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460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3D眼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定位系统,包括3D眼镜,3D眼镜包括镜框、镜腿、3D镜片以及控制电路,还包括定位装置以及定位器,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架以及红外传感器;定位架设置在镜框上,定位架左侧、右侧以及下侧分别向中心凹陷,形成“X”形;定位架开有4个以上的定位孔,定位孔安装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电路的供电模块以及开关电连接,且红外传感器至少分布在两个以上水平平面;红外传感器通过红外信号与定位器连接。有益效果:实现精准空间定位,且小巧轻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定位系统
本技术涉及3D眼镜
,尤其涉及一种红外定位系统。
技术介绍
3D眼镜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在其作用下,全新的真实感和逼真感给人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感官体验。但目前的3D眼镜大多数不具有定位功能,而具有定位功能的红外定位系统,例如AR眼镜定位系统,体积庞大,重量重,且易造成晕眩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红外定位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红外定位系统体积大且重量重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红外定位系统,包括3D眼镜,所述3D眼镜包括镜框、镜腿、3D镜片以及控制电路,还包括定位装置以及定位器,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架以及红外传感器;所述定位架设置在所述镜框上,所述定位架左侧、右侧以及下侧分别向中心凹陷,形成“X”形;所述定位架开有4个以上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安装所述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的供电模块以及开关电连接,且所述红外传感器至少分布在两个以上水平平面;所述红外传感器通过红外信号与定位器连接。优选的,所述4个以上的定位孔中每相邻两个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为45-100mm。优选的,所述定位架开有5个定位孔,在所述定位架的左上角开有第一定位孔,在所述定位架的中间顶部位置开有第二定位孔,在所述定位架的右上角开有第三定位孔,在所述定位架的左下角开有第四定位孔,在所述定位架的右下角开有第五定位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三定位孔、第四定位孔、第五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之间的距离均为65mm,所述第四定位孔与第五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为80mm,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四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为50mm,所述第三定位孔与所述第五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为50mm。优选的,所述红外定位架与所述3D眼镜的镜框通过螺钉连接。优选的,所述红外定位架与所述3D眼镜的镜框通过卡扣连接。优选的,所述定位架的中上部开有信号孔,所述信号孔安装有透明盖。优选的,所述3D眼镜为快门式3D眼镜。本技术的红外定位系统,包括3D眼镜,3D眼镜包括镜框、镜腿、3D镜片以及控制电路,还包括定位装置以及定位器,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架以及红外传感器;定位架设置在镜框上,定位架左侧、右侧以及下侧分别向中心凹陷,形成“X”形;定位架开有4个以上的定位孔,定位孔安装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电路的供电模块以及开关电连接,且红外传感器至少分布在两个以上水平平面;红外传感器通过红外信号与定位器连接。有益效果:实现精准空间定位,且小巧轻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红外定位系统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定位系统的结构图,详述如下:红外定位系统包括3D眼镜1,3D眼镜1包括镜框11、镜腿12、3D镜片13、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还包括定位装置以及定位器2,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架14以及红外传感器,定位架14设置在镜框11上,定位架14左侧、右侧以及下侧分别向中心凹陷,形成“X”形,定位架14开有4个以上的定位孔,定位孔安装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电路的供电模块以及开关电连接,且红外传感器至少分布在两个以上水平平面;红外传感器通过红外信号与定位器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红外定位系统中的3D眼镜1是基于现有的3D眼镜的改进,本实施例采用快门式3D眼镜,型号为灿影(canshine)CS-MV1,快门式3D眼镜是采用红外(IR)或射频(RF)通信方式与3D投影机进行通信,通过控制液晶镜片来实现3D效果的一种3D眼镜。