸形成的一弹臂、自所述弹臂延伸形成的一接触部以及自所述接触部延伸形成的一头部,所述弹臂收容于两个所述第一边之间,所述头部收容于两个所述第二边之间,所述接触部在两个所述斜边之间凸伸入所述插槽,用以电性连接所述对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对间隔开的两个所述第一边相互平行设置,相对间隔开的两个所述第二边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相互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边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的宽度分别大于所述接触部的宽度与所述头部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与所述第二边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弹臂与所述第一边之间的间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多个所述收容孔,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昌赵从林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