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板装配孔检测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250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板装配孔检测工具,包括:固定座、第一铜层、检测架、第二铜层、检测针、第一导线、第二导线、检测系统的检测工具,第一铜层附着在固定座上,检测架位于第一铜层上方,检测架底面朝向第一铜层,第二铜层固定安装在检测架的顶面上,检测针贯穿式固定在检测架内部,检测针一端为固定端,检测针另一端为检测端,检测端的外露部分外露于检测架的底面;利用检测工具,将待检测柔性板叠层对位放置于第一铜层上,将柔性板装配孔与检测针一一对应,将检测架降下,检测针的外露部分穿过柔性板装配孔与第一铜层接触;实现柔性板装配孔的自动化检测,节约人工,提升检测效率和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板装配孔检测工具
本技术涉及电子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板装配孔检测工具。
技术介绍
若柔性板包含较多数量的装配孔,且装配孔较小且公差要求较高时,由于钻孔或冲孔数量较多,钻孔或冲孔过程中钻针或冲刀会产生热量,影响孔品质,且柔性板板体柔软,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从而影响材料涨缩出现孔内铜渣、孔形不正等问题。目前在制作完成柔性板装配孔后,一般采用目检的方式进行检测。目检的方式若长时间检测,会影响检测人员视力,且检测效果会骤降,人工投入较多,人工成本较高,且针对肉眼难以分辨的孔内铜渣、半通透孔等问题,柔性板材质柔软,目检漏检率较高,人工检测会增加板体划痕、折痕等不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柔性板装配孔检测工具,可避免装配孔的漏检、划痕问题,提升装配孔检测效率与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柔性板装配孔检测工具,包括:固定座、第一铜层、检测架、第二铜层、检测针、第一导线、第二导线、检测系统;所述第一铜层附着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检测架位于所述第一铜层一定距离位置的上方,所述检测架包括顶面和底面,所述底面朝向所述第一铜层;所述第二铜层固定安装在所述检测架的顶面上;所述检测针贯穿式固定在所述检测架内部,所述检测针一端为固定端,与所述第二铜层电连接,所述检测针另一端为检测端,所述检测端包括外露部分,所述外露部分外露于所述检测架的底面;所述第一导线一端与所述第一铜层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检测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一端与所述第二铜层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检测系统电连接。优先的,所述检测架位于所述第一铜层0cm~30cm位置的上方。优先的,所述固定座由木板、塑料板、铁氟龙板、陶瓷板的其中一种材料构成。优先的,所述检测架由木板、塑料板、橡胶板、环氧树脂玻纤板、铁氟龙板、陶瓷板的其中一种材料构成。优先的,所述检测针的数量与分布和所述柔性板装配孔的数量与分布一一对应;优先的,所述检测端的外露部分长度为1.0mm~4.0mm。本技术提供的柔性板装配孔检测工具,在使用时,将≥1片的所述待检测柔性板叠层对位放置于所述第一铜层上,将所述柔性板装配孔与所述检测针一一对应,将所述检测架降下,所述检测针的外露部分穿过所述柔性板装配孔与所述第一铜层接触;当所述柔性板装配孔通畅,所述外露部分接触到所述第一铜层,所述外露部分通过所述第二铜层与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一铜层通过第一导线,在所述检测系统形成完整的电路回路,所述检测系统显示相应位置的装配孔合格标示;当所述柔性板装配孔不通畅,所述检测针受到所述装配孔的内部阻碍,不能接触到所述第一铜层,所述外露部分不能通过所述第二铜层、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一铜层、第一导线,在所述检测系统形成完整的电路回路,所述检测系统显示相应位置的装配孔不合格标示。本技术提供的柔性板装配孔检测工具,根据柔性板装配孔图形结构,设计制作用于装配孔的检测工具,采用基本的回路电连的设计方式,设计能够形成回路的第一铜层、检测针、第二铜层、第一导线、第二导线、检测系统结构,并利用固定座固定待检测柔性板,利用可上下移动的检测架固定检测针,带动检测针移动,利用检测系统实现检测的自动化操作,及结果反馈,整体检测工具能够实现柔性板装配孔的全流程自动检测,有效避免柔性板装配孔在检测过程中的漏检,避免柔性板划痕,有效节约人工,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板装配孔检测工具示意图。