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才义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微电子封装的引线保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929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电子封装的引线保护机构,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由基板、芯片和塑封模壳构成,芯片贴装在基板上;塑封模壳的底面上形成有上凹的填充腔,塑封模壳利用填充腔外罩在芯片的外侧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引脚结构以及塑封模壳的结构,通过塑封模壳对引脚进行分段接触,同时设置弯弧状的弧形段,同时该弧形段通过模壳边槽不与塑封模壳进行直接接触,此时弧形段具备结构弹性吸能的效果,同时外部应力效果经引脚传递时,弧形段在模壳边槽内具备一定的缓冲空间,这样可以有效减弱弧形段向内平段传递的应力效果,从而有效保护金线的键合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微电子封装的引线保护机构
本技术涉及电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微电子封装的引线保护机构。
技术介绍
微电子封装一般包括引线键合以及塑封工艺,引线键合是利用金线将芯片与引脚连接,引脚由于内外贯穿芯片的塑封壳体,因此引脚相对于芯片具有应力传递效果,传统的方式多为采用塑封胶填充的形式,但这种方式存在引脚无缓冲结构造成与塑封壳体的连带应力传递,从导致金线断裂或者塑封壳体脱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微电子封装的引线保护机构,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由基板、芯片和塑封模壳构成,芯片贴装在基板上;塑封模壳呈模具注塑而成的硬质壳体状结构,塑封模壳的底面上形成有上凹的填充腔,塑封模壳利用填充腔外罩在芯片的外侧位置,芯片与填充腔的内表面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并形成夹腔,夹腔中填充有柔性的塑封胶填充体,利用塑封胶填充体对芯片进行包裹保护;塑封模壳的底边上设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槽口,槽口的设置目的在与让引脚穿入至填充腔内并与金线键合连接;槽口之间的位置形成有与塑封模壳的底边齐平设置的压齿,压齿与基板接触并胶合连接;引脚由外至内包括外引平段、弧形段以及内平段;弧形段呈向上弯弧状结构;所述塑封模壳的底面上还设有多个上凹的模壳边槽,模壳边槽与填充腔之间相互间隔设置,且所述模壳边槽开设在槽口的内顶面位置;引脚经槽口穿至填充腔内,其中外引平段的局部和内平段均与基板的上表面平贴设置,弧形段自下而上嵌入至模壳边槽内并与模壳边槽的内表面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外引平段以及内平段通过槽口的内底面紧压在基板的上表面;芯片通过金线键合连接引脚的内平段,且金线以及穿入至填充腔内的内平段均在塑封胶填充体的包裹中;本结构通过塑封模壳对引脚进行分段接触,同时设置弯弧状的弧形段,同时该弧形段通过模壳边槽不与塑封模壳进行直接接触,此时弧形段具备结构弹性吸能的效果,同时外部应力效果经引脚传递时,弧形段在模壳边槽内具备一定的缓冲空间,这样可以有效减弱弧形段向内平段传递的应力效果,从而有效保护金线的键合连接,同时模壳边槽也减小了塑封模壳与基板之间的连接面积,降低了胶水胶粘面积,减弱了胶水应力传递效果。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塑封胶填充体采用环氧树脂胶填充固化而成。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引平段、弧形段以及内平段呈一体式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改进引脚结构以及塑封模壳的结构,通过塑封模壳对引脚进行分段接触,同时设置弯弧状的弧形段,同时该弧形段通过模壳边槽不与塑封模壳进行直接接触,此时弧形段具备结构弹性吸能的效果,同时外部应力效果经引脚传递时,弧形段在模壳边槽内具备一定的缓冲空间,这样可以有效减弱弧形段向内平段传递的应力效果,从而有效保护金线的键合连接。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塑封模壳的侧视图。