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模块炉排烟口出烟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115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气模块炉排烟口出烟控制装置,包括模块炉和模块炉上的排烟管,所述排烟管包括第一排烟管和第二排烟管,所述第一排烟管和第二排烟管通过出烟控制管连接,所述出烟控制管内部设有通风阀板,所述通风阀板通过通风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排烟管和第二排烟管通断,所述通风控制装置结构为:包括电机,电机端部设有齿轮,所述通风阀板旋转端部设有扇形齿轮,齿轮与扇形齿轮啮合,采用通风控制装置实现可控排烟量,通风控制装置通过电机控制通风阀板的旋转角度,通过调节出风量使燃气模块炉处于最佳燃烧状态,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可实现方便快速调整排烟口风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模块炉排烟口出烟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冷凝热水模块炉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气模块炉排烟口出烟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冷凝式燃气模块炉是一种新型的集中供暖设备,其节能环保效果显著,其被广泛应用于厂房、办公大楼、商住小区、医院、超市、酒店、洗浴中心、游泳池等大型场合集中供暖、供热水。燃气模块主要采用天然气或煤气作为燃料。天然气燃烧时需要10倍以上的空气才能提供燃烧过程中所需的氧气。多数模块炉的空气配给方式主要是通过门板、柜体的侧边冲压百叶和柜体的底部冲孔设置空气进口,从而提供燃气燃烧所需的空气。在燃烧后需要通过排烟管进行排烟,一般的排烟管烟气排放量都是通过排烟管的粗细来决定的,在燃烧天然气的时候,如果排烟管的排烟量较低,则影响天然气的充分燃烧,在天然气燃烧火焰较小的时候,如果排烟管排烟量大,则造成耗气量的增加或功率达不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模块炉排烟口出烟控制装置,解决排烟管排放量与天然气燃烧耗气量计量不符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气模块炉排烟口出烟控制装置,包括模块炉和模块炉上的排烟管,所述排烟管包括第一排烟管和第二排烟管,所述第一排烟管和第二排烟管通过出烟控制管连接,所述出烟控制管内部设有通风阀板,所述通风阀板通过通风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排烟管和第二排烟管通断;所述通风控制装置结构为:包括电机,电机端部设有齿轮,所述通风阀板旋转端部设有扇形齿轮,齿轮与扇形齿轮啮合。优选方案中,还设有安装板,所述电机设在安装板一侧,齿轮与扇形齿轮设在安装板另一侧。优选方案中,扇形齿轮上设有支杆,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固定柱,所述支杆与固定柱之间设有回位弹簧。优选方案中,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在扇形齿轮两侧。优选方案中,所述出烟控制管管径小于等于第一排烟管和第二排烟管。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排烟管内部设有第一抽风机。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排烟管内部设有第二抽风机。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排烟管端部设有横管,横管端部设有竖向的防风管。优选方案中,所述模块炉上设有控制中心,所述通风控制装置与控制中心电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气模块炉排烟口出烟控制装置,采用通风控制装置实现可控排烟量,通风控制装置通过电机控制通风阀板的旋转角度,控制出烟控制管的排烟量,模块炉的控制中心来控制烧水温度,烧水温度决定通风阀板的旋转角度,校准燃气模块炉燃气量与排烟量比例,降低燃气模块炉耗气量和热损失,通过调节出风量使燃气模块炉处于最佳燃烧状态,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可实现方便快速调整排烟口风量的效果,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左视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排烟管剖视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排烟管剖视侧视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出烟控制管结构图A;图6是本技术出烟控制管结构图B;图7是本技术出烟控制管主视结构图;图中:模块炉1;控制中心101;第一排烟管2;通风控制装置3;电机301;齿轮302;扇形齿轮303;回位弹簧304;安装板305;限位杆306;固定柱307;支杆308;出烟控制管4;横管5;防风管6;第二排烟管7;第一抽风机8;第二抽风机9;通风阀板10。