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抖动分离马铃薯收获机减损铺放聚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208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重抖动分离马铃薯收获机减损铺放聚拢装置,包括机架、浮动装置、压土装置、双重抖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架包括纵梁、横梁、立柱和立板,浮动装置包括安装板、转盘、浮动盘和浮动架,呈矩形平板形状的安装板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大小不等的2个轴线垂直于矩形板面的圆孔,呈圆柱形、且两端均设有销轴的压土辊两端支撑在2件浮动架的“L”形长臂远离连接板的末端,呈U形的刮土板通过2个U形侧边安装在2件浮动架的“L”形长臂上、且刮土板的U形开口朝着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减损防损效果好,且调整准确可靠,具有限位保护、减阻避障的优势,能够确保明薯率,提高收获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重抖动分离马铃薯收获机减损铺放聚拢装置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重抖动分离马铃薯收获机减损铺放聚拢装置,主要用于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的减损防损。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马铃薯分段式收获机,薯土混合物在分离筛上完成分离和清土除杂过程后直接跌落在收获后的地表,收获后的地表相对于原来的垄沟位置较高,所以导致跌落在靠近垄沟边缘的薯块滑落至垄沟,从而因拖拉机轮胎和收获机地轮的行驶而对薯块产生碾压性损伤。若能根据作业条件对收获后的地表平整处理,即运用能实现方便调整和对收获后的地表实现自适应调控的压土装置,分离之后的薯块跌落至经压土后的收获后地表,以达到既能收获干净,又能将伤薯率进一步降低,且调整准确、可靠,提高收获品质。目前,国内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普及程度已比较高,收获过程中的防侧流减损是保证马铃薯收获品质的关键。因此,我们申请了国家专利技术专利“马铃薯收获机防侧流减损自适应压土装置”,申请号为:202010772109.2。为进一步改善压实效果和提升收获品质,我们申请了国家专利技术专利“马铃薯收获机减损防损弹性控制压土机构”,申请号为:202010772075.7。以上两项技术,可以实现马铃薯收获过程的压实整平作业,尤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防侧流减损防损、改善马铃薯收获品质。但是,田间试验发现,以上两项技术的实时浮动压实效果尚远远不够,压土辊的浮动压实效果不足导致的压实装置减阻和避障能力较差,从而造成马铃薯的部分侧流和掩埋现象,影响明薯率,产生不必要的马铃薯收获损失。因此,如何实现压土辊的高效浮动调整是影响马铃薯收获机压土工作可靠性的核心,也是决定马铃薯收获品质的技术关键,更是提高马铃薯收获机对不同收获工况的适应能力的迫切工程实际需求。综观马铃薯收获机械现状,急需一种配备双重抖动分离马铃薯收获机减损铺放聚拢装置的马铃薯收获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减损铺放,自动整平马铃薯收获机收获后地表的土壤,且可实现浮动调整、工作稳定可靠,适用范围广的双重抖动分离马铃薯收获机减损铺放聚拢装置。