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铁器的防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908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铁器的防爆装置,包括:筒体,其顶部设置有封盖,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于除铁器本体上;所述筒体的下部的筒壁上开设有通槽;隔板,其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以使得所述隔板上方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灌注有油液;第一引导机构,其形成于所述筒体的上部的一侧以用于引导电源线进入所述容纳腔中;第二引导机构,其穿设所述隔板,并用于引导从所述通槽伸入所述筒体的导线伸入至所述容纳腔中,以使得所述电源线与所述导线在所述容纳腔中连接且接线处浸于所述油液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铁器的防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铁器的防爆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地,除铁器利用磁力吸附作用去除物料中的铁质物件。为增大磁力或调整磁力的大小,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利用电磁体吸引铁质物件的除铁器,即,电磁除铁器,该电磁除铁器中装设有线圈,线圈内设置有铁芯,借由外部电源向线圈通电以使得铁芯产生磁性,通过改变电流大小而能够改变电磁力。当电磁除铁器在煤矿井中工作时却存在如下问题:电源线与线圈的接线处容易产生电火花,该电火花容易点燃矿井中的瓦斯等可燃气体。现有技术中,为最大程度的防止接线处的电火花引爆瓦斯,通过在接线处外扣设一接线盒,并通过密封胶封闭以尽量避免瓦斯等可燃气体进入接线盒而与电火花接触,然而,这种防止引爆瓦斯的方式依然存在如下缺陷:1、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瓦斯气体仍有很大可能进入接线盒中,进而仍有很大可能被接线处所产生的电火花引爆,并且在封闭接线盒时,瓦斯等可燃气体可能被封装于接线盒中。2、利用密封胶对接线盒进行密封很费时,特别是在进行重新接线时,密封接线盒的过程占用重新接线操作的大部分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铁器的防爆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除铁器的防爆装置,包括:筒体,其顶部设置有封盖,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于除铁器本体上;所述筒体的下部的筒壁上开设有通槽;隔板,其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以使得所述隔板上方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灌注有油液;第一引导机构,其形成于所述筒体的上部的一侧以用于引导电源线进入所述容纳腔中;第二引导机构,其穿设所述隔板,并用于引导从所述通槽伸入所述筒体的导线伸入至所述容纳腔中,以使得所述电源线与所述导线在所述容纳腔中连接且接线处浸于所述油液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机构包括:第一套体,其头部旋入所述筒体中,且所述第一套体与所述筒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套体内形成有第一阶梯面;第一螺套,其头部旋入所述第一套体中;第一胶套,其设置所述第一螺套的头部与所述第一阶梯面之间;其中:所述电源线依次穿设所述第一螺套、所述第一胶套而伸入至容纳腔中;旋转所述第一螺套而顶紧所述第一胶套而使所述第一胶套紧密包覆所述电源线。优选地,所述电源线包括线芯及绝缘皮;所述第一胶套用于包覆所述电源线的绝缘皮;其中:在绝缘皮的头部与所述线芯之间灌注有胶体。优选地,所述第二引导机构包括:第二套体,其自下而上穿设所述隔板,所述第二套体的下端形成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借由紧固件固定在所述隔板,所述法兰盘与所述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套体内形成有第二阶梯面;第二螺套,其头部旋入所述第二套体中;第二胶套,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螺套的头部与所述第二阶梯面之间;其中:所述导线依次穿设所述第二螺套、所述第二胶套而伸入至所述容纳腔中;旋转所述第二螺套而顶紧所述第二胶套而使所述第二胶套紧密包覆所述导线。优选地,所述导线包括线芯及绝缘皮;所述第二螺套用于包覆所述导线的绝缘皮;其中:在绝缘皮的头部与所述线芯之间灌注有胶体。优选地,所述第二套体的上部伸入至所述容纳腔中,其中:位于所述容纳腔中的所述第二套体上形成有台阶以及位于所述台阶上方的外螺纹,且位于所述台阶上方的所述第二套体上还开设有径向贯通的引导缝,所述导线径向穿出所述引导缝而缠绕于所述第二套体上;伸入至所述容纳腔中的电源线缠绕于所述第二套体上;所述第二套体上还套设有螺母,所述螺母用于压紧缠绕于所述第二套体上的所述导线和电源线。优选地,所述封盖与所述筒体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优选地,位于所述筒体外的所述导线上设置有扣盖。