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风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427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布风机构,包括进风管和出风嘴,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均风单元,所述的出风嘴在均风单元的下侧呈排列状布置组成热风单元,各出风嘴的上端均与均风单元相连通连接,进风管位于均风单元的上侧并与均风单元相连通连接,均风单元使得各出风嘴的下端出口均匀出风。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对茶叶理条烘干效果好,使用方便。

A kind of air distribution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布风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布风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对茶叶加工过程中进行布风、理条和烘干的设备均为单独的,生产加工效率较低,同时传动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对进料和温度的调控较差,布风过程中风向不均匀,使得加工后的茶叶的条形,出茶的茶色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茶汤的品种产生缺陷,导致茶叶的品质难以符合市场需求,故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优化升级,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布风机构,其布风效果好,风向均匀。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布风机构,包括进风管和出风嘴,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均风单元,所述的出风嘴在均风单元的下侧呈排列状布置组成热风单元,各出风嘴的上端均与均风单元相连通连接,进风管位于均风单元的上侧并与均风单元相连通连接,均风单元使得各出风嘴的下端出口均匀出风。优选地,进风管包括横状布置的B1管段和竖状布置的B2管段,B1、B2管段呈L状布置,B1管段的进风端与鼓风组件相连接,B2管段的下端与均风单元相连接。优选地,均风单元包括用于调节气流流向的流向调整子单元和使得气流沿着出风嘴设置的区域范围进行均布的分布气流子单元,流向调整子单元和分布气流子单元沿着气流的流动路径依次设置。优选地,流向调整子单元包括均风盒,均风盒的盒顶处设置有与进风管相连接的接风口,均风盒内设置有倾斜布置的均风板,均风板在均风盒内沿着盒长方向间隔设置,均风盒的盒底设置成敞口状与分布气流子单元相连接。优选地,均风盒的长度方向与B1管段的管长方向保持一致,B2管段与均风盒上靠近B1管段的端部相连接,均风板上侧的板边部沿着a方向较均风板下侧的板边部靠近B1管段的进风端布置,a方向与B1管段内气流的流向相一致。优选地,分布气流子单元包括A分流管,A分流管的中部上端与流向调整子单元相连通连接,A分流管的两外侧分别设置有与其相连通连接的B分流管,A分流管两侧的B分流管分别相对应布置,B分流管沿着A分流管的管长方向在A分流管的两外侧分别间隔设置,A、B分流管均呈横状布置,所述的出风嘴设置在B分流管上,位于A分流管同一侧的B分流管上较远离A分流管的端部分别与C分流管相连通连接,C分流管与A分流管的管长相向相一致,A、C分流管的两端均设置成封堵状。优选地,所述出风嘴下端出口的气体流出方向与下侧理条槽的槽口朝向保持一致。优选地,A管体包括位于上侧的直管段,直管段的下端斜向下延伸设置斜管段,斜管段的下端构成出风嘴的出口,热风单元由沿着理条单元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热风子单元组成,顺延布置的两B分流管上安装的各出风嘴组成一个热风子单元,相邻热风子单元出风嘴上直管段之间形成装配区域,装配区域用于安装远红外加热子单元和提供远红外加热子单元上下移动的空间。优选地,A、C分流管为方管、B分流管为圆管,A、C分流管的管截面尺寸均大于B分流管的管截面尺寸。优选地,在机架上与分布气流子单元对应处设置有将茶叶烘干的湿气抽出的抽气组件,抽气组件包括抽气风扇,抽气风扇工作时将茶叶在烘干时蒸发的湿气排出。优选地,在机架上设置有防护箱盖,抽气风扇设置在防护箱盖上,在防护箱盖上设置有与B2管段相适应的活动孔。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在均风单元处设置的均风盒,使得进风管输入的气流能被均匀的导入到分流管中,使得导入到出风嘴处的气流保持稳定,有效的提高布风效果,同时设置有多个分流管,与理条槽的槽体朝向保持一致,使得输入到理条槽内的茶叶能均匀的接受气流,有效的提高茶叶烘干效果,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对茶叶理条烘干效果好,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热风复合理条设备的轴测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热风复合理条设备的另一视角轴测图;图3为图1中去除防护箱盖和进料槽的结构示图;图4为图3中去除布风机构的结构视图;图5为图4中去除远红外加热机构的结构视图;图6为图5中去除理条机构的结构视图;图7为图6中去除电加热机构的结构视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进料槽的结构视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布风机构的结构视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红外加热机构的结构视