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机架、浮动装置、压土装置、双重抖动装置和驱动装置,机架包括纵梁、横梁、立柱和立板,2件呈直杆形状的立柱一端分别固定在横梁两端,2件立柱与1件横梁位于同一平面内、即构成“门”字形结构,呈直杆形状的2件纵梁Ⅰ中部分别与2件立柱的中部固定连接,且2件纵梁Ⅰ均垂直于由2件立柱和1件横梁构成的“门”字形平面,2件立柱远离横梁的另一端均与纵梁Ⅱ的一端固定连接,纵梁Ⅱ与纵梁Ⅰ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纵梁Ⅱ的长度小于纵梁Ⅰ长度的一半,纵梁Ⅱ的另一端与加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加强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纵梁Ⅰ上,2件纵梁Ⅰ固定有加强杆的一端端部装有横杆,且横杆与横梁平行,位于横梁和横杆两端的各1件立柱、纵梁Ⅰ、纵梁Ⅱ和加强杆内侧均固定有1件立板,组装后的机架的2件纵梁Ⅰ远离横杆的一端朝着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横梁和横杆均垂直于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且横梁位于2件纵梁Ⅰ的上方,而2件纵梁Ⅱ分别位于2件纵梁Ⅰ的下方,浮动装置包括安装板、转盘、浮动盘和浮动架,呈矩形平板形状的安装板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大小不等的2个轴线垂直于矩形板面的圆孔,小圆孔内装有轴线垂直于安装板板面的销轴,大圆孔内装有呈圆环形状的转盘,且转盘厚度比安装板的板厚大0.5mm-1.0mm,转盘外径小于安装板的大圆孔内径,而呈圆盘形状的浮动盘外径大于安装板的大圆孔内径,浮动盘中心设有圆孔,外圆沿着径向向两侧各伸出1个凸耳,且凸耳上均设有小孔,呈“L”形状的浮动架短臂端部固定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中心设有圆孔,1件浮动盘和1件浮动架的连接板分别位于安装在安装板的大圆孔内的转盘两侧与转盘安装在一起,浮动盘、连接板和转盘的内孔中心同轴,且浮动架的长臂位于远离浮动盘一侧,2件装有转盘、浮动盘和浮动架的安装板通过U形螺栓分别对称安装在纵梁Ⅱ的靠近立柱处,2件销轴朝外、且转盘位于销轴下方,2件浮动盘均位于转盘外侧,2件安装板靠近小圆孔一端边缘处均装有挂环螺栓,且挂环螺栓均位于朝着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一侧,2件拉簧的一端挂接在安装于安装板上的挂环螺栓上,拉簧的另一端分别挂接在2件浮动盘朝着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一侧的凸耳的小孔内,2件牵引链Ⅰ的两端也分别挂接在挂环螺栓上和浮动盘朝着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一侧的凸耳的小孔内,2件牵引链Ⅱ的一端挂接在浮动盘朝着背离马铃薯收获机前进方向一侧的凸耳的小孔内,2件牵引链Ⅱ的另一端分别挂接在纵梁Ⅱ的靠近加强杆处,且浮动架的“L”形长臂朝着背离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向后伸出,压实装置包括压土辊和刮土板,呈圆柱形、且两端均设有销轴的压土辊两端支撑在2件浮动架的“L”形长臂远离连接板的末端,呈U形的刮土板通过2个U形侧边安装在2件浮动架的“L”形长臂上、且刮土板的U形开口朝着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双重抖动装置包括抖动轴和抖动轮,其中抖动轮包括抖动架和抖动滚,中心设有圆孔的抖动架径向向外伸出3个凸耳,3个凸耳上均设有与中心圆孔轴线平行的圆孔,且3个圆孔中心位于以中心圆孔轴线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3个抖动滚的销轴分别安装在抖动架3个凸耳的圆孔内,装有3