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零件检具用卧式侧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2323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零件检具用卧式侧翻结构,包括:安装板、限位块、旋转臂、旋转轴、锁紧把手、螺纹把手,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旋转臂穿过所述限位块的限位槽,且通过所述旋转轴将所述旋转臂与所述限位块连接,所述旋转臂的一端部设有检测块安装板,另一端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把手,所述锁紧把手螺纹连接于所述限位块的一侧;检测时,通过锁紧把手固定旋转臂以保证检测工作稳定进行,检测完成后,松开锁紧把手,人手推动螺纹把手,使旋转臂在限位槽内绕旋转轴转动至限制位置,从而将旋转臂侧向打开;该结构可有效避免检测时检测块的干涉问题,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缩小占用空间,可重复利用,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零件检具用卧式侧翻结构
本技术涉及检具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零件检具用卧式侧翻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内饰零件制成后,往往需要使用配套的检具对零件进行检验工作,为了避免零件上部或侧部表面无法被检测,同时,为了去除干涉,方便检验前放件和检验完成后取件工作,常常会使用翻转机构配合完成检验工作,翻转机构的使用在保证检验项目完整度和精确度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升了检具整体的实用性和操作方便性。传统的翻转机构体积较大、重量高,而检具可用空间有限,因此会造成检具可利用空间不足、操作不便,甚至会影响零件检验精度,从而造成检验效果不佳;并且,目前检具用翻转机构多采用上下翻转的方式,尤其容易造成对零件的侧面检测点检测时的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零件检具用卧式侧翻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内饰零件检具用卧式侧翻结构,包括:安装板、限位块、旋转臂、旋转轴、锁紧把手,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旋转臂穿过所述限位块的限位槽,且通过所述旋转轴将所述旋转臂与所述限位块连接,所述旋转臂的一端部设有检测块安装板,所述锁紧把手螺纹连接于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其中,所述安装板为方形块,且对称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其中,所述限位块为由上方形块、下方形块以及上、下方形块之间的方形连接板构成的一体式结构,且中间形成限位槽。其中,所述下方形块上对称设有第二定位孔和第三连接孔,所述上方形块和所述下方形块上设有纵向相通、配合使用的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所述方形连接板上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锁紧把手拧入所述第四连接孔内。其中,所述旋转臂为T型块,所述旋转臂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定位孔和所述第四定位孔纵向相通、配合使用的第五定位孔,所述旋转轴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五定位孔和所述第四定位孔。其中,所述旋转臂还设有与所述第四连接孔横向相通、配合使用的第五连接孔。其中,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工作时,拧紧锁紧把手,将旋转臂固定于限位块的限位槽内,通过旋转臂端部的检测块安装板上所安装的检测块进行零件检测工作,检测过程稳定,精确度高;检测完成后,松开锁紧把手,人手推动螺纹把手,使旋转臂在限位块的限位槽内绕旋转轴转动,直至旋转臂与限位槽的内侧边缘挨紧,达到转动限制位置即停止转动,从而将旋转臂侧向打开;该结构便于零件侧面检测点的检测工作,可实现检测块的侧面打开,有效避免检测时检测块的干涉问题,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缩小占用空间,可重复利用,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限位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限位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旋转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安装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板、2-限位块、3-旋转臂、4-旋转轴、5-锁紧把手、6-螺纹把手,11-第一定位孔、12-第一连接孔、13-第二连接孔、21-限位槽、22-第二定位孔、23-第三连接孔、24-第三定位孔、25-第四定位孔、26-第四连接孔、31-第五定位孔、32-第五连接孔、33-第六连接孔、34-第七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零件检具用卧式侧翻结构,包括:安装板1、限位块2、旋转臂3、旋转轴4、锁紧把手5,所述限位块2固定于所述安装板1上,所述旋转臂3穿过所述限位块2的限位槽21,且通过所述旋转轴4将所述旋转臂3与所述限位块2连接,所述旋转臂3的一端部设有检测块安装板,所述锁紧把手5螺纹连接于所述限位块2的一侧。具体地,所述安装板1为方形块,且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11、四个第一连接孔12、和六个第二连接孔13,通过螺钉拧入所述第二连接孔13,将所述安装板1固定于检具上。具体地,所述限位块2为由上方形块、下方形块以及上、下方形块之间的方形连接板构成的一体式结构,且中间形成限位槽21。更具体地,所述下方形块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22和四个第三连接孔23,通过销钉实现所述限位块2在所述安装板1上的精确定位,通过螺钉将所述限位块2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上;所述上方形块和所述下方形块上设有纵向相通、配合使用的第三定位孔24和第四定位孔25,所述方形连接板上设有一个第四连接孔26,将所述锁紧把手5拧入所述第四连接孔26内。具体地,所述旋转臂3为T型块,所述旋转臂3上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三定位孔24和所述第四定位孔25纵向相通、配合使用的第五定位孔31,所述旋转轴4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定位孔24、所述第五定位孔31和所述第四定位孔25,从而将所述旋转臂3与所述限位块2连接,且所述旋转臂3绕所述旋转轴4转动。更具体地,所述旋转臂3还设有与所述第四连接孔26横向相通、配合使用的第五连接孔32,工作时,将所述锁紧把手5拧紧于所述第四连接孔26和所述第五连接孔32内,从而将所述旋转臂3固定于所述限位块2的限位槽21内。更具体地,所述旋转臂3的一端部设有检测块安装板,所述检测块安装板上设有第七连接孔34,用于固定连接检测块,所述旋转臂3的另一端部还设有第六连接孔33,所述螺纹把手6拧紧于所述第六连接孔33内,方便人员操作。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工作时,拧紧锁紧把手5,将旋转臂3固定于限位块2的限位槽21内,通过旋转臂3端部的检测块安装板上所安装的检测块进行零件检测工作,检测过程稳定,精确度高;检测完成后,松开锁紧把手5,人手推动螺纹把手6,使旋转臂3在限位块2的限位槽21内绕旋转轴4转动,直至旋转臂3与限位槽21的内侧边缘挨紧,达到转动限制位置即停止转动,从而将旋转臂3侧向打开。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饰零件检具用卧式侧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限位块(2)、旋转臂(3)、旋转轴(4)、锁紧把手(5),所述限位块(2)固定于所述安装板(1)上,所述旋转臂(3)穿过所述限位块(2)的限位槽(21),且通过所述旋转轴(4)将所述旋转臂(3)与所述限位块(2)连接,所述旋转臂(3)的一端部设有检测块安装板,所述锁紧把手(5)螺纹连接于所述限位块(2)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零件检具用卧式侧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限位块(2)、旋转臂(3)、旋转轴(4)、锁紧把手(5),所述限位块(2)固定于所述安装板(1)上,所述旋转臂(3)穿过所述限位块(2)的限位槽(21),且通过所述旋转轴(4)将所述旋转臂(3)与所述限位块(2)连接,所述旋转臂(3)的一端部设有检测块安装板,所述锁紧把手(5)螺纹连接于所述限位块(2)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零件检具用卧式侧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为方形块,且对称设有第一定位孔(11)、第一连接孔(12)、和第二连接孔(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零件检具用卧式侧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2)为由上方形块、下方形块以及上、下方形块之间的方形连接板构成的一体式结构,且中间形成限位槽(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零件检具用卧式侧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形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月华李晓生殷浩董剑王彩花田永奇
申请(专利权)人:常锐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