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一种燃气模块炉排烟口出烟控制装置,包括模块炉1和模块炉1上的排烟管,所述排烟管包括第一排烟管2和第二排烟管7,所述第一排烟管2和第二排烟管7通过出烟控制管4连接,所述出烟控制管4内部设有通风阀板10,所述通风阀板10通过通风控制装置3控制第一排烟管2和第二排烟管7通断。由此结构,如图3-4所示结构,通风控制装置3控制通风阀板10转动,实现出烟控制管4的排烟量的控制。其中,控制模块炉1烧水温度,烧水温度数据传输到通风控制装置3,通风控制装置3控制通风阀板10的旋转角度,来实现排烟量的的大小,烧水温度较低时,为了使模块炉1内部温度不大量排出,天然气的燃烧量较少,需要保持模块炉1内部的温度,则通风阀板10旋转角度较小,反之则通风阀板10旋转角度较大。所述通风控制装置3结构为:包括电机301,电机301端部设有齿轮302,所述通风阀板10旋转端部设有扇形齿轮303,齿轮302与扇形齿轮303啮合。由此结构,如图5-7所示结构,电机301驱动齿轮302,齿轮302带动扇形齿轮303,扇形齿轮303带动通风阀板10旋转。优选方案中,还设有安装板305,所述电机301设在安装板305一侧,齿轮302与扇形齿轮303设在安装板305另一侧。由此结构,安装板305用于固定电机301,安装板305则安装在出烟控制管4侧面。优选方案中,扇形齿轮303上设有支杆308,所述安装板305上设有固定柱307,所述支杆308与固定柱307之间设有回位弹簧304。由此结构,用于控制扇形齿轮303回位,模块炉1关闭后,排烟管需要延时关闭,在电机301断电后,回位弹簧304将扇形齿轮303拉回位置,使通风阀板10关闭,不需要电机再次反转。优选方案中,安装板305上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杆306,所述限位杆306设在扇形齿轮303两侧。由此结构,限位杆306用于限制扇形齿轮303的旋转角度。优选方案中,所述出烟控制管4管径小于等于第一排烟管2和第二排烟管7。由此结构,出烟控制管4起到缩管的作用,使模块炉1内部的温度集聚,保证模块炉1内部的热效率高。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排烟管2内部设有第一抽风机8。由此结构,第一抽风机8起到抽风作用,加大排烟量,使模块炉1内部燃烧效果较好。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排烟管7内部设有第二抽风机9。由此结构,第二排烟管7与第一排烟管2配合,使模块炉1内部烟气及时排出,使模块炉1内部燃烧效果较好,第二排烟管7与第一排烟管2不影响排烟效果的同时加大排烟效果。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排烟管7端部设有横管5,横管5端部设有竖向的防风管6。由此结构,防风管6起到防风作用,防止外墙风倒灌到横管5内部。优选方案中,所述模块炉1上设有控制中心101,所述通风控制装置3与控制中心101电连接。由此结构,模块炉1控制中心101控制烧水温度,烧水温度数据传输到通风控制装置3,通风控制装置3控制通风阀板10的旋转角度,来实现排烟量的的大小,烧水温度较低时,为了使模块炉1内部温度不大量排出,天然气的燃烧量较少,需要保持模块炉1内部的温度,则通风阀板10旋转角度较小,反之则通风阀板10旋转角度较大。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模块炉排烟口出烟控制装置,包括模块炉(1)和模块炉(1)上的排烟管,其特征是:所述排烟管包括第一排烟管(2)和第二排烟管(7),所述第一排烟管(2)和第二排烟管(7)通过出烟控制管(4)连接,所述出烟控制管(4)内部设有通风阀板(10),所述通风阀板(10)通过通风控制装置(3)控制第一排烟管(2)和第二排烟管(7)通断;/n所述通风控制装置(3)结构为:包括电机(301),电机(301)端部设有齿轮(302),所述通风阀板(10)旋转端部设有扇形齿轮(303),齿轮(302)与扇形齿轮(303)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模块炉排烟口出烟控制装置,包括模块炉(1)和模块炉(1)上的排烟管,其特征是:所述排烟管包括第一排烟管(2)和第二排烟管(7),所述第一排烟管(2)和第二排烟管(7)通过出烟控制管(4)连接,所述出烟控制管(4)内部设有通风阀板(10),所述通风阀板(10)通过通风控制装置(3)控制第一排烟管(2)和第二排烟管(7)通断;
所述通风控制装置(3)结构为:包括电机(301),电机(301)端部设有齿轮(302),所述通风阀板(10)旋转端部设有扇形齿轮(303),齿轮(302)与扇形齿轮(303)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燃气模块炉排烟口出烟控制装置,其特征是:还设有安装板(305),所述电机(301)设在安装板(305)一侧,齿轮(302)与扇形齿轮(303)设在安装板(305)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燃气模块炉排烟口出烟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扇形齿轮(303)上设有支杆(308),所述安装板(305)上设有固定柱(307),所述支杆(308)与固定柱(307)之间设有回位弹簧(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杰李晓松肖钦元周舜舜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满天星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