件抖动轮的2件抖动轴两端分别支撑在机架的立柱两侧,2件抖动轴水平布置、且轴线均垂直于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链轮、链条和传动轴,驱动轴两端分别支撑在机架的2件纵梁Ⅰ下方,支撑点位于2件立柱远离加强杆一侧、且位于1件抖动轴与立柱之间,驱动轴一端穿过机架的立板后的伸出端装有双链轮Ⅰ,2件抖动轴靠近双链轮Ⅰ的一端穿过立板后的伸出端均装有单链轮Ⅰ,且安装于位于驱动轴远离立柱一侧的1件抖动轴上的单链轮Ⅰ与双链轮Ⅰ位于远离机架的外侧链轮位于同一平面内,安装于位于立柱远离驱动轴一侧的另1件抖动轴上的单链轮Ⅰ与双链轮Ⅰ位于靠近机架的内侧链轮位于同一平面内,靠近双链轮Ⅰ一侧的立柱下端装有双链轮Ⅱ,且双链轮Ⅱ位于靠近机架的内侧链轮与双链轮Ⅰ位于靠近机架的内侧链轮位于同一平面内,双链轮Ⅰ位于远离机架的外侧链轮与安装于位于驱动轴远离立柱一侧的1件抖动轴上的单链轮Ⅰ上挂有同1件链条Ⅰ,双链轮Ⅰ和双链轮Ⅱ位于靠近机架的内侧链轮与安装于位于立柱远离驱动轴一侧的另1件抖动轴上的单链轮Ⅰ上挂有同1件链条Ⅱ,水平布置、且轴线垂直于马铃薯收获机前进方向的传动轴两端分别支撑在浮动装置靠近双链轮Ⅰ一侧的浮动架的短臂下方,传动轴靠近安装板的外端依次穿过浮动架的连接板、转盘和浮动盘后的伸出端装有单链轮Ⅱ,且单链轮Ⅱ与双链轮Ⅱ位于远离机架的外侧链轮位于同一平面内,双链轮Ⅱ位于远离机架的外侧链轮与单链轮Ⅱ上挂有同1件链条Ⅲ,传动轴远离安装板的内端装有单链轮Ⅲ,压土辊靠近单链轮Ⅲ一端的销轴穿过浮动架后的伸出端装有单链轮Ⅳ,单链轮Ⅳ与单链轮Ⅲ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单链轮Ⅲ和单链轮Ⅳ上挂有同1件链条Ⅳ,机架外侧设有双链轮Ⅰ一侧的立板外侧设有呈长方箱体形状的5面护罩,5面护罩的开口朝着机架、且覆盖链条Ⅰ、链条Ⅱ以及双链轮Ⅰ、双链轮Ⅱ和2件单链轮Ⅰ。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2件呈直杆形状的立柱一端分别固定在横梁两端,2件立柱与1件横梁位于同一平面内、即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重抖动分离马铃薯收获机减损铺放聚拢装置,包括机架、浮动装置、压土装置、双重抖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架包括纵梁、横梁(1)、立柱(2)和立板(3),2件呈直杆形状的立柱(2)一端分别固定在横梁(1)两端,2件立柱(2)与1件横梁(1)位于同一平面内、即构成“门”字形结构,呈直杆形状的2件纵梁Ⅰ(4)中部分别与2件立柱(2)的中部固定连接,且2件纵梁Ⅰ(4)均垂直于由2件立柱(2)和1件横梁(1)构成的“门”字形平面,2件立柱(2)远离横梁(1)的另一端均与纵梁Ⅱ(5)的一端固定连接,纵梁Ⅱ(5)与纵梁Ⅰ(4)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纵梁Ⅱ(5)的长度小于纵梁Ⅰ(4)长度的一半,纵梁Ⅱ(5)的另一端与加强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加强杆(6)的另一端固定在纵梁Ⅰ(4)上,2件纵梁Ⅰ(4)固定有加强杆(6)的一端端部装有横杆(7),且横杆(7)与横梁(1)平行,位于横梁(1)和横杆(7)两端的各1件立柱(2)、纵梁Ⅰ(4)、纵梁Ⅱ(5)和加强杆(6)内侧均固定有1件立板(3),组装后的机架的2件纵梁Ⅰ(4)远离横杆(7)的一端朝着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横梁(1)和横杆(7)均垂直于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且横梁(1)位于2件纵梁Ⅰ(4)的上方,而2件纵梁Ⅱ(5)分别位于2件纵梁Ⅰ(4)的下方,浮动装置包括安装板(8)、转盘(9)、浮动盘(10)和浮动架(11),呈矩形平板形状的安装板(8)