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套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4564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鞋套,其包括一个套体、一个套口周缘和弹性带,其中该套体被设置能够被撑开和形成一个容纳腔,其中该套口周缘形成一个鞋套开口,其中该套口周缘自该套体延伸,该鞋套开口与该套体的该容纳腔相连通,该弹性带被设置在该套口周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鞋套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套,尤其涉及一种套口边缘被加固,以使其不易拉破的鞋套。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涉及一种鞋套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鞋套用于套在鞋子上,防止鞋子上的污染物污染环境,或防止环境污染物污染鞋子。在环境清洁要求高的环境中,如精密制造业的无尘车间、食品制药行业的无菌车间、手术室等等场合,一般会要求人们穿戴鞋套。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卫生也越来越重视。很多家庭会准备鞋套以在客人进入室内时穿上,以免客人的鞋子弄脏室内地面。现有鞋套大多由无纺布、聚乙烯(PE)或氯化聚醚(CPE)制成。聚乙烯制成的鞋套具有良好的阻水阻湿性能,但不耐油和机蒸气,氯化聚醚制成的鞋套具有优异的耐油、耐热和阻燃性能。此外,聚乙烯和氯化聚醚制成的鞋套的抗机械应力,如抗拉性能相对较差。当使用者将鞋套套在鞋子上时,尤其是在鞋套较薄时,聚乙烯和氯化聚醚制成的鞋套容易被撕裂。在使用者将鞋套套在鞋子上时,聚乙烯和氯化聚醚制成的鞋套尤其容易在鞋套的套口部位或套口周缘发生撕裂。此外,聚乙烯和氯化聚醚制成的鞋套透气性较差,当在温度较高环境下使用时,容易导致使用者脚部透气不畅。与聚乙烯或氯化聚醚制成的鞋套相比,无纺布制成的鞋套的抗拉性能更好。然而,无纺布与地面摩擦力大,由其制成的鞋套不耐使用者长时间走动导致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套,其中本专利技术鞋套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抗拉性。本专利技术鞋套尤其不易在套口部位或套口周缘被扯破或被撕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套,其中本专利技术鞋套适于通过自动生产线制造。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鞋套,其中本专利技术鞋套结构简单和易于制造。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依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的本专利技术鞋套包括:一个套体,其被设置能够被撑开和形成一个容纳腔;一个套口周缘,其中该套口周缘自该套体延伸,其中该套口周缘形成一个鞋套开口,其中该鞋套开口与该套体的该容纳腔相连通;和弹性带,其中该弹性带被设置在该套口周缘。依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鞋套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将两个第二面料分别置于该第一面料的两个边缘;(b)将该第二面料分别与该第一面料相压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相应复合面料;(c)将两个弹性带分别置于该第一面料的表面;(d)分别将该复合面料折起,以使每个复合面料形成一个第一套口部和一个第二套口部;(e)横向地分别将每个复合面料的该第二套口部折叠至该第一套口部,其中该弹性带被分别保持在该复合面料形成的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之间;(f)折叠该第一面料,以使该复合面料的该第二套口部能够相互对齐和使该第一面料形成两层相互重叠的第一面料层;(g)在一个第一预设位置,纵向地将该复合面料相封合在一起,和在一个第二预设位置,将相互重叠的两层第一面料层相热合在一起,其中该第一预设位置和该第二预设位置被设置相对齐,从而使该第一面料的被热合部位和该复合面料的被封合部位能够形成一个纵向设置的封合部;和(h)纵向地切开该第一面料和该复合面料形成的该封合部,从而使两个相邻封合部之间的该第一面料层、该弹性带和该复合面料形成一个鞋套。依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另一种鞋套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将两个第二面料分别置于该第一面料的两个边缘,其中该第二面料分别自该第一面料的两个边缘向外延伸;(b)将该第二面料分别与该第一面料的两个边缘相压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相应复合面料;(c)将两个弹性带分别置于该第二面料的表面;(d)分别将该第二面料折起,以使每个第二面料形成一个第一套口部和一个第二套口部,其中该第一套口部被设置在该第一面料的边缘的外表面;(e)横向地分别将每个第二面料的该第二套口部折叠至该第一面料的边缘的内表面,从而使该第一面料的边缘被分别设置在该第二面料的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之间和保持该弹性带分别在该第二面料形成的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之间;(f)折叠该第一面料,以使该第二面料形成的该第二套口部能够相互对齐和使该第一面料形成两层相互重叠的第一面料层;(g)在一个第一预设位置,纵向地将该第二面料形成的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该第一面料的边缘、该弹性带相封合在一起,和在一个第二预设位置,将相互重叠的两层第一面料层相热合在一起,其中该第一预设位置和该第二预设位置被设置相对齐,从而使该第一面料的被热合部位和该复合面料的被封合部位能够形成一个纵向设置的封合部;和(h)纵向地切开该第一面料、该第二面料和该弹性带形成的该封合部,从而使两个相邻封合部之间的该第一面料层、该弹性带和该复合面料形成一个鞋套。