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套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4565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鞋套,其包括一个套体、一个套口周缘和弹性带,其中该套体被设置能够被撑开和形成一个容纳腔,其中该套口周缘形成一个鞋套开口,其中该套口周缘自该套体延伸,该鞋套开口与该套体的该容纳腔相连通,该弹性带被设置在该套口周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鞋套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套,尤其涉及一种套口边缘被加固,以使其不易拉破的鞋套。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涉及一种鞋套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鞋套用于套在鞋子上,防止鞋子上的污染物污染环境,或防止环境污染物污染鞋子。在环境清洁要求高的环境中,如精密制造业的无尘车间、食品制药行业的无菌车间、手术室等等场合,一般会要求人们穿戴鞋套。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卫生也越来越重视。很多家庭会准备鞋套以在客人进入室内时穿上,以免客人的鞋子弄脏室内地面。现有鞋套大多由无纺布、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氯化聚醚(CPE)制成。聚乙烯制成的鞋套具有良好的阻水阻湿性能,但不耐油和机蒸气,氯化聚醚制成的鞋套具有优异的耐油、耐热和阻燃性能。此外,聚乙烯、聚丙烯和氯化聚醚制成的鞋套的抗机械应力,如抗拉性能相对较差。当使用者将鞋套套在鞋子上时,尤其是在鞋套较薄时,聚乙烯和氯化聚醚制成的鞋套容易被撕裂。在使用者将鞋套套在鞋子上时,聚乙烯和氯化聚醚制成的鞋套尤其容易在鞋套的套口部位或套口周缘发生撕裂。与聚乙烯或氯化聚醚制成的鞋套相比,无纺布制成的鞋套的抗拉性能更好。然而,无纺布与地面摩擦力大,由其制成的鞋套不耐使用者长时间走动导致的磨损。其次,无纺布发生磨损后,容易产生短纤维,影响所在环境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套,其中本专利技术鞋套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抗拉性。本专利技术鞋套尤其不易在套口部位或套口周缘被扯破或被撕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套,其中本专利技术鞋套适于通过自动生产线制造。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鞋套,其中本专利技术鞋套结构简单和易于制造。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依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的本专利技术鞋套包括:一个套体,其被设置能够被撑开和形成一个容纳腔;一个套口周缘,其中该套口周缘自该套体延伸,其中该套口周缘形成一个鞋套开口,其中该鞋套开口与该套体的该容纳腔相连通;和弹性带,其中该弹性带被设置在该套口周缘。依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鞋套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将两个第二面料分别置于该第一面料,且该第二面料分别与该第一面料的两个边缘相对齐;(b)将该第二面料分别与该第一面料相压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相应复合面料;(c)将两个弹性带分别置于该第二面料的表面;(d)分别将该复合面料向内折起,以使每个复合面料形成一个第一套口部和一个第二套口部;(e)横向地分别将每个复合面料的该第二套口部折叠至该第一套口部,其中该弹性带被分别保持在该复合面料形成的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之间;(f)折叠该第一面料,以使该复合面料的该第二套口部能够相互对齐和使该第一面料形成两层相互重叠的第一面料层;(g)在一个第一预设位置,纵向地将该复合面料相封合在一起,和在一个第二预设位置,将相互重叠的两层第一面料层相热合在一起,其中该第一预设位置和该第二预设位置被设置相对齐,从而使该第一面料的被热合部位和该复合面料的被封合部位能够形成一个纵向设置的封合部;和(h)纵向地切开该第一面料和该复合面料形成的该封合部,从而使两个相邻封合部之间的该第一面料层、该弹性带和该复合面料形成一个鞋套。依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鞋套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将两个第二面料分别置于该第一面料的两个边缘;(b)将该第二面料分别与该第一面料相压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相应复合面料;(c)将两个弹性带分别置于该第二面料的表面;(d)分别将该第二面料向内折起,以使每个复合面料形成一个第一套口部和每个第二面料形成一个第二套口部;(e)横向地分别将每个第二面料的该第二套口部折叠至该第一套口部,其中该弹性带被分别保持在该复合面料形成的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面料形成的该第二套口部之间;(f)折叠该第一面料,以使该第二面料的该第二套口部能够相互对齐和使该第一面料形成两层相互重叠的第一面料层;(g)在一个第一预设位置,纵向地将该复合面料与该第二面料相封合在一起,和在一个第二预设位置,将相互重叠的两层第一面料层相热合在一起,其中该第一预设位置和该第二预设位置被设置相对齐,从而使该第一面料的被热合部位和该复合面料与该第二面料的被封合部位能够形成一个纵向设置的封合部;和(h)纵向地切开该第一面料和该复合面料与该第二面料形成的该封合部,从而使两个相邻封合部之间的该第一面料层、该弹性带、该复合面料和该第二面料形成一个鞋套。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和目的将得以充分体现。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目的,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附图说明图1A所示的是一种现有鞋套。图1B所示的是被撕裂后的上述现有鞋套,其中该鞋套的弹性带处于伸展状态。图2A所示的是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鞋套,其中该鞋套处于收缩状态。图2B所示的是上述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鞋套,其中该鞋套被拉伸展开。图2C是上述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鞋套的剖视示意图。