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与两轮车对碰的两轮车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37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与两轮车对碰的两轮车牵引装置,包括并行设置的牵引轨道、路径轨道,主动小滑车与牵引轨道配合,主动小滑车的顶部设有承重板,承重板顶部的一侧安装有配重块,承重板顶部的另一侧安装有固定框架,还包括受推轴承及给受推轴承以水平推力的推力卡盘,推力卡盘与固定框架的外侧壁连接,受推轴承与两轮车的后轴连接,两轮车与所述路径轨道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牵引装置可以实现两轮车和汽车都处于运动状态下的垂直碰撞试验,更加真实的贴近现实工况,提供更加准确和有效的试验数据用以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与两轮车对碰的两轮车牵引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碰撞安全测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与两轮车对碰的两轮车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在交通事故中,两轮车(包括自行车和两轮电动车)驾驶员属于弱势群体,受伤的风险远远大于汽车车内的乘员。两轮车在我国一直有着庞大的保有量。近十年来,电动自行车又得到快速发展,风靡全国,尤其近几年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迅速增长。电动自行车以其速度快、质量大、体积大等特点迅速被人们所接受。由于电动自行车的管理相对滞后,而其数量快速增长,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以及引发骑车人受伤、死亡人数急剧上升。其次,共享单车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造成道路使用者十分混乱,从而导致汽车与两轮车的碰撞时有发生。两轮车骑行人员在与车辆碰撞过程中处于弱势群体,往往造成十分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为了有效的获取两轮车与汽车碰撞时的相关数据,我们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来研究。但是为了避免在试验过程中造成两轮车骑行人员受伤,因此急需要有一种用于汽车和两轮车垂直对碰的两轮车牵引装置来使得两轮车在没有骑行人员操作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处于运动状态,这样才能在两轮车和汽车都处于运动状态下进行碰撞试验,进而得到更加真实工况下的数据来进行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用于汽车与两轮车对碰的两轮车牵引装置,以实现两轮车和汽车都处于运动状态下的垂直碰撞试验,更加真实的贴近现实工况,提供更加准确和有效的试验数据用以研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汽车与两轮车对碰的两轮车牵引装置,包括并行设置的牵引轨道、路径轨道,主动小滑车与牵引轨道配合,主动小滑车的顶部设有承重板,承重板顶部的一侧安装有配重块,承重板顶部的另一侧安装有固定框架,还包括受推轴承及给受推轴承以水平推力的推力卡盘,推力卡盘与固定框架的外侧壁连接,受推轴承与两轮车的后轴连接,两轮车与所述路径轨道配合。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板与所述牵引轨道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推力卡盘与受推轴承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进一步的,所述推力卡盘与受推轴承的外壁卡接,受推轴承的内壁与两轮车的后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主动小滑车与所述牵引轨道滚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两轮车与所述路径轨道滚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框架优选为方形结构的框架。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所述固定框架与所述承重板的顶部均为可拆卸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汽车与两轮车对碰的两轮车牵引装置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汽车与两轮车对碰的两轮车牵引装置,可以实现两轮车和汽车都处于运动状态下的垂直碰撞试验,更加真实的贴近现实工况,提供更加准确和有效的试验数据用以研究(2)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汽车与两轮车对碰的两轮车牵引装置,可以牵引两轮车在没有骑行人员操作的前提下依然处于运动状态,实现两轮车的牵引及运动,模拟更加真实的工况。(3)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汽车与两轮车对碰的两轮车牵引装置,配重块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以便使承重板的左右两侧达到平衡,这样使得本牵引装置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两轮车,适用范围广。(4)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汽车与两轮车对碰的两轮车牵引装置,准确有效的试验数据可以推动汽车安全设计领域的进步,减少类似道路事故的发生。(5)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汽车与两轮车对碰的两轮车牵引装置,能够有效的和牵引系统配合联动,实现两轮车的牵引和运动。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牵引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牵引装置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推力卡盘;2-受推轴承;3-路径轨道;4-两轮车;5-固定框架;6-承重板;7-配重块;8-主动小滑车;9-牵引轨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汽车与两轮车4对碰的两轮车4牵引装置,包括并行设置的牵引轨道9、路径轨道3,主动小滑车8与牵引轨道9配合,主动小滑车8的顶部设有承重板6,承重板6顶部的一侧安装有配重块7,承重板6顶部的另一侧安装有固定框架5,还包括受推轴承2及给受推轴承2以水平推力的推力卡盘1,推力卡盘1与固定框架5的外侧壁连接,受推轴承2与两轮车4的后轴连接,两轮车4与所述路径轨道3配合。本牵引装置可以实现两轮车4和汽车都处于运动状态下的垂直碰撞试验,更加真实的贴近现实工况,提供更加准确和有效的试验数据用以研究。另外,本牵引装置能够有效的和牵引系统配合联动,实现两轮车4的牵引和运动。所述承重板6与所述牵引轨道9平行设置。配重块7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以便使承重板6的左右两侧达到平衡,进而确保承重板6与所述牵引轨道9平行设置,这样使得本牵引装置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两轮车4,适用范围广。所述推力卡盘1与受推轴承2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推力卡盘1与受推轴承2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以便于推力卡盘1可以给受推轴承2以水平推力,这样当固定框架55向前运动时,推力卡盘1就会给安装在两轮车44后轴上的受推轴承22一个向前的水平方向的推力,在该向前推力的作用下,两轮车45沿着路劲轨道3向前运动。如果推力卡盘1与受推轴承2不处于同一水平高度,那么推力卡盘1作用到受推轴承2的作用力就不是水平向前的,这样会造成两轮车4的运动方向发生偏移,使得测试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与两轮车对碰的两轮车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行设置的牵引轨道(9)、路径轨道(3),主动小滑车(8)与牵引轨道(9)配合,主动小滑车(8)的顶部设有承重板(6),承重板(6)顶部的一侧安装有配重块(7),承重板(6)顶部的另一侧安装有固定框架(5),还包括受推轴承(2)及给受推轴承(2)以水平推力的推力卡盘(1),推力卡盘(1)与固定框架(5)的外侧壁连接,受推轴承(2)与两轮车(4)的后轴连接,两轮车(4)与所述路径轨道(3)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与两轮车对碰的两轮车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行设置的牵引轨道(9)、路径轨道(3),主动小滑车(8)与牵引轨道(9)配合,主动小滑车(8)的顶部设有承重板(6),承重板(6)顶部的一侧安装有配重块(7),承重板(6)顶部的另一侧安装有固定框架(5),还包括受推轴承(2)及给受推轴承(2)以水平推力的推力卡盘(1),推力卡盘(1)与固定框架(5)的外侧壁连接,受推轴承(2)与两轮车(4)的后轴连接,两轮车(4)与所述路径轨道(3)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与两轮车对碰的两轮车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6)与所述牵引轨道(9)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与两轮车对碰的两轮车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伟杰何成刘伟东李向荣谢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