图中:1-基板、2-芯片、3-塑封模壳、4-填充腔、5-塑封胶填充体、6-模壳边槽、7-弧形段、8-引脚、9-内平段、10-金线、11-外引平段、12-槽口、13-压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微电子封装的引线保护机构,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由基板1、芯片2和塑封模壳3构成,芯片2贴装在基板1上;塑封模壳3呈模具注塑而成的硬质壳体状结构,塑封模壳3的底面上形成有上凹的填充腔4,塑封模壳3利用填充腔外罩在芯片2的外侧位置,芯片2与填充腔4的内表面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并形成夹腔,夹腔中填充有柔性的塑封胶填充体5,利用塑封胶填充体5对芯片2进行包裹保护;塑封模壳3的底边上设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槽口12,槽口12的设置目的在与让引脚8穿入至填充腔4内并与金线10键合连接;槽口12之间的位置形成有与塑封模壳3的底边齐平设置的压齿13,压齿13与基板1接触并胶合连接;引脚8由外至内包括外引平段11、弧形段7以及内平段9;弧形段7呈向上弯弧状结构;所述塑封模壳3的底面上还设有多个上凹的模壳边槽6,模壳边槽6与填充腔4之间相互间隔设置,且所述模壳边槽6开设在槽口12的内顶面位置;引脚8经槽口12穿至填充腔4内,其中外引平段11的局部和内平段9均与基板1的上表面平贴设置,弧形段7自下而上嵌入至模壳边槽6内并与模壳边槽6的内表面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外引平段11以及内平段9通过槽口12的内底面紧压在基板1的上表面;芯片2通过金线10键合连接引脚8的内平段9,且金线10以及穿入至填充腔4内的内平段均在塑封胶填充体5的包裹中;本结构通过塑封模壳3对引脚8进行分段接触,同时设置弯弧状的弧形段7,同时该弧形段7通过模壳边槽6不与塑封模壳3进行直接接触,此时弧形段7具备结构弹性吸能的效果,同时外部应力效果经引脚8传递时,弧形段7在模壳边槽6内具备一定的缓冲空间,这样可以有效减弱弧形段7向内平段9传递的应力效果,从而有效保护金线10的键合连接,同时模壳边槽6也减小了塑封模壳3与基板1之间的连接面积,降低了胶水胶粘面积,减弱了胶水应力传递效果。所述塑封胶填充体5采用环氧树脂胶填充固化而成。所述外引平段11、弧形段7以及内平段9呈一体式结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塑封模壳3对引脚8进行分段接触,同时设置弯弧状的弧形段7,同时该弧形段7通过模壳边槽6不与塑封模壳3进行直接接触,此时弧形段7具备结构弹性吸能的效果,同时外部应力效果经引脚8传递时,弧形段7在模壳边槽6内具备一定的缓冲空间,这样可以有效减弱弧形段7向内平段9传递的应力效果,从而有效保护金线10的键合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微电子封装的引线保护机构,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由基板、芯片和塑封模壳构成,芯片贴装在基板上;塑封模壳的底面上形成有上凹的填充腔,塑封模壳利用填充腔外罩在芯片的外侧位置,芯片与填充腔的内表面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并形成夹腔,夹腔中填充有柔性的塑封胶填充体;/n其特征在于,塑封模壳的底边上设有多个用于供引脚穿入至填充腔内且相互间隔设置的槽口;/n引脚由外至内包括外引平段、弧形段以及内平段;弧形段呈向上弯弧状结构;/n所述塑封模壳的底面上还设有多个上凹的模壳边槽,模壳边槽与填充腔之间相互间隔设置,且所述模壳边槽开设在槽口的内顶面位置;/n引脚经槽口穿至填充腔内,其中外引平段的局部和内平段均与基板的上表面平贴设置,弧形段自下而上嵌入至模壳边槽内并与模壳边槽的内表面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外引平段以及内平段通过槽口的内底面紧压在基板的上表面;芯片通过金线键合连接引脚的内平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电子封装的引线保护机构,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由基板、芯片和塑封模壳构成,芯片贴装在基板上;塑封模壳的底面上形成有上凹的填充腔,塑封模壳利用填充腔外罩在芯片的外侧位置,芯片与填充腔的内表面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并形成夹腔,夹腔中填充有柔性的塑封胶填充体;
其特征在于,塑封模壳的底边上设有多个用于供引脚穿入至填充腔内且相互间隔设置的槽口;
引脚由外至内包括外引平段、弧形段以及内平段;弧形段呈向上弯弧状结构;
所述塑封模壳的底面上还设有多个上凹的模壳边槽,模壳边槽与填充腔之间相互间隔设置,且所述模壳边槽开设在槽口的内顶面位置;
引脚经槽口穿至填充腔内,其中外引平段的局部和内平段均与基板的上表面平贴设置,弧形段自下而上嵌入至模壳边槽内并与模壳边槽的内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绍宝赵才义阳佩成曾荣山余田张翔
申请(专利权)人:赵才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