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气罐系统的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969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贮气罐系统的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出气管、放水管、集水坑以及凝水井;生产出的沼气通过进气管进入贮气囊体内部储存,使用沼气时通过出气管从贮气囊体中输出;贮气囊体的底部口沿通过设置在底面混凝土基础上的环形固定基础紧固连接,所述集水坑设置在贮气囊体的下方且设置在贮气囊体底部的最低处,贮气囊体的底部的混凝土基础设置有坡度,贮气囊体底部的积水由于坡度能够流到集水坑并通过所述放水管积水流到贮气罐主体外部的凝水井,防止贮气囊体中的积水越积越多,影响正常的生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控制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贮气罐系统的供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沼气制备和存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贮气罐系统的供气装置。
技术介绍
沼气,顾名思义就是沼泽里的气体。人们经常看到,在沼泽地、污水沟或粪池里,有气泡冒出来,如果我们划着火柴,可把它点燃,这就是自然界天然发生的沼气。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并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沼气贮气罐用于储存沼气,如图2所示,为储存沼气的贮气罐,包括贮气罐主体10以及安装在贮气罐主体10内部的贮气囊体20,一般情况下沼气是源源不断的在产生,但是沼气的使用则根据用户具体的情况使用,因此沼气的产生和使用的时间并不同步,由于沼气为可燃气体且沼气的贮气罐也有一定的容量,因此在沼气的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进出气管路的布置以及通过进出气管路设置必要的安全控制设施显得尤为重要,专利文献CN104061430B公开了一种煤气柜进出气装置,包括依次联通的进出气部1、连接部2和导向部3,导向部3包括开口向上设置的上管31,上管31内含有导向板33,导向板33包括竖直设于上管31内的上导向板,但该设计结构不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贮气罐系统的供气装置。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贮气罐系统的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201、出气管202、放水管22、集水坑21以及凝水井11;所述集水坑21设置在贮气囊体20的下方;所述凝水井11设置在贮气罐主体10的外部;所述放水管2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集水坑21、凝水井11的内部并埋在地下;所述进气管201、出气管202的一端延伸至集水坑21内并向上弯曲高出集水坑21的口沿;所述进气管201、出气管202的另一端穿过凝水井11并分别与供气设备、输气设备连接。优选地,所述进气管201上设置有进气阀101;所述出气管202上设置有出气阀102;放水管22上设置有放水阀103。优选地,所述集水坑21上设置有保温盖;所述保温盖上设置有与进气管201、出气管202延伸高出集水坑21口沿相匹配的通孔。优选地,所述进气管201、出气管202高出集水坑21口沿的一端都设置有支架固定球帽40。优选地,所述进气管201、出气管202安装在凝水井11中的部分设置有相连通的旁通管路203;所述旁通管路203上设置有旁通阀104。优选地,所述集水坑21设置在贮气囊体20底部的最低处;所述贮气囊体20的底部设置有坡度,所述坡度为i,i=1.5%;所述贮气囊体20底部的积水由于坡度能够流到集水坑21。优选地,还包括控制装置、压力传感器以及高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进气阀101和贮气罐主体10之间的进气管201上;所述高度传感器安装在贮气罐主体10与贮气囊体20之间;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压力传感器、高度传感器、进气阀101、出气阀102、放水阀103、旁通阀104电连接。优选地,还包括脱硫罐30;所述脱硫罐30与出气管202连接;所述放水管22设置在冻土层之下。优选地,所述脱硫罐30设置有进气接口31、出气接口32以及脱硫剂放置床33;所述进气接口31、出气接口32分别设置在脱硫罐30的两侧且进气接口31的安装位置低于出气接口32的安装位置;脱硫剂放置床33安装在脱硫罐30的内部且安装的高度设置在进气接口31和出气接口32之间。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贮气罐系统的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201、出气管202、放水管22、集水坑21以及凝水井11;所述集水坑21设置在贮气囊体20的下方;所述凝水井11设置在贮气罐主体10的外部;所述放水管2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集水坑21、凝水井11的内部并埋在地下;所述进气管201、出气管202的一端延伸至集水坑21内并向上弯曲高出集水坑21的口沿;所述进气管201、出气管202的另一端穿过凝水井11并分别与供气设备、输气设备连接;所述进气管201上设置有进气阀101;所述出气管202上设置有出气阀102;放水管22上设置有放水阀103;所述集水坑21上设置有保温盖;所述保温盖上设置有与进气管201、出气管202延伸高出集水坑21口沿相匹配的通孔;所述进气管201、出气管202高出集水坑21口沿的一端都设置有支架固定球帽40;所述进气管201、出气管202安装在凝水井11中的部分设置有相连通的旁通管路203;所述旁通管路203上设置有旁通阀104;所述集水坑21设置在贮气囊体20底部的最低处;所述贮气囊体20的底部设置有坡度,所述坡度为i,i=1.5%;所述贮气囊体20底部的积水由于坡度能够流到集水坑21;还包括控制装置、压力传感器以及高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进气阀101和贮气罐主体10之间的进气管201上;所述高度传感器安装在贮气罐主体10与贮气囊体20之间;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压力传感器、高度传感器、进气阀101、出气阀102、放水阀103、旁通阀104电连接;还包括脱硫罐30;所述脱硫罐30与出气管202连接;所述放水管22设置在冻土层之下;所述脱硫罐30设置有进气接口31、出气接口32以及脱硫剂放置床33;所述进气接口31、出气接口32分别设置在脱硫罐30的两侧且进气接口31的安装位置低于出气接口32的安装位置;脱硫剂放置床33安装在脱硫罐30的内部且安装的高度设置在进气接口31和出气接口32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控制方便,实用性强。