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大小不等的2个轴线垂直于矩形板面的圆孔,小圆孔内装有轴线垂直于安装板(8)板面的销轴(12),大圆孔内装有呈圆环形状的转盘(9),且转盘(9)厚度比安装板(8)的板厚大0.5mm-1.0mm,转盘(9)外径小于安装板(8)的大圆孔内径,而呈圆盘形状的浮动盘(10)外径大于安装板(8)的大圆孔内径,浮动盘(10)中心设有圆孔,外圆沿着径向向两侧各伸出1个凸耳,且凸耳上均设有小孔,呈“L”形状的浮动架(11)短臂端部固定有连接板(13),且连接板(13)中心设有圆孔,1件浮动盘(10)和1件浮动架(11)的连接板(13)分别位于安装在安装板(8)的大圆孔内的转盘(9)两侧与转盘(9)安装在一起,浮动盘(10)、连接板(13)和转盘(9)的内孔中心同轴,且浮动架(11)的长臂位于远离浮动盘(10)一侧,2件装有转盘(9)、浮动盘(10)和浮动架(11)的安装板(8)通过U形螺栓(14)分别对称安装在纵梁Ⅱ(5)的靠近立柱(2)处,2件销轴(12)朝外、且转盘(9)位于销轴(12)下方,2件浮动盘(10)均位于转盘(9)外侧,2件安装板(8)靠近小圆孔一端边缘处均装有挂环螺栓(16),且挂环螺栓(16)均位于朝着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一侧,2件拉簧(15)的一端挂接在安装于安装板(8)上的挂环螺栓(16)上,拉簧(15)的另一端分别挂接在2件浮动盘(10)朝着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一侧的凸耳的小孔内,2件牵引链Ⅰ(17)的两端也分别挂接在挂环螺栓(16)上和浮动盘(10)朝着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一侧的凸耳的小孔内,2件牵引链Ⅱ(18)的一端挂接在浮动盘(10)朝着背离马铃薯收获机前进方向一侧的凸耳的小孔内,2件牵引链Ⅱ(18)的另一端分别挂接在纵梁Ⅱ(5)的靠近加强杆(6)处,且浮动架(11)的“L”形长臂朝着背离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向后伸出,压实装置包括压土辊(19)和刮土板(20),呈圆柱形、且两端均设有销轴的压土辊(19)两端支撑在2件浮动架(11)的“L”形长臂远离连接板(13)的末端,呈U形的刮土板(20)通过2个U形侧边安装在2件浮动架(11)的“L”形长臂上、且刮土板(20)的U形开口朝着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双重抖动装置包括抖动轴(21)和抖动轮,其中抖动轮包括抖动架(22)和抖动滚(23),中心设有圆孔的抖动架(22)径向向外伸出3个凸耳,3个凸耳上均设有与中心圆孔轴线平行的圆孔,且3个圆孔中心位于以中心圆孔轴线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3个抖动滚(23)的销轴分别安装在抖动架(22)3个凸耳的圆孔内,装有3件抖动轮的2件抖动轴(21)两端分别支撑在机架的立柱(2)两侧,2件抖动轴(21)水平布置、且轴线均垂直于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24)、链轮、链条和传动轴(25),驱动轴(24)两端分别支撑在机架的2件纵梁Ⅰ(4)下方,支撑点位于2件立柱(2)远离加强杆(6)一侧、且位于1件抖动轴(21)与立柱(2)之间,驱动轴(24)一端穿过机架的立板(3)后的伸出端装有双链轮Ⅰ(26),2件抖动轴(21)靠近双链轮Ⅰ(26)的一端穿过立板(3)后的伸出端均装有单链轮Ⅰ(27),且安装于位于驱动轴(24)远离立柱(2)一侧的1件抖动轴(21)上的单链轮Ⅰ(27)与双链轮Ⅰ(26)位于远离机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抖动分离马铃薯收获机减损铺放聚拢装置,包括机架、浮动装置、压土装置、双重