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加热机构的结构视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A驱动机构与活动理条架连接的结构视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布风机构、远红外加热机构、理条机构和电加热机构组合的结构视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布风机构、远红外加热机构和理条机构组合的结构视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理条机构和电加热机构组合的结构视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活动理条架反面的结构视图;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均风盒的结构视图。各附图标号对应关系如下:100-机架,110-鼓风组件,111-鼓风机,120-防护箱盖,121-活动孔,122-透气栅孔,123-抽气风扇,130-A驱动机构,131-驱动电机,132-传动轮,133-滑动块,134-支撑杆,135-支撑轮组,135a-支撑轮,136-缓冲弹簧,200-进料机构,210-进料槽,220-均料部,221-A1板件,222-A2板件,223-条形板件,224-锁紧螺栓,225-条形装配孔,300-理条机构,310-活动理条架,320-盖板部,330-理条槽,331-a槽壁,332-b槽壁,400-布风机构,410-B1管段,420-B2管段,430-均风盒,431-均风板,440-A分流管,450-C分流管,460-B分流管,461-A管体,500-远红外加热机构,510-远红外加热子单元,520-A升降支架,521-A安装件,522-B安装件,600-电加热机构,610-电加热支架,620-电加热子单元,621-电阻丝,700-隔热损失机构,710-隔风板,720-方管,730-石棉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参阅图1至图17,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远红外热风复合理条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茶叶进行理条、烘干过程中,茶叶内部的水分得不到散发,理条、烘干效果不佳等问题。如图1至图1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机架100,在机架100上设置有用于对茶叶进行理条的理条机构300,在理条机构300的进料端设置有用于将茶叶输送到理条机构300中的进料机构200,理条机构300包括排列状布置的各理条槽330,在理条槽330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对茶叶在理条过程中的进行吹热气的布风机构400和对茶叶进行加热的远红外加热机构500,布风机构400包括A管体461,A管体461的上侧为直管段,直管段的下端为斜管段,斜管段的气体流出方向与理条槽330的槽口朝向保持一致,在理条槽330的下侧设置有电加热机构6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布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和出风嘴,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均风单元,所述的出风嘴在均风单元的下侧呈排列状布置组成热风单元,各出风嘴的上端均与均风单元相连通连接,进风管位于均风单元的上侧并与均风单元相连通连接,均风单元使得各出风嘴的下端出口均匀出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和出风嘴,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均风单元,所述的出风嘴在均风单元的下侧呈排列状布置组成热风单元,各出风嘴的上端均与均风单元相连通连接,进风管位于均风单元的上侧并与均风单元相连通连接,均风单元使得各出风嘴的下端出口均匀出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风机构,其特征在于:进风管包括横状布置的B1管段和竖状布置的B2管段,B1、B2管段呈L状布置,B1管段的进风端与鼓风组件相连接,B2管段的下端与均风单元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均风单元包括用于调节气流流向的流向调整子单元和使得气流沿着出风嘴设置的区域范围进行均布的分布气流子单元,流向调整子单元和分布气流子单元沿着气流的流动路径依次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流向调整子单元包括均风盒,均风盒的盒顶处设置有与进风管相连接的接风口,均风盒内设置有倾斜布置的均风板,均风板在均风盒内沿着盒长方向间隔设置,均风盒的盒底设置成敞口状与分布气流子单元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均风盒的长度方向与B1管段的管长方向保持一致,B2管段与均风盒上靠近B1管段的端部相连接,均风板上侧的板边部沿着a方向较均风板下侧的板边部靠近B1管段的进风端布置,a方向与B1管段内气流的流向相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均风板的倾斜角度为分布气流子单元包括A分流管,A分流管的中部上端与流向调整子单元相连通连接,A分流管的两外侧分别设置有与其相连通连接的B分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军卫徐尚德姜洁汪义雄董李刘悦明王雪萍汪正芳
申请(专利权)人:岳西县长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