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杜仲枝、杏鲍菇废菌料栽培富硒猴头菇的基质配方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614272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杜仲枝、杏鲍菇废菌料栽培富硒猴头菇的基质配方,包括杜仲枝木屑35%、富硒杏鲍菇废菌料30%、桦栎木木屑20%、麸皮12%、石膏粉1%和玉米粉2%,所述栽培基质中还包括酥梨果渣、棉皮渣料、菇耳壮和浓度为97%的亚硒酸钠。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基质含硒和外源补硒二种硒来源途径,利用中药杜仲废弃枝条与工厂化富硒杏鲍菇出菇后废菌料配比为主料,定量添加外源硒元素,并添加酥梨果渣和棉皮渣料补充纤维、糖分和微量元素,缓慢释放蛋白质等营养,并提高基质透气性和保水率,制备成的基质栽培富硒猴头菇,所获得的猴头菇产品营养成分较优,成品品质高,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杜仲枝、杏鲍菇废菌料栽培富硒猴头菇的基质配方
本专利技术涉及猴头菇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杜仲枝、杏鲍菇废菌料栽培富硒猴头菇的基质配方。
技术介绍
杜仲为多年生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经济树种,是珍贵的木本中药材,广泛分布于中国秦岭南部于大巴山之间的秦巴山区,尤其秦巴腹地陕南安康境内区域生长量较大。杜仲枝是植株修剪后的剩余废弃物,经检测蛋白质含量5.56g/100g,碳水化合物80g/100g,粗纤维1.3%,营养成分丰富,重金属汞、砷、铅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量值以下,是发展食用菌生产中一种替代传统栎木木屑原料的上乘原料资源。硒是一种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微量元素,人体缺硒可引起某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失调,导致许多严重疾病的发生。植物性原料是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原料来源,仅依赖植物中含有的天然有机硒难以保证食用菌产品中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的水平,必须通过外源硒元素定量添加补充到栽培基质中,经食用菌生长过程中生物转化吸收,以提高食用菌产品有机硒含量。猴头菇属药、食兼用型真菌,既是营养丰富的珍稀名贵食用菌,又是我国传统的贵重中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杜仲枝、杏鲍菇废菌料栽培富硒猴头菇的基质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基质主料按重量比计包括:杜仲枝木屑35%、富硒杏鲍菇废菌料30%、桦栎木木屑20%、麸皮12%、石膏粉1%和玉米粉2%,所述栽培基质中还包括酥梨果渣、棉皮渣料、菇耳壮和浓度为97%的亚硒酸钠,所述酥梨果渣、棉皮渣料、菇耳壮和亚硒酸钠在栽培基质主料中的含量比分别设置为80-100g/kg、150-200g/kg、0.8g/kg和0.008g/kg。/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杜仲枝、杏鲍菇废菌料栽培富硒猴头菇的基质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基质主料按重量比计包括:杜仲枝木屑35%、富硒杏鲍菇废菌料30%、桦栎木木屑20%、麸皮12%、石膏粉1%和玉米粉2%,所述栽培基质中还包括酥梨果渣、棉皮渣料、菇耳壮和浓度为97%的亚硒酸钠,所述酥梨果渣、棉皮渣料、菇耳壮和亚硒酸钠在栽培基质主料中的含量比分别设置为80-100g/kg、150-200g/kg、0.8g/kg和0.008g/k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杜仲枝、杏鲍菇废菌料栽培富硒猴头菇的基质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杜仲枝木屑和富硒杏鲍菇废菌料和桦栎木木屑的颗粒直径均值设置为0.6cm,所述麸皮和棉皮渣料的颗粒直径均值设置为0.4cm,所述酥梨果渣的颗粒直径均值设置为0.1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杜仲枝、杏鲍菇废菌料栽培富硒猴头菇的基质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杏鲍菇废菌料设置为富硒杏鲍菇栽培生产后剩余基质,且采用基质中硒含量大于0.5mg/kg的剩余基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杜仲枝、杏鲍菇废菌料栽培富硒猴头菇的基质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酥梨果渣设置为酥梨榨汁后剩余基质,该基质包括酥梨皮、梨渣和梨核,将酥梨榨汁后的剩余基质风干后高温灭菌并破碎成颗粒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杜仲枝、杏鲍菇废菌料栽培富硒猴头菇的基质配方,其特征在于:富硒杏鲍菇废菌料为富硒杏鲍菇废菌袋通过食用菌专用料袋分离粉碎机破袋并剔除塑料膜,将内部废菌基质粉碎获得富硒杏鲍菇废菌料。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杜仲枝、杏鲍菇废菌料栽培富硒猴头菇的基质制备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为:
步骤一:按比例称取杜仲枝木屑、富硒杏鲍菇废菌料、桦栎木木屑、麸皮、石膏粉和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张园园江新华韩宝康李悦胡波
申请(专利权)人: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