依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又一种鞋套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将两个第二面料分别置于该第一面料的两个边缘,其中该第二面料分别自该第一面料的两个边缘向外延伸;(b)将该第二面料分别与该第一面料的两个边缘相压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相应复合面料;(c)将两个弹性带分别置于该第二面料的表面;(d)分别将该第二面料折起,以使每个复合面料形成一个第一套口部和每个第二面料形成一个第二套口部,其中该第二套口部被设置在该第一套口部的内表面;(e)横向地分别将每个复合面料形成的该第一套口部折叠至该第一面料的边缘的内表面,保持该弹性带分别在该第二面料与该第一面料形成的该第一套口部和所述第二面料形成的该第二套口部之间;(f)折叠该第一面料,以使该第二面料形成的该第二套口部能够相互对齐和使该第一面料形成两层相互重叠的第一面料层;(g)在一个第一预设位置,纵向地将该复合面料形成的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面料形成的该第二套口部、该弹性带相封合在一起,和在一个第二预设位置,将相互重叠的两层第一面料层相热合在一起,其中该第一预设位置和该第二预设位置被设置相对齐,从而使该第一面料的被热合部位和该复合面料及该第二面料的被封合部位能够形成一个纵向设置的封合部;和(h)纵向地切开该第一面料、该第二面料、该复合面料和该弹性带形成的该封合部,从而使两个相邻封合部之间的该第一面料层、该弹性带、该复合面料和该第二面料形成一个鞋套。依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再一种鞋套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将两个第二面料分别置于该第一面料的两个边缘,其中该第二面料分别自该第一面料的两个边缘向外延伸;(b)将该第二面料分别与该第一面料的两个边缘相压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相应复合面料;(c)将两个弹性带分别置于该第二面料的表面;(d)分别将该第二面料折起,以使每个复合面料形成一个第一套口部和每个第二面料形成一个第二套口部,其中该第二套口部被设置在该第一套口部的内表面;(e)横向地分别将每个复合面料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个套体,其被设置能够被撑开和形成一个容纳腔;/n一个套口周缘,其中该套口周缘自该套体延伸,其中该套口周缘形成一个鞋套开口,其中该鞋套开口与该套体的该容纳腔相连通;和/n弹性带,其中该弹性带被设置在该套口周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套体,其被设置能够被撑开和形成一个容纳腔;
一个套口周缘,其中该套口周缘自该套体延伸,其中该套口周缘形成一个鞋套开口,其中该鞋套开口与该套体的该容纳腔相连通;和
弹性带,其中该弹性带被设置在该套口周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套口周缘包括一个第一套口部和一个自该第一套口部延伸的第二套口部,其中该第二套口部被设置在该第一套口部的内表面,该弹性带被保持在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口部包括一第一基底层和一第一强化层,其中该第一基底层自该套体延伸,该第一强化层被设置在该第一基底层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套口部包括一第二基底层和一第二强化层,其中该第二基底层自该第一基底层延伸,该第二强化层被设置在该第二基底层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基底层与该第二套口部的该第二基底层相封合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基底层与该第二套口部的该第二基底层相热合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基底层与该第二套口部的该第二基底层相焊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套口部的该第二基底层和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基底层相一体成型,该第二套口部的该第二强化层和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强化层相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套体、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基底层和该第二套口部的该第二基底层均由聚乙烯、聚丙烯或氯化聚乙烯制成,该套口周缘的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强化层和该第二套口部的该第二强化层均由无纺布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套体具有一个套体周缘,该套口周缘包括一个第一套口部和一个自该第一套口部延伸的第二套口部,其中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被分别设置在该套体的该套体周缘的内外两侧,并自该套体周缘向外延伸,该弹性带被保持在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相一体成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套体、该套体周缘均由聚乙烯、聚丙烯或氯化聚乙烯制成,该套口周缘的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均由无纺布制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套体具有一个套体周缘,该套口周缘包括一个第一套口部和一个自该第一套口部延伸的第二套口部,该第二套口部被设置在该第一套口部的内表面,其中该第一套口部被设置在该套体周缘的内侧,该弹性带被保持在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相一体成型。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套体、该套体周缘均由聚乙烯、聚丙烯或氯化聚乙烯制成,该套口周缘的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均由无纺布制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套体具有一个套体周缘,该套口周缘包括一个第一套口部和一个自该第一套口部延伸的第二套口部,该第二套口部被设置在该第一套口部的内表面,其中该第一套口部被设置在该套体周缘的外侧,该弹性带被保持在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相一体成型。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套体、该套体周缘均由聚乙烯、聚丙烯或氯化聚乙烯制成,该套口周缘的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均由无纺布制成。


