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外科伤口处理的清创缝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795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外科伤口处理的清创缝合装置,包括装置箱、伤口清理组件和缝合辅助组件,装置箱下端设有底座,伤口清理组件包括导向架和冲洗弧板和切除刀环,导向架滑动设在装置箱上端,冲洗弧板滑动设在导向架上,冲洗弧板下端设有雾化喷头和烘干灯板,切除刀环活动设在导向架上,缝合辅助组件包括移动弧板和夹持弧板,移动弧板滑动设在装置箱底部,移动弧板上设有推动杆,夹持弧板滑动设在移动弧板上,且通过槽板和伸缩支撑杆与装置箱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极大的减轻患者伤口缝合过程中的痛苦,且能促进患者伤口的愈合,适宜大量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外科伤口处理的清创缝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外科伤口处理的清创缝合装置。
技术介绍
外科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科目,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从而使用病人得到治疗,外科和所有的临床医学一样,需要了解疾病的定义、病因、表现、诊断、分期、治疗、预后,而且外科更重视开刀的适应症、术前的评估与照顾、手术的技巧与方法、术后的照顾、手术的并发症与预后等与外科手术相关的问题。外科伤口清创缝合是利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清除开放伤口内的异物,切除坏死、失活或严重污染的组织、缝合伤口,使之尽量减少污染,促进伤口的愈合。但是,现有的外科用于上肢的伤口清创缝合装置普遍存在以下缺陷:1、缺少专用的支撑部件,不利于清创工作的进行;2、清创过程中清洗液飞溅,易污染手术环境;3、缺少伤口夹持闭合部件,需要人工拉扯伤口两侧皮肤组织,不利于伤口缝合工作的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有效促进伤口愈合的用于外科伤口处理的清创缝合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外科伤口处理的清创缝合装置,包括装置箱、伤口清理组件和缝合辅助组件;装置箱下端通过伸缩调节杆设置有底座,装置箱上端开口,且开口两侧均设置有弧形槽,装置箱一侧设置有贯穿槽,贯穿槽位于其中一个弧形槽的下端,装置箱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滑动槽;伤口清理组件包括导向架和冲洗弧板和切除刀环,导向架包括导杆和导向弧板,导杆设置有两个,两个导杆分别水平设置在装置箱上端开口处,且与两个弧形槽的水平连线平行,导向弧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滑套与两个导杆滑动连接,导向弧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滑动槽,冲洗弧板的上端通过安装套活动卡接在第二滑动槽上,安装套上端可转动卡接有螺纹套,安装套的内壁上竖直设置有卡槽,卡槽位于螺纹套下端,冲洗弧板通过导管与外部冲洗液储箱连接,冲洗弧板下端面设置有雾化喷头和烘干灯板,切除刀环为椭圆环,切除刀环上端设置有连接螺杆,切除刀环通过连接螺杆与螺纹套螺纹连接,且连接螺杆通过卡块与卡槽活动卡接;缝合辅助组件包括移动弧板和夹持弧板,移动弧板和夹持弧板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移动弧板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滑块,上端均设置有第三滑动槽,内部均贯穿设置有通槽,两个移动弧板分别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且第一滑动槽的长度方向与导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两个第一滑块上均可转动卡接有推动杆,两个推动杆均贯穿装置箱,且分别与装置箱螺纹连接,两个夹持弧板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上均设置有连接杆,夹持弧板分别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三滑动槽滑动连接,且连接杆贯穿通槽和贯穿槽,两个连接杆的端部通过槽板连接,装置箱侧壁上竖直设置有伸缩支撑杆,伸缩支撑杆的顶端与槽板下端面可转动卡接。进一步地,装置箱上端活动插接有导流板,导流板位于两个弧形槽下端,导流板上设置有导流孔,导流孔通过导管与外部收集装置连接,通过设置导流板,便于对使用后的伤口清洗液进行收集和导流,避免伤口清洗液落入装置箱内部底端而对缝合辅助组件造成污染。更进一步地,导流板底部为锥形结构,导流孔位于锥形结构的最低点,通过设置锥形结构的导流板,提高了伤口清洗液的导流效率,避免伤口清洗液中夹杂的细菌污染手术环境。