抖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架包括纵梁、横梁(1)、立柱(2)和立板(3),2件呈直杆形状的立柱(2)一端分别固定在横梁(1)两端,2件立柱(2)与1件横梁(1)位于同一平面内、即构成“门”字形结构,呈直杆形状的2件纵梁Ⅰ(4)中部分别与2件立柱(2)的中部固定连接,且2件纵梁Ⅰ(4)均垂直于由2件立柱(2)和1件横梁(1)构成的“门”字形平面,2件立柱(2)远离横梁(1)的另一端均与纵梁Ⅱ(5)的一端固定连接,纵梁Ⅱ(5)与纵梁Ⅰ(4)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纵梁Ⅱ(5)的长度小于纵梁Ⅰ(4)长度的一半,纵梁Ⅱ(5)的另一端与加强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加强杆(6)的另一端固定在纵梁Ⅰ(4)上,2件纵梁Ⅰ(4)固定有加强杆(6)的一端端部装有横杆(7),且横杆(7)与横梁(1)平行,位于横梁(1)和横杆(7)两端的各1件立柱(2)、纵梁Ⅰ(4)、纵梁Ⅱ(5)和加强杆(6)内侧均固定有1件立板(3),组装后的机架的2件纵梁Ⅰ(4)远离横杆(7)的一端朝着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横梁(1)和横杆(7)均垂直于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且横梁(1)位于2件纵梁Ⅰ(4)的上方,而2件纵梁Ⅱ(5)分别位于2件纵梁Ⅰ(4)的下方,浮动装置包括安装板(8)、转盘(9)、浮动盘(10)和浮动架(11),呈矩形平板形状的安装板(8)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大小不等的2个轴线垂直于矩形板面的圆孔,小圆孔内装有轴线垂直于安装板(8)板面的销轴(12),大圆孔内装有呈圆环形状的转盘(9),且转盘(9)厚度比安装板(8)的板厚大0.5mm-1.0mm,转盘(9)外径小于安装板(8)的大圆孔内径,而呈圆盘形状的浮动盘(10)外径大于安装板(8)的大圆孔内径,浮动盘(10)中心设有圆孔,外圆沿着径向向两侧各伸出1个凸耳,且凸耳上均设有小孔,呈“L”形状的浮动架(11)短臂端部固定有连接板(13),且连接板(13)中心设有圆孔,1件浮动盘(10)和1件浮动架(11)的连接板(13)分别位于安装在安装板(8)的大圆孔内的转盘(9)两侧与转盘(9)安装在一起,浮动盘(10)、连接板(13)和转盘(9)的内孔中心同轴,且浮动架(11)的长臂位于远离浮动盘(10)一侧,2件装有转盘(9)、浮动盘(10)和浮动架(11)的安装板(8)通过U形螺栓(14)分别对称安装在纵梁Ⅱ(5)的靠近立柱(2)处,2件销轴(12)朝外、且转盘(9)位于销轴(12)下方,2件浮动盘(10)均位于转盘(9)外侧,2件安装板(8)靠近小圆孔一端边缘处均装有挂环螺栓(16),且挂环螺栓(16)均位于朝着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一侧,2件拉簧(15)的一端挂接在安装于安装板(8)上的挂环螺栓(16)上,拉簧(15)的另一端分别挂接在2件浮动盘(10)朝着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一侧的凸耳的小孔内,2件牵引链Ⅰ(17)的两端也分别挂接在挂环螺栓(16)上和浮动盘(10)朝着马铃薯收获机的前进方向一侧的凸耳的小孔内,2件牵引链Ⅱ(18)的一端挂接在浮动盘(10)朝着背离马铃薯收获机前进方向一侧的凸耳的小孔内,2件牵引链Ⅱ(18)的另一端分别挂接在纵梁Ⅱ(5)的靠近加强杆(6)处,且浮动架(11)的“L”形长臂朝着背离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忠彩苏国粱孙传祝王宪良张祥彩李润涛王相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