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流检测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482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涡流检测传感器,主要包括导管、穿过导管的导线、手柄、与其导管前端相连接的探头,其特征在于导管1的前端装置的探头4可拆、卸,探头4的磁芯4a表面经过离子注入强化处理。(*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探伤检测传感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涡流检测传感器。已知技术中的涡流检测传感器其主体结构主要包括手柄、导管、探头,导管内装有与探头上电感线圈相连接的导线。已知技术中的探头主是由铁氧体中间夹有陶瓷芯,外绕线圈。这种结构的探头存在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的缺陷。本技术的构成主要包括手柄、导管、穿过导管的导线和与其导管前端相连接的探头,特征是在导管前端装配的探头可装、卸,探头的磁芯材料表面经过离子注入强化处理,以提高其耐磨性能,又不影响磁芯材料的磁性能。可装、卸的探头可以是平面头形、圆椎头形、侧面点式头形、直角梯形点式头形。探头主要由外壳、磁芯和绕在磁芯上的线圈构成。所采用的是单式的放置式线圈,其绕制方式为绝对式。上述的表面经过强化的磁芯材料探头,是对软磁芯材料表面进行Ti+C双离子注入而形成的。Ti+C双离子注入量为2×1017Cm-2~5.5×1017Cm-2。本技术显著的优点和效益是1.由于采用单式放置式线圈,其线圈体积小,线圈内部带有磁芯,因此具有磁场聚焦的性能,灵敏度高,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表面的检测,还能对形状复杂的工作某一区域作局部检测。2.由于探头的磁芯材料表面经过Ti+C双离子注入,使材料有固溶强化和位错强化效果,同时具有弥散强化效果,这是由于Ti与C的亲合力较高,注入过程中的碳原子被钛原子所吸引而富集到Ti的注入区,并与Ti化合成TiC相,增加了注入层的弥散强化效应,会明显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又不影响磁芯材料的磁性能。离子注入是采用离子注入机注入,注入前经过超声波清洗,清洗液为丙酮,与已知技术相比,探头的强化处理工艺操作明显的简单,成本比较低。附图说明图1、图2、图3、图4、图5中的探头均由磁芯、磁芯外绕置有一个线圈,外套有一个外壳构成。图1中所装探头4为测试整机时的探头,通过导管1前端的转轴11与其相连接。探头4是由磁芯4a、线圈4b和外壳4c构成,外壳4c上有小孔4d,用于连接拉簧8的前端,当测试整机时,需要探头与导管1成直线时,通过手柄3b,压缩弹簧5复位,使手柄3b与手柄3a分开,并通过拉簧8,使其探头4与导管1成一直线;当需要使探头4与导管1成90°角进行测试时,通过手柄3b,压缩弹簧5,推动拉簧8使其探头4与导管1成90°的工作状态。例2,当所测试工件部位为槽时,将图3中的圆椎头形探头或图5中的直角梯形点式头形探头,通过螺纹装配于图1的导管1前端就可实施。例3,当所测试工件部位为孔时,如对高压涡轮盘90个Φ6.7孔和Φ10.2孔缺陷的检测时,将图4中的侧面点式头形探头通过螺纹装配于图1的导管1前端,即可实施。例4当所测试工件部位为叶片边沿时,如叶片进气边和排气边的缺陷,将图2中的斜杆平面头形探头装配与图1中导管1的前端就可实施。根据所测试的工件部位不同,可选取图6、图8、图11、图12中的一种探头外壳,将磁芯4a装入探头外壳的磁芯孔4d中,导线9穿过导线孔4e,与线圈4b连接,组装好的探头与传感器的导管1前端连接,就可实施应用。权利要求1一种涡流检测传感器,主要包括导管、穿过导管的导线、手柄、与其导管前端相连接的探头,其特征在于导管1的前端装置的探头4可拆、卸,探头4的磁芯4a表面经过离子注入强化处理。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流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探头4可以是平面头形、斜杆平面头形、圆椎头形、侧面点式头形、直角梯形点式头形。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流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磁芯4a表面经过注入Ti+C双离子强化处理。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流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Ti+C双离子注入量为2×1017Cm-2~5.5×1017Cm-2。5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涡流检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探头4的磁芯4a上采用的是单式放置式线圈,绕制方式为绝对式。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涡流检测传感器,主要由手柄、导管、穿过导管的导线,一端与探头中的线圈连接,另一端与插座连接,特点是导管前端装配的探头可拆、卸,根据工件测试部位不同,装配的探头形状也有所不同,可以是平面头形、斜杆平面头形、圆锥头形、侧面点式头形、直角梯形点式头形;探头主要由磁芯,绕置于磁芯上的线圈及外壳构成,磁芯表面经过注入Ti+C双离子强化处理,明显提高了磁芯材料硬度和耐磨性,同时又不影响磁芯材料的磁性能;与已知技术相比,探头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涡流检测传感器的灵敏范围完全达到国际标准,显示状态完全符合仪器操作规范的技术要求。文档编号G01N27/90GK2578826SQ0228065公开日2003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23日专利技术者李虹, 郭旭, 李剑秋, 刘书文 申请人: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虹郭旭李剑秋刘书文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