进一步地,装置箱内部水平设置有隔板,隔板将装置箱分为上下两个腔体,第一滑动槽设置在隔板上,装置箱内部下端的腔体内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装置箱侧面活动铰接有箱门,箱门与装置箱内部下端的腔体对应,通过在装置箱内部设置两个腔体,提高了装置箱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同时能够将手术过程中所用器械放置在装置箱内部下端的腔体内,并使用紫外线消毒灯对器械进行消毒,即方便了医护人员拿取医疗器械,提高工作效率,又保证了器械使用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切除刀环内部上下两端均可转动卡接有拉杆,连个拉杆通过调节套螺纹连接,调节套两侧水平卡接有第一弹簧杆,两个第一弹簧杆分别与切除刀环左右两侧内壁可转动卡接,通过设置拉杆和第一弹簧杆,利用调节套使两个拉杆相互靠近或远离,使得切除刀环下端在水平面上的宽度增大或减小,有利于切除刀环能够与患者伤口贴合,进而对伤口上的脓苔等感染物进行有效切除,提高患者伤口的愈合效果。进一步地,切除刀环与连接螺杆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弹簧杆,通过设置第二弹簧杆,使得切除刀环与患者伤口接触时具有一定的下压力,提高切除刀环的切除效果。进一步地,两个夹持弧板上均设置有防滑条纹,通过设置防滑条纹,便于夹持弧板将患者伤口两侧皮肤组织进行收紧,便于伤口缝合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的,弧形槽上设置有防护圈,通过设置防护圈,能够对患者伤口周围皮肤形成保护。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本装置移动至手术室,并将本装置各用电设备与外部电源连接;患者坐在手术椅上,通过伸缩调节杆调节装置箱至适宜高度,患者注射麻醉剂后,将手臂平放在装置箱的两个弧形槽上,根据患者伤口位置,移动安装套在第二滑动槽上的位置,使冲洗弧板正对患者伤口,旋转螺纹套,使得连接螺杆在卡槽内向下移动,推动切除刀环靠近患者伤口,根据患者伤口的深度以及宽度,利用调节套使两个拉杆相互靠近或远离,使得切除刀环下端在水平面上的宽度增大或减小,与患者伤口贴合,然后通过拉动安装套,利用切除刀环切除患者伤口处的脓苔或其他感染物,切除完毕后,利用螺纹套使切除刀环复位;拉动安装套,使冲洗弧板和导向弧板一起在导杆上移动,利用冲洗弧板上的雾化喷头对患者伤口进行冲洗,使用后的冲洗液低落在导流板上,并通过导流孔进入外部收集设备进行收集;冲洗完毕后,移除导流板,旋转两个推动杆,使两个移动弧板相互靠近,利用两个夹持弧板夹持伤口外侧皮肤,最后通过伸缩支撑杆将槽板顶起,两个夹持弧板上的连接杆上述并靠近,使患者伤口两侧皮肤组织相互靠近,使伤口贴合,进行伤口缝合工作,缝合完毕后,利用冲洗弧板下端的烘干灯板对缝合后的伤口进行烘干处理,最后移除装置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减少清创缝合过程中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手术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患者伤口的快速愈合;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具有支撑作用的装置箱为患者上肢提供支撑,使得患者伤口能够更好的暴露在医护人员的视野内,为伤口清创缝合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设置具有两个调节自由度的冲洗弧板和切除刀环,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同时也使得伤口清创工作更加高效彻底;通过旋转具有夹持功能的夹持弧板,能够使得患者伤口两侧的皮肤组织相互靠近,便于伤口缝合工作的开展,大大缩短了伤口缝合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伤口愈合后的美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箱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导流板与装置箱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冲洗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夹持弧板和移动弧板的连接示意图;其中,1-装置箱、10-伸缩调节杆、11-底座、12-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外科伤口处理的清创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箱(1)、伤口清理组件(2)和缝合辅助组件(3);所述装置箱(1)下端通过伸缩调节杆(10)设置有底座(11),装置箱(1)上端开口,且所述开口两侧均设置有弧形槽(12),装置箱(1)一侧设置有贯穿槽(13),所述贯穿槽(13)位于其中一个弧形槽(12)的下端,装置箱(1)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滑动槽(15);所述伤口清理组件(2)包括导向架(20)和冲洗弧板(21)和切除刀环(22),所述导向架(20)包括导杆(200)和导向弧板(201),所述导杆(200)设置有两个,两个导杆(200)分别水平设置在装置箱(1)上端开口处,且与两个弧形槽(12)的水平连线平行,所述导向弧板(201)的两端分别通过滑套(202)与两个导杆(200)滑动连接,导向弧板(20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