图3所示的是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鞋套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所示的是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鞋套在生产线上被制造的流程。图5A所示的是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制造鞋套的复合面料被折起,并形成相应第一套口部和第二套口部的流程。图5B所示的是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制造鞋套的复合面料形成的套口部被封合在一起的流程。图5C所示的是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制造鞋套的第一面料被折叠的流程。图5D所示的是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制造鞋套的复合面料形成的套口部和该弹性带通过超声波焊接被纵向地焊接在一起的流程。图5E所示的是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制造鞋套的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该弹性带形成的封合部被切开和制得鞋套的流程。图6所示的是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鞋套的一种可选实施的剖视图。图7所示的是依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鞋套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个套体,其被设置能够被撑开和形成一个容纳腔;/n一个套口周缘,其中该套口周缘自该套体延伸,其中该套口周缘形成一个鞋套开口,其中该鞋套开口与该套体的该容纳腔相连通;和/n弹性带,其中该弹性带被设置在该套口周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套体,其被设置能够被撑开和形成一个容纳腔;
一个套口周缘,其中该套口周缘自该套体延伸,其中该套口周缘形成一个鞋套开口,其中该鞋套开口与该套体的该容纳腔相连通;和
弹性带,其中该弹性带被设置在该套口周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套口周缘包括一个第一套口部和一个自该第一套口部延伸的第二套口部,其中该第二套口部被设置在该第一套口部的内表面,该弹性带被保持在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口部包括一第一基底层和一第一强化层,其中该第一基底层自该套体延伸,该第一强化层被设置在该第一基底层的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套口部包括一第二基底层和一第二强化层,其中该第二基底层自该第一基底层延伸,该第二强化层被设置在该第二基底层的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强化层与该第二套口部的该第二强化层相封合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强化层与该第二套口部的该第二强化层相焊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套口部的该第二基底层和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基底层相一体成型,该第二套口部的该第二强化层和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强化层相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套体、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基底层和该第二套口部的该第二基底层均由聚乙烯、聚丙烯或氯化聚醚制成,该套口周缘的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强化层和该第二套口部的该第二强化层均由无纺布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强化层和该第二套口部的该第二强化层为一整块面料。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鞋套的该套体、该套口周缘的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基底层和该第二套口部的该第二基底层为一整块面料。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套口部与该第一强化层相一体成型,该第二套口部自该第一强化层延伸,该第二套口部被设置在该第一强化层的内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强化层与该第二套口部相封合在一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强化层与该第二套口部相焊接在一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套体、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基底层均由聚乙烯、聚丙烯或氯化聚醚制成,该套口周缘的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强化层和该第二套口部均由无纺布制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强化层和该第二套口部为一整块面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鞋套,其特征在于,该鞋套的该套体、该套口周缘的该第一套口部的该第一基底层为一整块面料。


17.一种鞋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两个第二面料分别置于该第一面料,且该第二面料分别分别与该第一面料的两个边缘相对齐;
(b)将该第二面料分别与该第一面料相压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相应复合面料;
(c)将两个弹性带分别置于该第二面料的表面;
(d)分别将该复合面料向内折起,以使每个复合面料形成一个第一套口部和一个第二套口部;
(e)横向地分别将每个复合面料的该第二套口部折叠至该第一套口部,其中该弹性带被分别保持在该复合面料形成的该第一套口部和该第二套口部之间;
(f)折叠该第一面料,以使该复合面料的该第二套口部能够相互对齐和使该第一面料形成两层相互重叠的第一面料层;
(g)在一个第一预设位置,纵向地将该复合面料相封合在一起,和在一个第二预设位置,将相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良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益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