快门式3D技术设计的3D眼镜主要通过提高画面的快速刷新率(通常要达到120Hz)来实现3D效果,属于主动式3D技术,又叫时分法遮光技术或液晶分时技术。当3D信号输入到投影机后,图像便以帧序列的格式实现左右帧交替产生,通过红外发射器、射频等无线方式将这些帧信号传输出去,负责接收的3D眼镜在刷新同步实现左右眼观看对应的图像,并且保持与2D视像相同的帧数,用户的两只眼睛看到快速切换的不同画面,并且在大脑中产生错觉,便观看到立体影像。在本实施例中,3D红外定位眼镜包括镜框11、镜腿12、3D镜片13、控制电路,3D镜片13为两片式镜片,分别安装在镜框11内,镜腿12安装在镜框11的两侧,控制电路设置在两个3D镜片13的中间连接处。本实施例是基于现有3D眼镜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定位功能,通过增加一个定位装置和定位器2,其中,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架14以及红外传感器,定位架14为“X”形,其中,“X”形定位架14的左右凹陷口分别对应于3D眼镜1的两个3D镜片13的位置,不会阻挡3D镜片13的视线;定位架14上开有4个以上的定位孔,定位孔上安装红外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红外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电路的供电模块及开关电连接,通过现有3D眼镜1控制电路中的供电模块给红外传感器供电,控制电路中的开关来控制红外传感器开启与关闭,无需另外增加供电模块与开关。作为优选实施例,定位架14的中间向外凸起,一方面是为了适配红外定位眼镜的镜框11形状,一方面是为了空间定位更精准,在空间定位时,需要有至少一个点不在同一个面,才能能计算一个立体的结构,如果均在同一个面无法比较定位数据,易造成定位误差。在本实施例中,红外传感器通过红外信号与定位器2连接。红外传感器发送红外信号,定位器2接收红外传感器发送的红外信号来确认位置信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定位方案采用单目视觉定位,单目视觉定位就是通过一台摄像机拍摄刚体上面的特征点完成定位工作。单目视觉定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基于单帧图像的定位方法和基于两帧或多帧图像的定位方法。基于单帧图像的定位方法主要是基于特征点的定位,即多点透视算法(Perspective-n-Poing,PnP算法),关键点在于快速准确的实现模板与投影图像之间的特征匹配。定位算法是基于P-n-P算法,即Perspective-n-Points,指给定世界坐标系下的n个3d坐标点,以及这些点在图像中的2d投影坐标,求解世界相对相机的姿态和位置,必须知道至少4个点,因此,定位架14开有4个以上的定位孔。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应用于全息投影领域,当带上3D眼镜1观看全息互动投影中的场景时,系统会实时采集眼镜上面的红外传感器的图像,通过算法运算可以得到3D眼镜1在三维空间中的相对坐标和姿态,系统会根据这个坐标和姿态输出相对于的画面给投影机投射出来,就会看到全息影像。若移动位置,3D眼镜1会跟着移动,系统会实时更新3D眼镜1的坐标和姿态,同时更新画面投射出来,这样就能在不同位置看到场景不同角度的全息影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为45-100mm,每相邻两个定位孔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定位系统,包括3D眼镜,所述3D眼镜包括镜框、镜腿、3D镜片以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装置以及定位器,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架以及红外传感器;所述定位架设置在所述镜框上,所述定位架左侧、右侧以及下侧分别向中心凹陷,形成“X”形;所述定位架开有4个以上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安装所述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的供电模块以及开关电连接,且所述红外传感器至少分布在两个以上水平平面;所述红外传感器通过红外信号与定位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定位系统,包括3D眼镜,所述3D眼镜包括镜框、镜腿、3D镜片以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装置以及定位器,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架以及红外传感器;所述定位架设置在所述镜框上,所述定位架左侧、右侧以及下侧分别向中心凹陷,形成“X”形;所述定位架开有4个以上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安装所述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的供电模块以及开关电连接,且所述红外传感器至少分布在两个以上水平平面;所述红外传感器通过红外信号与定位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4个以上的定位孔中每相邻两个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为45-10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开有5个定位孔,在所述定位架的左上角开有第一定位孔,在所述定位架的中间顶部位置开有第二定位孔,在所述定位架的右上角开有第三定位孔,在所述定位架的左下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微光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