滑动槽(2010),所述冲洗弧板(21)的上端通过安装套(210)活动卡接在第二滑动槽(2010)上,所述安装套(210)上端可转动卡接有螺纹套(211),安装套(210)的内壁上竖直设置有卡槽(2100),所述卡槽(2100)位于螺纹套(211)下端,冲洗弧板(21)通过导管与外部冲洗液储箱连接,冲洗弧板(21)下端面设置有雾化喷头(212)和烘干灯板(213),所述切除刀环(22)为椭圆环,切除刀环(22)上端设置有连接螺杆(220),切除刀环(22)通过所述连接螺杆(220)与螺纹套(211)螺纹连接,且连接螺杆(220)通过卡块与所述卡槽(2100)活动卡接;所述缝合辅助组件(3)包括移动弧板(30)和夹持弧板(31),所述移动弧板(30)和夹持弧板(31)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移动弧板(30)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滑块(300),上端均设置有第三滑动槽(301),内部均贯穿设置有通槽(302),两个移动弧板(30)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滑块(300)与第一滑动槽(15)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滑动槽(15)的长度方向与导杆(200)的长度方向垂直,两个第一滑块(300)上均可转动卡接有推动杆(303),两个所述推动杆(303)均贯穿装置箱(1),且分别与装置箱(1)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夹持弧板(31)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滑块(310),所述第二滑块(310)上均设置有连接杆(311),所述夹持弧板(31)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滑块(310)与第三滑动槽(301)滑动连接,且所述连接杆(311)贯穿通槽(302)和贯穿槽(13),两个连接杆(311)的端部通过槽板(312)连接,装置箱(1)侧壁上竖直设置有伸缩支撑杆(313),所述伸缩支撑杆(313)的顶端与槽板(312)下端面可转动卡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外科伤口处理的清创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箱(1)、伤口清理组件(2)和缝合辅助组件(3);所述装置箱(1)下端通过伸缩调节杆(10)设置有底座(11),装置箱(1)上端开口,且所述开口两侧均设置有弧形槽(12),装置箱(1)一侧设置有贯穿槽(13),所述贯穿槽(13)位于其中一个弧形槽(12)的下端,装置箱(1)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滑动槽(15);所述伤口清理组件(2)包括导向架(20)和冲洗弧板(21)和切除刀环(22),所述导向架(20)包括导杆(200)和导向弧板(201),所述导杆(200)设置有两个,两个导杆(200)分别水平设置在装置箱(1)上端开口处,且与两个弧形槽(12)的水平连线平行,所述导向弧板(201)的两端分别通过滑套(202)与两个导杆(200)滑动连接,导向弧板(20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滑动槽(2010),所述冲洗弧板(21)的上端通过安装套(210)活动卡接在第二滑动槽(2010)上,所述安装套(210)上端可转动卡接有螺纹套(211),安装套(210)的内壁上竖直设置有卡槽(2100),所述卡槽(2100)位于螺纹套(211)下端,冲洗弧板(21)通过导管与外部冲洗液储箱连接,冲洗弧板(21)下端面设置有雾化喷头(212)和烘干灯板(213),所述切除刀环(22)为椭圆环,切除刀环(22)上端设置有连接螺杆(220),切除刀环(22)通过所述连接螺杆(220)与螺纹套(211)螺纹连接,且连接螺杆(220)通过卡块与所述卡槽(2100)活动卡接;所述缝合辅助组件(3)包括移动弧板(30)和夹持弧板(31),所述移动弧板(30)和夹持弧板(31)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移动弧板(30)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滑块(300),上端均设置有第三滑动槽(301),内部均贯穿设置有通槽(302),两个移动弧板(30)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滑块(300)与第一滑动槽(15)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滑动槽(15)的长度方向与导杆(200)的长度方向垂直,两个第一滑块(300)上均可转动卡接有推动杆(303),两个所述推动杆(303)均贯穿装置箱(1),且分别与装置箱(1)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夹持弧板(31)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滑块(310),所述第二滑块(310)上均设置有连接杆(311),所述夹持弧板(31)分别通过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