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血液脑脊液病原体抗体的蛋白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463 阅读:212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血液脑脊液病原体抗体的蛋白芯片,该芯片由基片和阵列式分布于基片之上的病原体种或型特异性蛋白或多肽抗原以及对照的点涂层组成,其中,所述基片是表面有氨基化修饰层的玻片或表面有醛基化修饰层的玻片或表面有多聚赖氨酸修饰层的玻片;所述点涂层的形状为圆形,每组阵列设2~6个点涂层,平行紧密排列成两排;各组间相互平行排列,设16组,每组涂层分别涂布有13种抗原及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空白对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芯片可同时平行检测多种病原体的感染,具有快速、高效、准确、平行诊断的特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密度蛋白芯片,尤其涉及一种检测血液脑脊液病原体抗体的蛋白芯片。属生物芯片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其病原体涉及多种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等。在临床上病原学诊断是确诊的金标准,病原学诊断一俟确定,鉴别诊断则毋庸再提。目前,病原体诊断仍然靠形态学检查、病原体分离培养以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抗体;而对于结核杆菌、螺旋体及各种病毒感染,包括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II)、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风疹病毒(RV)、乙脑病毒(JEV)、腮腺炎病毒(MV)等,其形态学检查和病原体分离培养常受到限制,临床上通称为无菌性脑炎、脑膜炎。由于不同病原体感染的治疗原则大相径庭,如果病原体不明,临床就难以用药;而抗病毒药物的不断研发和对不同病毒具有的不同的敏感性、耐药性,也使得对病毒种类的鉴定更为迫切,但迄今为止病原学确诊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要求,由此延误治疗使该类疾病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由于早期治疗能降低死亡率,因此,建立一种早期平行快速诊断方法至关重要。机体受病原体感染后,体液中产生特异性抗体,感染后2-3天内血清中最先出现IgM,然后产生IgG,许多国内外学者将测定脑脊液中的病原体特异性IgM作为早期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实验依据,认为CSF中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比血清检测特异性高、干扰小,能特异性地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性感染,由于血中免疫球蛋白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尤其是大分子的IgM抗体,因此脑脊液中的IgM被视为局部炎症所产生的免疫反应。但用ELISA技术每次只能检测一种病原体的IgM,如要对可疑所有病原体进行检测,则费用昂贵,而且需要脑脊液的量大,实际上无法进行。生物芯片(Biochip)技术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研究发展应运而生,主要指通过平面微细加工技术构建的微流体分析单元和系统,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核酸以及其它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具有高度平行性、多样性、微型化和自动化的特点,生物芯片主要包括基因芯片和蛋白芯片两大类。蛋白芯片(proteinchip)是集微电子、微机械、化学物理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一门高新技术,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高效工具,是将各种蛋白质有序地固定于载体上成为检测用的芯片,然后,用标记了特定荧光抗体的蛋白质或其他成分与芯片作用,经漂洗将未能与芯片上的蛋白质互补结合的成分洗去,再利用荧光扫描仪或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测定芯片上各点的荧光强度,通过荧光强度分析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由此达到测定各种蛋白质功能的目的。利用这项技术可同时对多种蛋白质进行平行检测分析,使得用常规ELISA技术需上千次才能完成的分析在蛋白质芯片上仅需一次就可以完成,并且检测到的平行数据误差更小,更准确。临床上进行血液脑脊液抗体的检测主要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具体地说,当检测IgG时,酶标板上包被该项目相应的抗原,与血清中相应的IgG孵育结合,然后加入酶标二抗,最后加入酶作用的底物显色,用酶标仪检测判断结果;当检测IgM时,酶标板上包被该项目相应的二抗,与血清中相应的IgM孵育结合,然后依次加入抗原、酶标抗体,最后加入酶作用的底物显色,用酶标仪检测判断结果。