附图标记:10、待检测柔性板,20、装配孔,30、固定座,31、第一铜层,32、检测架,33、第二铜层,34、检测针,35、第一导线,36、第二导线,37、检测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板装配孔检测工具示意图;如图所示的柔性板装配孔检测工具,根据待检测柔性板装配孔(20)图形结构,制作所述检测工具,包括:固定座(30)、第一铜层(31)、检测架(32)、第二铜层(33)、检测针(34)、第一导线(35)、第二导线(36)、检测系统(37);所述第一铜层(31)附着在所述固定座(30)上;所述检测架(32)位于所述第一铜层(31)一定距离位置的上方,所述检测架(32)包括顶面和底面,所述底面朝向所述第一铜层(31);所述第二铜层(33)固定安装在所述检测架(32)的顶面上;所述检测针(34)贯穿式固定在所述检测架(32)内部,所述检测针(34)一端为固定端(30),与所述第二铜层(33)电连接,所述检测针(34)另一端为检测端,所述检测端包括外露部分,所述外露部分外露于所述检测架(32)的底面;所述第一导线(35)一端与所述第一铜层(31)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检测系统(37)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36)一端与所述第二铜层(33)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检测系统(37)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架(32)相对第一铜层(31)的距离为20cm。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30)由木板、塑料板、铁氟龙板、陶瓷板的其中一种材料构成。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架(32)由木板、塑料板、橡胶板、环氧树脂玻纤板、铁氟龙板、陶瓷板的其中一种材料构成。进一步地,所述检测针(34)的数量与分布和所述柔性板装配孔(20)的数量与分布一一对应;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端的外露部分长度为2.0mm。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板装配孔检测工具,在检测柔性板装配孔(20)时,将≥1片的所述待检测柔性板(10)叠层对位放置于所述第一铜层(31)上,将所述柔性板装配孔(20)与所述检测针(34)一一对应,将所述检测架(32)降下,所述检测针(34)的外露部分穿过所述柔性板装配孔(20)与所述第一铜层(31)接触;当所述柔性板装配孔(20)通畅,所述外露部分接触到所述第一铜层(31),所述外露部分通过所述第二铜层(33)与第二导线(36),和所述第一铜层(31)通过第一导线(35),在所述检测系统(37)形成完整的电路回路,所述检测系统(37)显示相应位置的装配孔(20)合格标示;当所述柔性板装配孔(20)不通畅,所述检测针(34)受到所述装配孔(20)的内部阻碍,不能接触到所述第一铜层(31),所述检测针(34)的外露部分不能通过所述第二铜层(33)、第二导线(36),和所述第一铜层(31)、第一导线(35),在所述检测系统(37)形成完整的电路回路,所述检测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板装配孔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第一铜层、检测架、第二铜层、检测针、第一导线、第二导线、检测系统;所述第一铜层附着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检测架位于所述第一铜层一定距离位置的上方,所述检测架包括顶面和底面,所述底面朝向所述第一铜层;所述第二铜层固定安装在所述检测架的顶面上;所述检测针贯穿式固定在所述检测架内部,所述检测针一端为固定端,与所述第二铜层电连接,所述检测针另一端为检测端,所述检测端包括外露部分,所述外露部分外露于所述检测架的底面;所述第一导线一端与所述第一铜层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检测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一端与所述第二铜层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检测系统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板装配孔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第一铜层、检测架、第二铜层、检测针、第一导线、第二导线、检测系统;所述第一铜层附着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检测架位于所述第一铜层一定距离位置的上方,所述检测架包括顶面和底面,所述底面朝向所述第一铜层;所述第二铜层固定安装在所述检测架的顶面上;所述检测针贯穿式固定在所述检测架内部,所述检测针一端为固定端,与所述第二铜层电连接,所述检测针另一端为检测端,所述检测端包括外露部分,所述外露部分外露于所述检测架的底面;所述第一导线一端与所述第一铜层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检测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一端与所述第二铜层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检测系统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板装配孔检测工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岗王文剑尹志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实锐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