19.一种鞋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两个第二面料分别置于该第一面料的两个边缘;
(b)将该第二面料分别与该第一面料相压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相应复合面料;
(c)将两个弹性带分别置于该第一面料的表面;
(d)分别将该复合面料折起,以使每个复合面料形成一个第一套口部和一个第二套口部;
(e)横向地分别将每个复合面料的该第二套口部折叠至该第一套口部,其中该弹性带被分别保持在该复合面料形成的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之间;
(f)折叠该第一面料,以使该复合面料的该第二套口部能够相互对齐和使该第一面料形成两层相互重叠的第一面料层;
(g)在一个第一预设位置,纵向地将该复合面料相封合在一起,和在一个第二预设位置,将相互重叠的两层第一面料层相热合在一起,其中该第一预设位置和该第二预设位置被设置相对齐,从而使该第一面料的被热合部位和该复合面料的被封合部位能够形成一个纵向设置的封合部;和
(h)纵向地切开该第一面料和该复合面料形成的该封合部,从而使两个相邻封合部之间的该第一面料层、该弹性带和该复合面料形成一个鞋套。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鞋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下述步骤:
(m)横向地分别将该复合面料形成的相应第一套口部和第二套口部相封合在一起,其中该步骤(m)位于该步骤(f)之前。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鞋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该第二面料分别与该第一面料通过双面辊压,被相压合在一起。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鞋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当第一面料由聚乙烯制成时,该第一面料保持在125℃至135℃,与该第二面料相压合,其中该第二面料由无纺布制成。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鞋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当第一面料由聚丙烯制成时,该第一面料保持在150℃至176℃,与该第二面料相压合,其中该第二面料由无纺布制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鞋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当第一面料由氯化聚乙烯制成时,该第一面料保持在80℃至85℃,与该第二面料相压合,其中该第二面料由无纺布制成。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鞋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m),该复合面料形成的相应第一套口部和第二套口部通过超声波焊接被横向地焊接在一起。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鞋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m),该复合面料形成的相应第一套口部和第二套口部被横向地相热合在一起。


2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鞋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g),该复合面料通过超声波焊接被纵向地焊接在一起。


28.一种鞋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两个第二面料分别置于该第一面料的两个边缘,其中该第二面料分别自该第一面料的两个边缘向外延伸;
(b)将该第二面料分别与该第一面料的两个边缘相压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相应复合面料;
(c)将两个弹性带分别置于该第二面料的表面;
(d)分别将该第二面料折起,以使每个第二面料形成一个第一套口部和一个第二套口部,其中该第一套口部被设置在该第一面料的边缘的外表面;
(e)横向地分别将每个第二面料的该第二套口部折叠至该第一面料的边缘的内表面,从而使该第一面料的边缘被分别设置在该第二面料的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之间和保持该弹性带分别在该第二面料形成的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之间;
(f)折叠该第一面料,以使该第二面料形成的该第二套口部能够相互对齐和使该第一面料形成两层相互重叠的第一面料层;
(g)在一个第一预设位置,纵向地将该第二面料形成的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该第一面料的边缘、该弹性带相封合在一起,和在一个第二预设位置,将相互重叠的两层第一面料层相热合在一起,其中该第一预设位置和该第二预设位置被设置相对齐,从而使该第一面料的被热合部位和该复合面料的被封合部位能够形成一个纵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良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益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