如果要对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II)、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风疹病毒(RV)、乙脑病毒(JEV)、腮腺炎病毒(MV)、结核分枝杆菌、钩端螺旋体十种病原体进行检测,以上述方法就需要二十个试剂盒才能将所有的IgG和IgM检测完毕,每次反应只能检测一个指标,速度慢、效率低、费用昂贵、需要样本的量大,实际上无法进行;而且,目前所用的检测试剂盒中的抗原均为病原体培养物的粗提抗原,其病毒含量低,成分复杂,本底较高,各病原体之间的交叉反应严重,且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相差很大;另外,实验中所用的底物也是剧毒化学品,对实验人员的健康也有潜在的威胁。经检索,具有能同时检测上述十种病原体的,用于检测血液脑脊液病原体抗体的蛋白芯片至今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血液脑脊液病原体抗体的蛋白芯片,目的在于,仅通过一次反应,就可得到涉及上述十种病原体的多种指标的反应结果,力求快速、准确的判断出不同病原体的感染。本技术涉及的检测血液脑脊液病原体抗体的蛋白芯片,由基片和阵列式分布于基片之上的病原体种或型特异性蛋白或多肽抗原以及对照的点涂层组成,其中,所述基片是表面有氨基化修饰层的玻片或表面有醛基化修饰层的玻片或表面有多聚赖氨酸修饰层的玻片;所述点涂层的形状为圆形,每组阵列设2~6个点涂层,平行紧密排列成两排;设16组,各组间相互平行排列,每组涂层分别涂布有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II)、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风疹病毒(RV)、乙脑病毒(JEV)、腮腺炎病毒(MV)、结核分枝杆菌(MT)、钩端螺旋体(LP)十项指标的13种抗原及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空白对照。其中,上述的基片形状是长方形,面积是25.4×76.2mm,厚度为0.6~1.2mm。其中,上述的氨基化修饰层是指经过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丙酮溶液处理的硅化层;所述的醛基化修饰层是指在氨基化玻片基础上覆盖有经戊二醛磷酸盐缓冲液处理的醛基化层;所述的多聚赖氨酸修饰层是指经过10%多聚赖氨酸磷酸盐溶液处理后的多聚赖氨酸层。其中,上述的点涂层每组阵列中优选4个圆形点涂层组成,设16组,分列四排,相互平行排列;自上而下,自左至右数,第一排各组涂层分别优选涂布有单纯疱疹病毒gD、单纯疱疹病毒I-gG、单纯疱疹病毒II-gG、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原;第二排各组涂层分别优选涂布有巨细胞病毒pp150、巨细胞病毒抗原、EB病毒抗原,风疹病毒抗原;第三排各组涂层分别优选涂布有乙脑病毒抗原、腮腺炎病毒抗原、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脂阿拉伯甘露糖;第四排各组涂层分别涂布有钩端螺旋体、PBS、BSA、IgG/IgM。其中,上述的点涂层的大小,可以根据圆形点涂层的直径,各组间的距离变化而变化;阵列的排列和分布数量可以根据待检样品的数目而变化。其中,上述的圆形点涂层直径为50~100μm,各组间的距离为200~300μm时,抗原阵列的面积为2.0mm~3.5mm×2.0mm~3.5mm,且抗原阵列可同时在一张玻璃基片上设置1~16个。其中,上述的圆形点涂层直径优选为100μm,各组间的距离优选为300μm时,抗原阵列的面积为3.5mm×3.5mm,且可同时在一张玻璃基片上优选设置4~8个。上述点阵于玻璃基片上的抗原是纯化的所述病原体的种或型特异性抗原,包括单纯疱疹病毒I、II型共同抗原包膜糖蛋白D(HSV-gD),HSVI、II型特异性抗原包膜糖蛋白G(HSV1-gG、HSV2-g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血液脑脊液病原体抗体的蛋白芯片,由基片和阵列式分布于基片之上的病原体种或型特异性蛋白或多肽抗原以及对照的点涂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是表面有氨基化修饰层的玻片或表面有醛基化修饰层的玻片或表面有多聚赖氨酸修饰层的玻片;所述点涂层的形状为圆形,每组阵列设2~6个点涂层,平行紧密排列成两排;设16组,各组间相互平行排列,每组涂层分别涂布有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风疹病毒(RV)、乙脑病毒(JEV)、腮腺炎病毒(MV)、结核分枝杆菌(MT)、钩端螺旋体(LP)十项指标的13种抗原及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空白对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金祥刘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5年03月04日 22:34
    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脑脊液由脑室中的脉络丛产生,与血浆和淋巴液的性质相似,略带粘性。
    0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