2、本技术中控制装置、压力传感器以及高度传感器的设置有利于及时发现设备异常,也能对日常的现场巡检起到指导和帮助的作用,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安全生产。3、放水管22上设置有放水阀103,能够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现场控制放水或远程控制放水,灵活便捷。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贮气罐主体10和贮气囊体2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支架固定球帽40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脱硫罐30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根据本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贮气罐系统的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201)、出气管(202)、放水管(22)、集水坑(21)以及凝水井(11);/n所述集水坑(21)设置在贮气囊体(20)的下方;/n所述凝水井(11)设置在贮气罐主体(10)的外部;/n所述放水管(2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集水坑(21)、凝水井(11)的内部并埋在地下;/n所述进气管(201)、出气管(202)的一端延伸至集水坑(21)内并向上弯曲高出集水坑(21)的口沿;/n所述进气管(201)、出气管(202)的另一端穿过凝水井(11)并分别与供气设备、输气设备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贮气罐系统的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201)、出气管(202)、放水管(22)、集水坑(21)以及凝水井(11);
所述集水坑(21)设置在贮气囊体(20)的下方;
所述凝水井(11)设置在贮气罐主体(10)的外部;
所述放水管(2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集水坑(21)、凝水井(11)的内部并埋在地下;
所述进气管(201)、出气管(202)的一端延伸至集水坑(21)内并向上弯曲高出集水坑(21)的口沿;
所述进气管(201)、出气管(202)的另一端穿过凝水井(11)并分别与供气设备、输气设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气罐系统的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01)上设置有进气阀(101);
所述出气管(202)上设置有出气阀(102);
放水管(22)上设置有放水阀(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气罐系统的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21)上设置有保温盖;
所述保温盖上设置有与进气管(201)、出气管(202)延伸高出集水坑(21)口沿相匹配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气罐系统的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01)、出气管(202)高出集水坑(21)口沿的一端都设置有支架固定球帽(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气罐系统的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01)、出气管(202)安装在凝水井(11)中的部分设置有相连通的旁通管路(203);
所述旁通管路(203)上设置有旁通阀(10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气罐系统的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21)设置在贮气囊体(20)底部的最低处;
所述贮气囊体(20)的底部设置有坡度,所述坡度为i,i=1.5%;
所述贮气囊体(20)底部的积水由于坡度能够流到集水坑(2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贮气罐系统的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压力传感器以及高度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进气阀(101)和贮气罐主体(10)之间的进气管(201)上;
所述高度传感器安装在贮气罐主体(10)与贮气囊体(20)之间;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压力传感器、高度传感器、进气阀(101)、出气阀(102)、放水阀(103)、旁通阀(104)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气罐系统的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硫罐(30);
所述脱硫罐(30)与出气管(202)连接;
所述放水管(22)设置在冻土层之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贮气罐系统的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罐(30)设置有进气接口(31)、出气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林海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