优选地,缠绕于所述第二套体上的所述导线和所述电源线借由两个垫片压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的除铁器的防爆装置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增设隔板而使得筒体内形成灌注有油液的容纳腔,进而使得电源线与导线的接线处浸于油液中,进而避免接线处与外界空气接触,进而避免接线处所产生的火花引爆瓦斯等可燃气体。2、两个引导机构均借由压迫胶套而紧密包覆导线和电源线,进而使得导线以及电源线与引导机构形成较好的密封,进而避免油液从筒体中流出。3、两个引导机构均利用旋转螺套而固定和密封导线和电源线,操作较简单。本技术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附图说明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具有防爆装置的的除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A的放大视图。图3为图2的C-C向剖视图。图4为图3的局部C的放大视图。图5为图2的B-B向剖视图。附图标记:10-第一引导机构;11-第一套体;111-第一阶梯面;112-第一密封圈;12-第一螺套;13-第一胶套;20-第二引导机构;21-第二套体;211-第二阶梯面;212-引导缝;213-法兰盘;214-第二密封圈;215-台阶;22-第二螺套;23-第二胶套;24-螺母;25-垫片;30-筒体;31-安装板;32-封盖;321-第三密封圈;33-通槽;40-隔板;50-容纳腔;60-扣盖;100-防爆装置;200-除铁器本体;301-电源线;302-导线;3021-胶体。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除铁器的防爆装置100,该防爆装置100包括:筒体30、隔板40、封盖32、第一密封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铁器的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筒体,其顶部设置有封盖,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于除铁器本体上;所述筒体的下部的筒壁上开设有通槽;/n隔板,其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以使得所述隔板上方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灌注有油液;/n第一引导机构,其形成于所述筒体的上部的一侧以用于引导电源线进入所述容纳腔中;/n第二引导机构,其穿设所述隔板,并用于引导从所述通槽伸入所述筒体的导线伸入至所述容纳腔中,以使得所述电源线与所述导线在所述容纳腔中连接且接线处浸于所述油液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铁器的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其顶部设置有封盖,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于除铁器本体上;所述筒体的下部的筒壁上开设有通槽;
隔板,其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以使得所述隔板上方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灌注有油液;
第一引导机构,其形成于所述筒体的上部的一侧以用于引导电源线进入所述容纳腔中;
第二引导机构,其穿设所述隔板,并用于引导从所述通槽伸入所述筒体的导线伸入至所述容纳腔中,以使得所述电源线与所述导线在所述容纳腔中连接且接线处浸于所述油液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铁器的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机构包括:
第一套体,其头部旋入所述筒体中,且所述第一套体与所述筒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套体内形成有第一阶梯面;
第一螺套,其头部旋入所述第一套体中;
第一胶套,其设置所述第一螺套的头部与所述第一阶梯面之间;其中:
所述电源线依次穿设所述第一螺套、所述第一胶套而伸入至容纳腔中;
旋转所述第一螺套而顶紧所述第一胶套而使所述第一胶套紧密包覆所述电源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铁器的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包括线芯及绝缘皮;所述第一胶套用于包覆所述电源线的绝缘皮;其中:
在绝缘皮的头部与所述线芯之间灌注有胶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铁器的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机构包括:
第二套体,其自下而上穿设所述隔板,所述第二套体的下端形成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借由紧固件固定在所述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武林俊海王占山毕世宽陈晓尧任凤起王凌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华泰天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